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年前的实习经历

永乐

<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18日,我告别了张家口财贸学校,乘坐8:20的班车踏上返回蔚县实习的旅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心中满是对未来两个月实习生活的憧憬。</span>同行的14位同学,商管班的12人被安排在商业系统实习,而银行班的同学则前往人行。我的实习单位是饮食公司。同学们的实习单位各有不同:马玉金和刘少华在糖酒,王建春在付食,马清在石油,武国钰和杜振宇在土产,王贵新在百货,邵学民在食品,刘济滨在五金,孙玉贵在生产资料,李志斌的实习单位记不太清了。陈建忠和刘宏贵则在人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财校81、82届蔚县籍同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午一点多钟,我们抵达了蔚县汽车站,饮食公司的总会计老宋早已在此等候。他看起来六十多岁,虽然个子不高,但精神矍铄,老宋帮我拿上洗脸盆,我背着行李与他一同走出车站。“大爷,咱们公司远吗?”我问道。“不远,在西街呢。”他回答道。“大爷,您等了很久吗?”我关心地问。“我吃了午饭才过来的。”他说道。就这样,我跟着老宋来到了公司。</p><p class="ql-block"> 到达公司后,老宋和总务老马热情地接待了我,他们为我准备了水,让我先洗脸,又通知伙房做饭。饭后,老马为我安排了一间宿舍,让我休息。下午一觉醒来,已是4:30,我再次走进财务室,老宋将财务室的成员一一介绍给我:老宋是总会计,老马是总务,老陈负责业务,小周是现金会计,小樊负责物价。其中,小周是我的财贸学校师姐。接着,我又到党支部办公室与领导见面,经理靳文英身材魁梧,是外地人,穿着劳动布上衣和劳动牌胶鞋。副经理老杨和管人事的小班也在那里。从这一天起,我正式开始了在饮食公司的实习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牌楼西街</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打扫完卫生后,现金会计周绍萍安排我去银行办理转账业务。我先去了一个储蓄所,储蓄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对公业务要到人行办理。到了人行后,我直接走进了办公区,正好遇到了上届40班的顾永君,他以为我是来找他的,便让我坐下。我说明来意后,他立即为我办理了业务。这时,陈建忠和刘宏贵走进来,提醒我办公区不能随便进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还有一次,我去农行转账,支票是县社开的,但柜台营业员告诉我县社账户没钱。我疑惑地问:“县社为啥老没钱?”营业员回答:“你问县社去,没钱为啥开支票?”</span></p><p class="ql-block"> 实习期间的业务相对简单,主要是汇总下属单位的报表,帮现金会计小周做一些记账凭证,还为总会计老宋下了五、六月份的明细账和总账。在下银行存款账时,我不小心出了一点差错,便按照规定更改后盖上了私章。小周告诉我,只需划掉错误并写在上面即可,不用盖章,但我还是坚持应按规定办理,以示负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饮食服务公司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  饮食公司有18个下属单位,包括六个饭店(红旗、工农兵、大众、熟食、酒馆、春常在)、四个旅馆(一旅馆、二旅馆、东风旅馆、马车店)、两个照相馆(东风照相、佳美照相)、三个镶牙部(南牙、北牙、西牙),以及轧面厂、饮料厂和浴池。实习期间,公司又新成立了一个旅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杨副经理用他小闺女常青的名字命名为“常青旅馆”。人事小班安排我写了开业启示,进行张贴宣传。</span></p><p class="ql-block"> 佳美照相共有三个人:张效忠、郭福和贾燕。会计郭福生病了,5月份的账无法报出,公司安排我去帮助佳美照相弄账。结果贾燕连账本也取不出来,我只好根据上个月的报表推算了一下,打算下个月再找补。</p><p class="ql-block"> 南牙只有母女两人,母亲贺锦玉40岁,女儿张春梅4月份刚从百货公司调来,负责南牙的报表。审核她的报表时,我发现了好几处逻辑错误,便与她逐一核对,她则让我下个月帮她下账、编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百货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14位同学中,只有李志斌家在县城,其余13人都住在单位宿舍。下班后,我们经常相互串门,有时在一个单位能聚上八、九个人。常来找我的是王建春,有时一天能跑两、三趟。</p><p class="ql-block"> 7月1日上午,马玉金来找我帮忙,县里要组织职工考试,糖酒公司的一位职工让他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知难而进的人》,他不好推脱,便把任务转给了我。中午,春梅领着晓英来了,她们也带来了三篇文章让我修改。我加班先完成了马玉金交给的任务,然后仔细看了那三篇文章,其中一篇写得很有水平,无需修改。我将另外两篇文章揉到了一起,合成一篇,题目是《记一位有理想的青年》。第二天下着雨,春梅和晓英取走了文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县招待所后门</span></p> <p class="ql-block">  7月18日上午,我和总务老马推了一小车碎木材到市场去卖。路上我对他说:“咱们公司还差这几块钱,谁要给谁算了。”老马却说:“卖多卖少也是钱,不能浪费。”半天下来,我们共卖了14元。快中午了,还剩一半没卖完。有一个人给10元要包圆,老马非要15元。我说:“10元卖给他吧,咱们公司还差这点钱,不然咱俩还得推回去。”他很固执,10元坚决不卖,我俩只好又推了回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公司有一个小食堂,由大师傅小白和管理员王进负责。食堂吃饭的人不多,中午只有几个人,早上则不开伙。老宋有时会在办公室自己做点小米粥吃。我则经常去街上吃饭,但街上的饭菜又贵又不好吃,于是我到县招待所换了饭票,在那里吃早餐。当我再去换饭票时,招待所的管理员好奇地问:“你住了多长时间了?还没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南安寺塔</span></p> <p class="ql-block">  公司里最和我交心的还是张智副经理。我报到时他不在,我离开时他和老宋去崇礼县开会去了。他非常看好我,与我谈了很多交心的话,包括对公司每个人的看法和评价。记得他对我说:“大河的水越深越平,无声无息,而小河的水,一眼见底,却是哗、哗、哗。”</p><p class="ql-block"> 6月中旬,县里搞企业整顿,派来了工作组,需要腾房。我从简陋的宿舍搬到了张经理的宿舍。月底,食堂管理员王进的妻子来了,他让大师傅白印过来和我睡。为此,我请示了张经理,张经理嫌他懒,不想要他。在王进的苦苦哀求下,张经理答应先让他住两天看看。我七月初回了几天家,回来后,张经理说:“你走后,我专门来睡了一晚,把小白训了一气,你看看短啥东西没有。”其实小白人不错,当然也不会短啥东西。小白只比我大一岁,和春梅、晓英都是同学,不知为何入不了张经理的法眼。</p> <p class="ql-block">  实习期间,刘少华老师代表学校来蔚县看望我们。他到饮食公司后,还能叫出现金会计周绍萍的名字,并提到了在二旅馆当会计的韩丽萍,她俩都是财贸学校的毕业生。</p><p class="ql-block"> 很快,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就要结束了。7月22日,我买了一斤五香瓜子,找经理老靳,让他组织公司人员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对我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的实习鉴定评定等级为优秀。</p><p class="ql-block"> 在饮食公司的实习,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时间虽然短暂,但大家相处得很好,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四十多年过去了,很多往事仍历历在目,至今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