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以工整对仗,简练精巧的文字,勾勒出美好的形象,抒发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字瑰宝和历史文化传统,贴春联是中国民间欢庆春节的首要习俗。</p> <p class="ql-block">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两侧精心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鲜艳而醒目,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憧憬与祝福。</p> <p class="ql-block"> 过去在乡村农户的大小门上,春联的横批内容多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祈愿丰收与富足的佳句。或与生肖紧密关,如灵动的“鼠”,稳健的“牛”,威猛的“虎”,温顺的“兔”等,生动展现了十二生肖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春联还深刻地反映了不同行业,不同家庭的幸福观念和追求,细细品味春联的内容,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感受乡土气息的一个绝佳窗口。</p> <p class="ql-block"> 春联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周代的桃符,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古籍记载,桃符上书写着“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用以驱邪避鬼,保佑平安。</p> <p class="ql-block"> 到了五代时期,西蜀宫廷里有人开始在桃符上书写联语。后蜀主孟勇昶更亲自题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对联。</p> <p class="ql-block"> 宋代时,春联仍被称为“桃符”,直到明代才正式更名为“春联”。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大力推崇贴春联的习俗,使得这一传统得以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变迁,春联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创新,更有独特的韵味。从古至今,尽管风俗、时尚、观念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但过新年,贴春联的习俗却始终如一,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从春联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传统的魅力,文化的底蕴。乡风的淳朴和文明的进步。春联,既是一段段历史见证,也是一种文化的演绎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 一幅幅大红的春联,映红了家家户户和大街小巷人们的笑脸,浓浓的年味和喜悦的氛围都凝聚在这红红的春联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