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学生阅读推荐书籍(参考网络推荐)

吖丹

<p class="ql-block">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p class="ql-block">《凯歌行进的时期(1949-1976年的中国)》</p><p class="ql-block">作者: 林蕴晖</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09年5月</p><p class="ql-block"> 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凯歌行进前三年经济恢复的伟大成就,以及1953年开始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史的历史脉络。</p> <p class="ql-block">第2课 抗美援朝</p><p class="ql-block">《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p><p class="ql-block">作者:大卫·哈伯斯塔姆</p><p class="ql-block">译者:王祖宁、刘寅龙</p><p class="ql-block">出版社:台海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2017年8月</p><p class="ql-block"> 从美国视角出发,展现了朝鲜战争的另一面,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战争的国际背景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延伸:《我的朝鲜战争: 一个志愿军战俘的六十年回忆》</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11年7月</p><p class="ql-block"> 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六十年血与火、泪与恨、爱和痛、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交织的历史,从战俘群体这个特殊视角,解读朝鲜战争及其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第3课 土地改革</p><p class="ql-block">《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p><p class="ql-block">作者: 【美】韩丁</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译者: 韩倞 / 邱应觉(校)</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1980年1月</p><p class="ql-block"> 全书共分7部,前2部介绍张庄的历史,后5部介绍工作队进驻张庄后所了解的情况以及领导那里的农民所进行的斗争。以一个村庄为缩影,详细记录了土地改革的过程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变化,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延伸:《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一项政治史的考察》</p><p class="ql-block">作者:李里峰 </p><p class="ql-block">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2018年8月</p><p class="ql-block">理由:以河北、山东等省份为中心,以大量未刊土改档案为主体资料,综合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华北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及其政治意涵。</p> <p class="ql-block">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开国创业(1949-1956)》</p><p class="ql-block">作者: 郭德宏 / 王海光 / 韩钢</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09年8月</p><p class="ql-block"> 全书以中国的现代化为经,以历史时期为纬,列有中国当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关系、军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专题近130个,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均有涉及。</p> <p class="ql-block">第5课 三大改造</p><p class="ql-block">《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p><p class="ql-block">作者:萧冬连</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 2014年10月</p><p class="ql-block"> 正如书中所说“历史永远不可能终结,人类对于良序社会的追求不会止步。”本书不仅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做了逻辑梳理,也为我们个人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解放思想、批判性地接受真理,以及勇于改革开放,我们可以解锁心灵的枷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历史经验提醒我们,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持续地自我反思和勇于变革都是通往更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p><p class="ql-block">《曲折发展的岁月:1949-1976年的中国》</p><p class="ql-block">作者: 丛进</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09年5月</p><p class="ql-block"> 共和国60年,既有凯歌行进的时期,又有曲折发展的岁月。本书叙述、论析的是l956年9月至1966年5月,共和国十年曲折复杂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求索中国(上下册)》作者:萧冬连</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1999年9月</p><p class="ql-block"> 书中内容将给你展示一幅全景式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把你带回那段永远难以忘怀的历史,去探寻那许许多多令你百思不解的答案。读这段历史,能使读者清晰地了解那段曲折复杂的历史及其经验。这是一段民族的命运史,更是一段中国的社会主义走向的探索史。书的内容是极冷静的历史反思,宏观把握得当,历史线索清晰。</p> <p class="ql-block">《大动乱的年代:1949-1976年的中国》</p><p class="ql-block">作者: 王年一</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09年5月</p><p class="ql-block"> 能够从灾难中总结吸取教训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本书对“文化大革命”作了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论述,并以“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教育后人,是一部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可读性很强的专著。</p> <p class="ql-block">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p><p class="ql-block">《小岗村40年》</p><p class="ql-block">作者:贾鸿彬</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18年9月</p><p class="ql-block">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者前后1年多的时间内,数十次走进小岗村,以及小岗村人足迹延伸的地方,采访了100余人,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用《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的手法,描摹了50多位人物40年来的人生轨迹。通过对“大包干”第一推手陈庭元、“大包干”带头人家族、走出小岗的小岗人、走进小岗的新小岗人的真实记录,力求原汁原味原风貌。</p> <p class="ql-block">《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p><p class="ql-block">作者:于光远著 </p><p class="ql-block">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2013年</p><p class="ql-block"> 不让后人知道历史真相,就不能深刻地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这是一种对历史对后人极不负者的态度。我自始至终参加了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作为这次历史转折的见证人,我觉得应该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和自己当时以及现在的想法写下来。——于光远</p> <p class="ql-block">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p><p class="ql-block">《邓小平时代》</p><p class="ql-block">作者: 【美】傅高义</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译者: 冯克利</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13年1月</p><p class="ql-block">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成果、档案资料和为数众多的独家访谈为基础,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读懂《邓小平时代》,读懂这段历史,读懂“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的我们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p> <p class="ql-block">《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十年典藏版)》</p><p class="ql-block">作者:吴晓波</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p><p class="ql-block">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p> <p class="ql-block">第9课 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时间的力量:改革开放40年影像记》</p><p class="ql-block">作者: 柴继军</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年: 2018-12</p><p class="ql-block"> “我们总是把照片当作一件艺术作品,当作一个特定真理的证据,当作一种相似性的存在,作为一则新闻。而事实上,每一张照片都是一种检验,确认和建构有关现实的总体性观点的手段”。40年,既漫长又短暂。它足以让一个孩子成长为社会栋梁,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瞬间。回首改革开放40年,有些事恍如隔世,却又似在昨日。这种时间的诗意与力量,让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与回忆交织。本书精选近300幅中外摄影师的作品,多维度、客观地展现了1978年至2018年中国人在衣食住行、消费理财、社交互联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这些照片,我们虽无法找回失去的时间,但可以重温这一路的快乐与艰辛。</p> <p class="ql-block">《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作者:萧冬连</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年: 2019-3</p><p class="ql-block"> 本书把1978-1992年的经济改革定义为“探路之役”。所谓探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改革目标的探索,一是对改革路径的探索。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国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成功地越过市场化的临界点,而且保持了经济高增长?本书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细致梳理,作出了自己的解释。</p> <p class="ql-block">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 class="ql-block">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简史》</p><p class="ql-block">作者:本书编写组</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年: 2021-2</p> <p class="ql-block">第12课 民族大团结</p><p class="ql-block">《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青少年普及读本)》</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年: 2009-7</p><p class="ql-block">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青少年普及读本)》是一本专为青少年编写的普及读物,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 <p class="ql-block">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p><p class="ql-block">《中国香港: 政治与文化的视野》</p><p class="ql-block">作者:强世功</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p><p class="ql-block">出版年: 2010-3作者</p><p class="ql-block"> 从社会现状入手,从文化和政治的视野重新审视了香港回归中国的法理和心理沿革历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香港社会现状和群体心理的理性之门。作者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指出了造成目前香港困局的既有历史原因,更有现实原因。</p> <p class="ql-block">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年: 2010-8</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套装全5卷)》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到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这35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作者:廖信忠</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p><p class="ql-block">出品方: 读客文化</p><p class="ql-block">出版年: 2009-11本书从作者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读者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读者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读完本书,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第15课 钢铁长城</p><p class="ql-block">《中华科技传奇丛书:从郑和下西洋到“辽宁号”航母》</p><p class="ql-block">作者:郭建红</p><p class="ql-block">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2014-03-01</p><p class="ql-block"> 中华科技传奇丛书之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整套看下。本书从古代航海兴与衰说起,讲述人类造船的发展历史,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的航海热、精密的古代航海装备、横贯古今的中国航海家。</p> <p class="ql-block">《中国军兵种(图文版)(权威专家讲述陆、海、空、二炮发展史)》</p><p class="ql-block">作者: 田越英</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13-1本书</p><p class="ql-block">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军队军兵种的发展变化及历史沿革,尤其是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二炮各军兵种及武警部队的发展变化和历史沿革。同时,在重点介绍人民解放军军兵种历史沿革和发展变化时,也兼顾了中国历代军队军兵种的发展,比如中国古代海军、清朝海军、民国海军以及北洋政府和民国的窄军,以此来全面概括和总体把握中国军队军兵种的历史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国家记忆:共和国难忘瞬间》</p><p class="ql-block">作者:赵迎新主编</p><p class="ql-block">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2016-09-01</p><p class="ql-block"> 本书中英文对照,由多位著名译者倾心合作完成,用“影像”与“故事”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书写当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修订版)》</p><p class="ql-block">作者: 牛军</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13-1</p><p class="ql-block"> “近世中国”丛书之一,本书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即以冷战与新中国对外政策之间互动为基本框架,重点分析有关时期的重大事件,包括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提出、中苏同盟的缘起、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法、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等,揭示新中国外交思想、对外政策、对外关系等的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同一时期冷战进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东亚地区冷战格局的重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外交十记》</p><p class="ql-block">作者: 钱其琛</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03-10</p><p class="ql-block"> 钱其琛同志是国际政治舞台上深孚众望的外交家和国务活动家。他自上世纪中叶即投身中国外交事业,今年3月,他退休后,以半年时间把亲历的十件外交大事珍集成册,将所见所闻所感和盘推出――“中苏关系正常化”、“柬埔寨问题巴黎会议”、“东京的‘葬礼外交’”、“飞往巴格达”、“黑云压城城不摧”、“通往汉城”、“从苏联到俄罗斯”、“涉台外交的两次斗争”、“非洲情结”、“港澳回归”,事件的背景、独家披露的内幕、鲜为人知的细节、平实白描的笔调,使读者在领略外交家风采的同时,尽可把握上述历史时期的中国外交进程。书中还附有百幅照片,其中不少照片是初次发表,大为该书增色。</p> <p class="ql-block">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p><p class="ql-block">《国家命运:中国“两弹一星”的秘密历程》作者: 陶纯,陈怀国</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11-11</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部以“两弹一星”为题材的大型纪实性作品,采用大量翔实的独家史料,第一次权威地诠释了“两弹一星”研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和大多数表现两弹一星的作品不同,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在最基层为两弹一星做着最基础工作的普通战士、技术员和车间工人。作品人物众多,各具神采,是一部全景式表现我国国防战线的力作。</p> <p class="ql-block">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p><p class="ql-block">《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p><p class="ql-block">作者:孙骁骥</p><p class="ql-block">出版社:东方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2018-12-01</p><p class="ql-block"> 本书紧扣“消费”这一线索,讲述了20世纪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诸多变化。在20世纪历史光影的诡谲多变中,购物和消费主义如何把这个古老的国家改造成今天的模样,消费者的集体面孔又是如何被一次次地篡改与重塑。本书重新梳理了这背后繁复纷乱的历史线头与社会群像。作者认为,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还隐藏着一个小体量的历史,它真实而琐碎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隐藏于每个家庭的锅碗瓢盆里,潜伏于我们目光无法达及的晦暗幽深处。由这些历史细节编织而成的,是消费主义在中国“本土化”的历史进程。每个消费者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他们在购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并改变着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不会尘封的记忆:百姓生活30年》</p><p class="ql-block">作者: 李桂杰</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08-11-1</p><p class="ql-block">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生动地呈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普通百姓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这本书采用关键词的方式,通过摄影家的镜头,捕捉了百姓在吃、住、行、娱乐等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是时代的印记,更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珍贵记忆。书中所记录的符号,排列叠加、跳跃交织,共同构成了30年来的集体记忆,见证了中国前行的深深浅浅的足迹,让我们在回眸往昔时,或叹息或心动。该书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p> <p class="ql-block">延伸阅读(我喜欢的一些书籍)</p> <p class="ql-block">《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p><p class="ql-block">作者: 邵燕君 主编 / 王玉玊 副主编</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18-5</p><p class="ql-block"> 每一天,我们的时代都在生产着新的话语,这些新的词语虽不会被词典收录,但你会不可避免地经常听到。语言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它是一个时代的写照,也积淀着新的价值与文化。本书由北大中文系学术团队经历多年研究完成,收录了二次元宅文化、同人文化、女性向、网文、游戏、社会流行词等6个单元的245个核心关键词,探索网络文化的核心脉络和词语的根源,最终形成了可读性和知识性俱佳的潮流学术读物。不管是对二次元宅、普通青年、父母、老干部还是学者,都可以从这本书获取价值,你可以了解以前熟悉的、一知半解或全然不知的新的文化领域,用新知打破次元之壁。</p> <p class="ql-block">《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作者: 杨华 / 【主编】贺雪峰 沈山</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品方: 新民说</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21-1-1</p><p class="ql-block">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中,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些悄然发生于广阔农村的故事。进入21世纪,在农民流动性增加、城市化加剧、农业税费取消、国家资源密集下乡等大背景下,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乡村治理、国家与农民关系上,也体现在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上,甚至还包括关于农民的人生价值和生命归属的定义也在急剧改变。面对这些变化,作者亲自下到农村一线去观察、体验和记录,对这些变化给出一整套解释体系,去理解那些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情感与抉择。在这部作品中,你会发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微妙关系,感受到历史长河中村落生活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我用中文做了场梦》</p><p class="ql-block">作者: 【意】亚历(Alessandro Ceschi)</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p><p class="ql-block">出版时间: 2024-7</p><p class="ql-block"> 从2016到2022,这是一个意大利人眼中的六年,分裂、荒诞、希望和片刻的幸福,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六年。从罗马搬到北京,从零开始学中文,重新做学生。有时失业,有时居无定所,在不稳定中流动。在北京电影学院,跟宿管阿姨学怎么切菜;靠白酒和翻译软件交朋友,用蹩脚的普通话录播客;在国产片剧组,见证外籍群演之间为了一句台词的激烈竞争;在广州拍广告,开工前喝早茶,杀青时喝断片;在上海,把客厅当成写作沙龙,创造一个临时的家;困在海南的夏天,和偶遇的豆瓣网友一起看云。写这本书是为了讲我的故事,或者说,为了搞懂我这些年都是怎么过的。这不是政治学论文,也不是社会学调查,写的是我的生活,我和这片土地的复杂相处。</p> <p class="ql-block">《活着》作者: 余华</p><p class="ql-block">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年: 2012-8</p><p class="ql-block">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人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一生,亦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凝缩其间。“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