难忘的青葱岁月(四)

南山刍荛🍁445153024

<p class="ql-block">撰稿|开心的人</p><p class="ql-block">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瞬间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生的旅途,让人铭记于心,永生难忘。今日,我在刷手机时,无意间看到了河南籍新兵牛智强于一九八五年一月在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场前留下的遗书,那质朴而坚定的文字,瞬间触动了我的内心,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与此同时,我的思绪也如同潮水般涌回了那段热血沸腾、充满挑战与成长的军旅生涯。</p><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六年底,怀揣着对祖国的忠诚与对军营生活的憧憬,我应征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了北京军区守备第五师第十八团,在承德地区的围场县、丰宁县、隆化县,度过了我人生中最为珍贵的五年青春时光。</p><p class="ql-block">承德地区地处塞北,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燕山山脉横亘境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里是防守“北极熊”的第二道防线,而我所在的部队,就是这道防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肩负着保卫祖国边疆安全的神圣使命,日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威胁。</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八年,我调到三营通信排任报务员,部队驻扎在师属砖厂。报务员在部队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是营首长的耳朵和嘴巴。上下级发来的电报和密语,需要通过我们报务员精准翻译后告知营首长;营首长给上下级的电报或密语,也需经由我们发出。这份工作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差错。</p><p class="ql-block">刚任报务员时,我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便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很快就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地发出准确的信号。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级战备期间,我运用这些专业技能丝毫不差地完成了各项命令的收发,赢得了营首长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也为自己在部队中的成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的前几天,南北边境形势严峻,按上级安排,我营进行了革命气节教育。首长们强调:军人在战场上要像在隆化解放战斗中牺牲的董存瑞一样,敢于舍身炸碉堡,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p><p class="ql-block">革命气节教育后,每个人都写了一封家书,连同自己的一些不能带上战场的东西,用一块白色的土布包起来并缝好,然后,在白布包上写上收件人姓名和地址。若本人在战场上牺牲,这些东西就是遗书和遗物。那一刻,我们每个人都深知战争的残酷,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忠诚与对使命的担当,大家没有丝毫的退缩与畏惧,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祖国,不惜牺牲一切。</p> <p class="ql-block">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前一天的深夜,一阵紧急集合号声划破了夜空的宁静,全营官兵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到达集合点,有序地蹬上炮车。当时我被安排在营长乘坐的车上,负责把营长的指令,用电台发送到车队各连指挥员。当时我部无线通讯,配备老式二瓦报话机,电源是13.5伏干电池,既可用话筒直接讲明语密语,也可接上键盘,敲击发报。因为是军事行动,电台之间联络,只能用军用密语(用数字组成)通话。汽车行驶时不准开大灯,只能开防空灯;在行进中的山路上收发报不好用纸笔记录,全凭脑袋记忆。从丰宁至我部的守备阵地—隆化县窟窿山,二百多里路,竟然开了四个多小时,到达阵地时天已拂晓。</p><p class="ql-block">阵地上的坑道是工兵部队修建的,里面没电灯照明,仅靠柴油灯或蜡烛照明,进出山洞的走道一片黢黑,只能摸着洞壁行走。每日三餐都是炊事班在外面做好后送过来的,每天早晨洗漱,要用石头砸开山沟里的厚厚冰层才能取水,上厕所也得出洞找合适的地方。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毫无怨言,因为我们都深知,这是为了保卫祖国,为了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阵地非常坚固,公路两旁设有很多暗堡和反坦克壕。进入阵地后,刚开始每天荷枪实弹,严阵以待,还搞过一些模拟演练,如埋地雷、用火箭筒和85加农炮打坦克,还进行了实地山地的实弹射击演练。后来几天虽然没有那么紧张了,但我们电台依然每天二十四小时开机,随时收发各项命令。</p><p class="ql-block">说实话,从战备开始到进入阵地,这个过程既紧张,又兴奋。可惜我部在阵地上,每天严阵以待,时达二十天,但北极熊一点动静也没有,还真有点失望的感觉呢。</p><p class="ql-block">随着对越自卫反击作战部队陆续撤回国内,我部也撤出守备阵地,回到了原来驻扎的地方,开始正常军训或劳动。虽然战争的硝烟未曾在我身边真正燃起,但那段军旅生涯,却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永不停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5-1-21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