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士兵的对越作战亲历记(10)

张玉军(潍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第十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夜间轰炸敌哨所 炮火拔点右腿伤</span></p><p class="ql-block"><br></p> <p>今天的心情就像天气一样,雨后转晴。天天在阵地上跑,虽说基本习惯了这种战场生活,但面对每时每刻都可能到来的死亡,说不害怕是假的,每次惊恐脱险都有一种死而复生的侥幸。特别是我们最近经常去166高地执行任务,每次回来都要惊恐的很长时间才能缓过神来。</p><p><br></p><p>6月29日,早上从阵地返回,有点失魂落魄,惊恐的场面时常在脑海里盘旋,极度疲劳,让我整整睡了一天,而且睡得是很沉,连吃饭都忘了。</p><p><br></p><p>30日凌晨,接团命令:由于敌人反扑进程的加速, 7连于30日13时机动到147号阵地待命。接到命令后,早晨5点,营长谭德生和教导员一起摸黑到7、9连,向干部战士传达了命令并进行了战斗动员,对组成5个突击组进行具体分工,明确了通信联络及协同方案和物资器材的准备工作,并要求上午11点从曼文出发,于下午13时赶到147号阵地待命。营连指挥所设于147号阵地。下午5点30分,由教导员李宝勇和陈光辉副营长带报话员小郭、通讯员小孙、卫生员叶浩于从干田出发,于20点到达指挥位置开展工作。连指挥所由副指导员周俊喜和副连长王瑞华带领大家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团作训股长张建华等人也到147进行指挥。</p><p><br></p><p>30日下午3点半,我们简单吃点饭又出发了。今天的任务主要是给166高地送弹药。166高地三面受敌,而且没有道路,离敌人又近,一有动静,双方的炮火都对这个方向打,每上一次166高地,犹如闯一次鬼门关。</p><p><br></p><p>下午5点多,我们就背着60多公斤的步机弹艰难往前行,不一会儿,衣服就全湿透了。穿过百米生死线到达172高地休息时,衣服上已经出现白色的汗碱,特别是后背和前胸比较明显。到达168高地时,我们接到通知,今晚敌人将有大的行动。听到这样的消息,防御的战士和我们一样,脸色恐惧,大家声音小小的,生怕被敌方特工听见似的。</p><p><br></p><p>前线战士没有弹药就是没有生命。为此,我们也不知哪来那股子劲,在夜幕的掩护下,强行向166高地冲去。慢慢的、小心翼翼的,生怕发出响声招来枪炮袭击。可是不知为何?今天的阵地那么的安静,安静得连战友们急促的喘气声也能听见。我们穿梭在被炮弹炸碎的石路上,很快到了166高地,也不知守阵地的战友叫啥,急忙放下东西,飞快往回撤。轻身下阵地跑得就是快,当我们到达168高地洞里时,紧张的心才算落到肚子里。可是,不一会儿,阵地又炸开了,轰轰的炮火震得洞里浮尘往下掉,有可能是我们奔跑时引来敌人炮弹的光临,全当是欢送的礼炮吧!</p><p><br></p><p>今天上午9点多钟,总算平安到达驻地干田,心中不知有多么高兴,充满欢喜地到炊事班连吃了四个肉包子。</p><p><br></p><p>根据上级情报得知,敌人有可能在这几天有较大规模(师级)的反扑行动,要求部队提高警惕,所有人员和衣休息,装备武器弹药不离身,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原来团计划对211高地1、2号哨位的偷袭计划也被迫取消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85年6月,作者马玉章(中)与战友在老山前线</span></p> <p>7月2日,夜幕、浮云、雾雨,笼罩着阵地,死死蒙住晨光的来临。可是,它缠不住战士的身影。由于下着小雨,雨天炮弹相对少些,安全系数相对较高,我们也愿意在雨中上阵地。我们一班、三班在凌晨前夕就开始出发了。</p><p><br></p><p>今天主要任务是给149高地送食品。我们冒着雨穿过百米生死线就比较安全了,所以很快完成了任务。可是,三班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在从168对166高地送弹药的路上就遭到炮火的覆盖,赵贵东的右边被炸伤,生死还是个问号……</p><p><br></p><p>坚守在142高地12号哨位的1炮连1班长包慰林带领6个人,经过几天对阵地前敌人一个石洞哨位的连续观察,发现洞内有十几名敌人,洞口有重机枪把守,对我前沿142、145等高地构成严重威胁。为此,他们制定了射击时间、发射的炮弹数、后撤的线路、掩护协同以及伤亡救治等周密计划上报到上级首长,很快得到认可。晚上,他们在炮火的掩护下,作为教导队培训出来的神炮手、共产党员班长包慰林主动请缨担当射击手。利用照明弹的亮光,班长包慰林肩扛82式无坐力炮筒,带着一名装填手,在凌晨3点多,潜伏到选好的射击位置,对准敌人的洞口,连发几发炮弹,全部打入敌人的洞内。</p><p><br></p><p>据技侦通报:这次班长包慰林将敌无名2号的一个营指挥所击中摧毁,炸死1名营干、2名连干1名排长和战士30余名。为此,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班长包慰林个人荣立一等功,战士安洪荣立荣立二等功,韩建设、刘传喜荣立三等功,副班长赵华援火线入党。摧毁敌人这个指挥部,对改善142等前沿阵地敌我态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p><br></p><p>晚饭前,敌人又向我们驻地干田打了几个炮弹,看来干田成了他们主要的袭击目标了。难怪,这里有160炮阵地,130炮阵地,还有一个雷达站,再加上我们营指挥所,应该是重要的目标了。看来我们住处也被敌人的炮火盯上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马玉章在运送弹药</span></p> <p>连续几日,天空像被谁捅了洞不停地下着。今天虽然雨止了,但是老天还是像母亲看到遇难孩子而心疼无奈的含着眼泪,随时泪水都会落下。我利用这短暂的阴天,总算将湿衣晾干。其实,我在阵地上最喜欢穿的就是前线发的慰问品——蓝色带两道白边运动服,穿在身上既舒服又好洗。</p><p><br></p><p>7月3日下午3点多钟,我们简单吃点饭,又给166高地送弹药和食品。虽然去166高地多次,但是每去一次都像进鬼门关的感觉。完成任务是军人天职,明知辛苦,有可能牺牲,也必须要上去,这就是军人!</p><p><br></p><p>我从船头弹药库背上两箱子弹,艰难地随着大家一起跑过百米生死线,在172高地简单休息,又穿过169、149高地,到达了168高地。为了安全,我们一般都是在夜间去166高地。</p><p><br></p><p>168高地和周围的阵地比,是相对高一些的山头,山底有一个岩洞,洞内较大,靠近我方这边有一个洞口,这里便成为我军的急救所、屯兵洞和指挥所。一般情况下,只要人在洞内还是比较安全。为此,我们每次到这里,都要在洞里休息待命。</p><p><br></p><p>我刚进入洞内,里边就有一股烟味扑鼻而来,进人洞口,是一个空旷的山洞,在山洞的峭壁上或石缝里以及一些吊放担架等,是战友休息的地方。再往里走有一个过道,边上有一些塑料袋子。估计是存放大便用的。再朝里边还有一个石洞,洞口有一个帘子挡住。里面有好几个电台在不停地响着,这里就是指挥所。</p><p><br></p><p>前线咋样打仗,对于我们这些军工战士来说,是很神秘的。好奇心不由得让我想去里面进一步看看。</p><p><br></p><p>“谁?干啥的?”里面发出大声的叱喝。</p><p><br></p><p>我紧张回答:“我,军工。”</p><p><br></p><p>“到外面等,这里不能进来。”</p><p><br></p><p>我连忙回答:“好”。我后退了几步,就蹲坐在石洞的边上,等待着上166阵地的通知。</p><p><br></p><p>洞外面轰轰隆隆的炮弹爆炸声不停地传来,震得我毛骨悚然。有时候石壁上的尘土也被震了下来。</p><p><br></p><p>这几天,我们不停往上面送弹药,看来真要打大仗了……</p><p><br></p><p>我正在遐想,突然传出有伤员下来的喊声。只见有一个人从里面急忙对外跑,碰了我一下,我一看原来是我的老乡卫生员李明。</p><p><br></p><p>李明身材不高,胖乎乎的,白白的圆脸,两颗明亮的大眼睛,充满着智慧,说话声音洪亮,满面笑眯眯的,对人十分的热情和豪气。在战友中也是有一定的知名度。</p><p><br></p><p>在李明等人对伤员的伤口包扎好后,我喊道:“李明”。</p><p><br></p><p>“谁呀——?”</p><p><br></p><p>“我是三机连马玉章。”</p><p><br></p><p>我们手紧紧握在一起,在我的心中有一种分别重逢的喜悦。</p><p><br></p><p>李明是八二炮连的卫生员,我们同年入伍的安徽凤阳的老乡。为了急救伤员,战场上设了很多的急救点,全团卫生员都统一集中起来,分配到各个急救点上。168高地的屯兵洞就是其中一个急救所。有唐医生和李明两人组织一个急救组。</p><p><br></p><p>由于,我们接防以后,一直和敌人进行紧张的战斗,而敌人进攻的重点就是211、255、166、166无名等高地,伤亡人员较多。而且到这个急救所抢救的伤员较多。这个急救点就成为伤员再生的之地,卫生员李明和唐医生就成为拯救生命之神。为了救助战斗中受伤战友,他们两人每天都要抢救几名伤员,最多一天达到20多人。一次为了及时救助重伤战友,他们在洞口对伤员进行全力抢救,不幸一颗照明落到身边,造成李明的头部、面部二级烧伤,爆炸声将他的耳膜震得穿孔,使他成为三等乙级(新八级)残废军人。可是他出院以后,又重返战场半年时间,由于他战场上表现突出,荣立二等战功。</p><p><br></p><p>当我们冒着炮火将弹药送到166高地返回168高地时,李明已经在洞口等我。我们相互交谈,他那爽朗的谈笑和乐观的精神在我的脑海里久久盘绕。</p><p><br></p><p>在我们分手时,他交给我两封信带回去。他说:“帮助我给发了。”我连忙说:“放心,我一定会办好的。”我把信认真收好,放在我的口袋里并扣好扣子。</p><p><br></p><p>第二天(4日)10点多钟,我们返回驻地干田,第一件事就是帮他把信寄走。</p><p><br></p><p>由于炮火封锁线路,伤员和烈士不断增多,气候炎热,阵地上一些不能及时抢运回来的烈士,有的已经开始腐烂。为使烈士的遗骸荣归故里,及时抢回阵地上的烈士遗体和遗骨,8连组成了由朱元鸿任队长的抢运尸体的突击队(敢死队),专门负责到最危险的阵地上抢运烈士的尸骨。尸体的腐臭味和爬满苍蝇蛆虫的恶心,已经令这些拾骨头的突击队心寒难忍。而被这些腐烂的遗体一般都是在危险地方,敌人的炮火袭击更让他们胆战心惊。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他们每天冒着生命的危险一个个抢运战友的遗骸。</p><p><br></p><p>168高地也成为他们的中转之地。今天,敢死队已经抢回烈士遗骸9具……</p><p><br></p><p>战后,对执行特殊任务的突击员进行了嘉奖。朱元鸿荣立一等战功,其他队员全部荣立二等功。</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住在阵地猫耳洞里的战士</span></p> <p>7月6日,阴了多日的天气,今晚可算憋住了力气,倾盆大雨自天而降,好像天被炮炸了窟窿,硕大的雨点砸得帐篷“咚咚”响。不一会儿,我们驻地干田的低洼地就变成小溪,急速流淌,有的地方已经积了大片的水,雨点落在积水处,砸得水点跳起了舞蹈,一起一伏蹦达着。</p><p><br></p><p>就是这样的恶劣天气,我们昨天上午才返回,晚上在睡梦中又被叫醒,一看时间已是凌晨4点左右,揉揉眼睛,伸伸懒腰,迅速穿好衣服,拿起背带夹,在暴雨的呵护下急步赶往船头领弹药。四周除了密集雨声就没有其它声音。变成落汤鸡后战士在雨夜间执行军工最大的好处就是凉快,不知道累。</p><p><br></p><p>在暴雨中上阵地也有一种爽气,被雨清洗的阵地显得非常清秀,似乎散发着浓浓的清香味。由于能见度低,敌人是发现不了我们的。也许他们根本想不到,在这样暴雨的天气里,还有士兵在雨里穿梭。</p><p><br></p><p>整个阵地宁静得让我们有一种不安,仿佛此时的敌人正隐藏在暗处朝我们酝酿阴谋。我们加快了速度,不一会儿,就到达了169阵地,放下弹药下阵地,返回到驻地干田,还没有感到劳累。我们就向连长反映,雨夜上阵地真好,既不累又安全。我开心地顺口溜一首:</p><p><br></p><p>倾盆大雨伴我行,</p><p>我笑敌酋瞎眼睛。</p><p>厉兵秣马执军工,</p><p>杀敌任务好完成。</p><p><br></p><p>然而,今天坚守在145高地边的左6号高地3连3排,却遭受到敌人的炮击。</p><p><br></p><p>早上6点多钟,大雾环绕阵地,为防止敌人进攻,排长张卫良带领通信员,潜伏到阵地前面观察敌情。7点多大雾快速散开,他们的目标暴露,敌人疯狂向他们射击。在撤回途中,排长张卫良不幸踩上地雷,炸断一条腿,通信员冒着炮火将他抢救回来。</p><p><br></p><p>为加强阵地力量,防止敌人利用雾天偷袭,下午1点30分,9连从曼文出发,于5点到达262高地待命。他们主要任务,每晚在146阵地潜伏防敌渗透袭扰,白天撤回休息;另6人负责保障和添油,并保卫262高地连指挥所安全,由团副参谋长朱宪宽直接指挥。</p><p><br></p><p>从7日到13日,我连每天,夜间向阵地出发,次日上午才能返回驻地,有时还要往返两次,天天在阵地上穿梭,已经分不出白天黑夜了,主要给149、166、142等高地送弹药和食品。不仅我连在忙,其他步兵连队比我们还要忙,他们主要的任务不仅送弹药还要抬伤员,比起他们,似乎我们还是比较轻松的。不过,这几天可算把我累坏了,下阵地就是吃饭睡觉,不知何时又在睡梦中被叫醒。说句心里话,真是累呀,不知啥时是个头?</p><p><br></p><p>这几天,阵地上的炮火越来越密集起来,从我们不停地送弹药可以看出,阵地上的战友们也是够苦的。</p><p><br></p><p>9连的同志又开始向阵地机动了,看来战事又要继续。</p><p><br></p><p>13日晚上8点左右,三炮连指导员张天星在130炮阵地上阵亡,同时还有几名战士负伤。</p><p><br></p><p>到目前为止,我们三营已经牺牲了一名连长、一名指导员。另外,副营长宋春雷和8连排长许振宇、9连排长冯永康受伤。</p> <p>阵地上的炮火,没有消停几天又开始发作,我们每天冒着炮火在阵地上穿梭,可算惨了,而且我们的任务都是集中到最前沿的166高地,这是否算公平的任务?明知道心中有委屈也没有地方投诉。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那里危险就冲锋到那里!</p><p><br></p><p>14日下午,我们在呼啸的炮火中去166高地,15日早晨从阵地平安返回时。自称为“福大命大造化大,踩到地雷不爆炸”的我,也没有逃过挨炮子的噩运。在返回通过172高地的百米生死线的路上,遇到炮灰覆盖,随着“飕-飕-”炮弹炸声,瞬间在周围爆炸,在卧倒的瞬间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巨大响声整的头闷闷,耳朵哄哄的叫,右腿感觉像刀扎一样,炮火暂停爬起就跑,大脑一片空白,冲跑到187高地的边上的战壕里蹲下,大口喘着气,两眼冒着星光,头闷闷的,耳朵里轰响,腿上的血渗透到衣服的外面,感觉也没有多大伤害,好在不要命。我晕乎乎的跑到团卫生队检查,医生说,不要紧,只是划伤一个小口子,包扎一下就没事了。好在没有重伤也算祖上有德造福我了成为不幸中的万幸。</p><p><br></p><p>我一瘸一拐赶到干田,迷迷糊糊睡了一天,一看伤口不出血了,也不十分痛,就没有放在心里。以至于留下了后患,使我至今耳鸣,耳背,只要阴天就腿痛难行,平时走路快,就能发现我是一个瘸子。不过,比起肢体不全的战友,我也算是万幸。</p><p><br></p><p>我是侥幸还生,可是今天夜里上坚守在145高地1号哨位的3连的老乡战友周年成可就惨了。</p><p><br></p><p>晚上,他在夜色的笼罩下,潜伏到哨位边上仔细地观察敌人的动向。</p><p><br></p><p>此哨位,位于142高地连接处,下面就是敌人的哨位,对面是敌人高耸的小青山高地,敌人可以居高临下地观察着我方动态,对阵地上的情况了如指掌,随时可以对我方阵地进攻或对人员及哨位打击,所以这里十分危险。夜里3点左右,敌人的一发炮弹在周年成潜伏的哨位上空爆炸,一声巨响,密集的弹片和巨大的冲击波一起向他袭来,周年成当场昏死过去,头部和脸部被鲜血掩盖,情况十分危险,被大家紧急抢运到急救所包扎,快速送往后方医院救治,总算保住了性命(战后被评为2等甲级残废)。</p><p><br></p><p>事后才知道,这几天是炮兵拔点试射,敌人看到在炮火中有人在阵地上运动而引来炮火。</p> <p>16日,早晨4点多钟,我们被从睡梦中叫醒,我们在排长彭德群的带领下,到阵地上转运弹药。就是把148高地上的弹药转送到145高地。</p><p><br></p><p>148高地在那拉口战区的右侧,穿过262高地的战壕,左边是去147、255、211高地方向,右边是去148、908、146、145、142、111高地方向,145、142、111高地都是在146高地前方靠敌人方向的山脚下。在146高地右侧脚下的山沟里有战壕和石洞,是908高地。翻过908高地战壕,通过一块100米左右的洼地,就可以爬到145高地。在145高地的左侧就是142、111高地,右侧应该是左6号高地。在145、142、111和左6的正前方就是敌人的高地,敌人的大青山、小青山高入云端、绵延几里笼罩着那拉口战区,这里所有高地似站在它们的脚面,任其蹂躏,它又似怪兽一样睁大眼睛、张着血盆大口,在虎视眈眈的盯住145、142、111高地的战士们。</p><p><br></p><p>由于我们是空手,上阵地的速度特别快,5点左右就赶到148高地,在一个屯兵洞里我们搬出一箱箱手榴弹,每人两箱还剩几箱。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我们将剩下几箱手榴弹拆开,分一下,正好每人8个手榴弹,这样我们一次性就将所有的弹药送到了145高地。背着弹药不一会儿就到了908高地战壕,为安全起见,我们分两人一组,从908高地向145高地进发,背这么重的东西我还是第一次,压得我龇牙咧嘴。翻过908高地的下坡时,我一滑向前趴倒在地,背上的弹药随着摔倒的惯性一下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急忙爬起,大口喘气,摇摇晃晃,总算到了145高地脚下。阵地上的一名战友急忙下来拉着我,才将弹药送到高地。这名战友忙说:“你也少背点,刚才摔倒,我还认为你被敌人狙击步枪打倒了呢?”我说:“谢谢,没事,我的命大……”</p><p><br></p><p>大约10点左右,我们返回到被炸塌的海关楼房时,遇到我连一名给149高地执行军工的战友病了。为了能够完成任务,我和排长彭德群又每人背一箱罐头到149高地,回到驻地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p><p><br></p><p>可是,晚上阵地上炮火持续不断,就连火箭炮也用上了,随着“唧一吁……唧一吁……”的叫声,炮弹拖着尾巴,火光冲天,像一排排利剑,直插敌人的阵地。顿时,敌阵地炸开了花。</p><p><br></p><p>由于战势紧张,17日早上4点多钟,我们又被紧急叫起,简单吃点饭开始出发。赶到船头领取弹药后,就往149高地奔去,路上遇到几批抬伤员的战友,从他们那里了解到阵地上的伤亡越来越大,看来我们的军工任务也越来越重了。</p><p><br></p><p>经过两个多月的战场磨练,我们对判断危险地段以及炮弹的落点,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经验。所以,上阵地也不像以前那麽紧张了,速度也快了。上午9点多,我们就将弹药送到149高地。返回时,正好有伤员从166高地下来,在149高地急救所抢救。医生将伤员伤口处理好后,我们就抬着伤员下阵地。</p><p><br></p><p>这个伤员身材又高又胖,我们抬起来走几步就感到非常吃力,走不多远就要换人。再加上战壕有积水,又窄,我们只能慢慢地向前移动。</p><p><br></p><p>当我们将伤员抬到卫生队时,已是下午6点多钟。每个人全身都是汗水和泥水,裤子小腿全是泥。</p> <p>当我们赶到驻地干田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在水沟内简单洗洗衣服,抹抹身体,吃一点饭就上床睡了。</p><p><br></p><p>也许太累,一会儿,帐篷里鼾声四起。就在大家刚进入梦境时,又被突然叫起来,让我们迅速赶往阵地抬伤员。</p><p><br></p><p>晚上10点左右,我们一排几个人配合二排,在二排长商金忠的带领下,急忙赶往船头接受任务。按照领导要求,我们上阵地时要给阵地上带些食品。就这样,我们有的背大米、有的背罐头,在炮火的陪伴下向阵地赶去。由于炮火密集,我们只能利用炮火的间隙对前冲锋,行动十分缓慢。</p><p><br></p><p>到达169高地时已经是18日早晨5点左右。此时,这里已经有几名从前面阵地上转移下的伤员,正在急救所进行抢救,在战壕旁边的空地上还有几名烈士。</p><p><br></p><p>169高地上有一个人工囤兵洞,由于它离前面的156、168、166、211等一线高地较近,所以这里就成为伤员、烈士和弹药、食品的中转地。而且,这里还有一个战地急救所,配有医生和卫生员。</p><p><br></p><p>我们进行简单分工,四人一组抬一个担架。我抬的是伤员,一路上不停地叫痛,还要喝水。医生交待,伤员是不能喝水的,否则有生命危险。我们不停劝伤员坚持一点,安慰他:“你的伤不重,我们一定会将你安全抬到团卫生队。”</p><p><br></p><p>由于他不停地翻动,我们抬起来非常吃力,再加上他痛苦的呻吟,使我们更加感到劳累。一路上,炮弹在不停地轰炸,直到上午8点多,才将这个伤员送到船头的卫生队。我们看到这名战士伤得特别重,身上、头部的绷带已经渗出血,上身全被绷带紧裹着,胳膊和腿也受了伤。</p><p><br></p><p>“你们怎么抬得这么慢?”卫生队一名较胖的队长一见到我们就吼起来:“到现在才将伤员抬下!”</p><p><br></p><p>为尽快抢救伤员,他们经常到船头迎接我们军工,并已经在船头等待多时。</p><p><br></p><p>看到奄奄一息的伤员,我们虽然很累很委屈,但也只能忍着。我们又何尝不想早一点抬下来呢?我们从内心祈祷,愿这位战友能够闯过这一关。</p><p><br></p><p>上午10点多,我们才赶到驻地干田。连长看到我们太辛苦了全连会餐,而且可以喝点酒。</p><p><br></p><p>会餐也就是几个菜,饭菜质量好点。</p><p><br></p><p>晚上,我站哨。阵地又打了一夜的炮,脑海里总是闪烁着绷带裹着的伤员在痛苦地呻吟、要水喝和卫生队胖队长的叱喝声……</p><p><br></p><p>为何这几天炮弹如此密集,连队又在改善伙食?原来我军实施攻打211高地的“新建2号工程”计划即将开始。经过突击队官兵的一段时间研究和多次沙盘演练,新建2号工程基本方案:一是师侦察连偷袭成功后,由7连接替防御的方案。二是侦察连偷袭不成,7连继续偷袭的方案。三是偷袭不成由火力歼敌有生力量,7连强行占领的方案。对三个方案突击连队都做了认真研究并模拟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p><p><br></p><p>这几天,团组织36名突击队的骨干,对战斗中可能出现的14个问题进行了逐题解答。晚上各个突击队又在沙盘上进一步熟悉地形,明确了协同与打法。这是一个组织周密细致,十分成功战斗方案。但是,大家也清楚看到一旦实施成功,坚守防御的任务十分重要,抗敌反扑的压力十分大。为此,突击队们在临战训练中,设想许多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案。</p> <p class="ql-block">作者:马玉章</p><p class="ql-block">编辑:张玉军</p> <p>作者:马玉章(上图)1966年3月生,安徽人,1982年入伍。1982年至1986年陆军第67军199师595团三机连战士、班长。1985年至1986年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火线入党,个人荣立三等功,所在班、所在排荣立集体一等功。1987年至今先后在铁路部门从事宣传、文秘、企业管理、经营管理、人民武装部工作。</p> <p class="ql-block">编辑:张玉军(上图),1963年2月生,山东东营市人,1980年9月自地方考入济南军区军医学校,1983年7月毕业后在步兵第138师医院先后任检验技士、检验技师、主治医师、防疫所长。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5年5月在云南老山前线入党。在部队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嘉奖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转业地方,自主择业,现在潍坊市区一综合门诊部从事医学检验工作。2015年1月参加公益组织——潍坊市奎文区徒步协会,任宣传部长。自2016年,连续六年授予“最佳宣传奖”。2015至2021年连续七次参加环泰山T60大徒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