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一家

农场主

<p class="ql-block">  庆贺《南粤一家》画册发行,一众同道好友云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苏小华、苏家杰、曾应枫、周建平等与大家分享了对艺术的感悟.获取与成果。</p> <p class="ql-block">《南粤一家》一一六人画集新书分享会</p> <p class="ql-block">有幸获得了一本苏家杰和苏小华的签名画册</p> <p class="ql-block"> 岭南民俗专家、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曾应枫高度的评价了南粤这一家的伟大成就。她说:我极为羡慕这“南粤一家”,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艺术成就,还有萦绕在他们一家人之间的那种艺术氛围与暖暖的亲情。这“南粤一家”的传承是特殊的,先是大姐与大姐夫的标杆式示范,带动了几位兄弟姐妹分赴美术殿堂。儿女们对艺术执着求索的氛围又影响感染了75岁的老母亲,令其在晚年与子女们一起开拓了写作、美术的人生之路。文化的传承不仅是代际的,还有反哺的一面;家族传承不仅是纵向的,还有连横的。所以,无论是什么形式,画画艺术的磁场与氛围总是萦绕着这一家人,因为家中人人都是画家,以苏华大姐为首的苏家兄妹,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假日,不分在职还是退休,只要有空,就会提笔,自觉地、锲而不舍地投入到画画、写字的创作中……只有画画,才是他们底气所在。在如此浓郁的艺术氛围影响下,林蓝、韦璐等第二、三代也迅速成长起来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此循环往复,一个当代岭南艺术大家族就是这样诞生与成长的。</p> <p class="ql-block">  李良婷 广州出版社副总编辑在六人画册出版分享会上谈及了编辑过程</p> <p class="ql-block">  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博士,应邀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粤一家六人画册》新书分享会上</span>作了主题演讲。</p><p class="ql-block">周博士谈及了</p><p class="ql-block"> 一、什么力量造就南粤一家传奇?</p><p class="ql-block"> 是南粤一家“信念、坚持、奋斗不息的精神感召力”;是南粤一家每个人的经历、命运、友爱、奋斗故事的感染力;是南粤一家在艺术领域、岭南画坛的重要贡献和社会影响力。 …… 数十年如一日,苏家人执着追求艺术、勇于开拓创新,在艺术的道路上携手共进,为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南粤一家的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将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二、苏家构造了怎样一个艺术空间? </p><p class="ql-block"> 苏家六人才华横溢,用独具匠心的作品,构建了一个令人沉醉的艺术空间,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苏家六人的作品,内容横跨30多年,涵盖了水彩画、国画、封面画、书法等多种类型,内容丰富,蔚为大观。 ……</p><p class="ql-block"> 三、五十年前与苏家一段师生缘如何改变命运?</p><p class="ql-block"> 与苏家的这段师生缘,不仅从学到了艺术,提升了审美素养,开启智慧与灵感,更重要的是,确立远大理想,知识改变命运,发挥才智效力国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苏家是岭南的一个美术家族,以苏华五姐弟妹为中心,形成了跨越三代共涌现出十多位知名美术家的大家庭。吴丽娥和她的五个子女——苏华、苏家芬、苏家杰、苏家芳、苏小华,用文字和笔墨记录历史、描摹山河、歌唱生活。他们的艺术人生,与社会共振、与时代同频,呈现出具有鲜明岭南特点的美学风格,折射出岭南社会生活的时代变迁。</p><p class="ql-block"> 这个艺术大家庭,如一棵根深叶茂、繁花似锦的大树,每一朵花都开出了自己的精彩。母亲吴丽娥是他们的精神之根、力量之源。她在自传《命运的云,没有雨》中写道:“耀平(吴丽娥的丈夫)默默地去后,我万分伤感。一生动荡,满腹辛酸,应当写出留念。于是,我拿起笔来,默默地写作,默默地回忆!把苦难留给历史,把希望留给明天!”她的五个子女及孙辈都在她的影响下相互扶持、成长成方,正如大孙女林蓝说的:“我们要有独立的灵魂、独立的状态,有自己的志趣和事业,以实力活着。外婆就是这么教我们的。”</p><p class="ql-block"> 苏家五姐弟妹都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他们的妈妈是在子女们的熏陶下开始画画的,可以说他们是妈妈的老师。六人的创作风格各异,写实与抽象、刚健与柔美、工整与漫逸、浓丽与清雅,各具特色,自成一格;他们在书法、国画、水彩、装帧设计等领域,各有其长,硕果累累。他们创作的题材、灵感都来源于岭南、来源于时代、来源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黑黑百态》 </p><p class="ql-block"> 苏家妈妈吴丽娥(1915-2008),广东新会人。读过两天私塾和两年小学,70岁开始写作,著有自传《命运的云,没有雨》(有中文、日文版本)。75岁开始学画画,创作了以猫为主要题材的国画作品1000多幅,出版了个人画集《吴丽娥:九十三岁老人画集》。养育的五个子女均成为有建树的书画家。五个孙子孙女也全部走上美术道路,均获得国内外艺术类的硕士、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猫》</p> <p class="ql-block">《猫》</p> <p class="ql-block">李白诗巜望庐山瀑布》</p><p class="ql-block"> 大姐:苏华,1943年生人,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画院画家。历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广州市第十、十一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苏华国画作品集》《苏华书法作品集》《苏华花鸟画集》等。</p> <p class="ql-block">《昨夜微寒》</p><p class="ql-block"> 苏华在她的作品中,刚健、稳重、潇洒、大度,横扫千军、纵横捭阖的气势,与温情、细腻等女性情状相交织,形成独特的精神气质。著名美术评论家迟轲先生在《苏华的绘画艺术》中说:“苏华有其独到的功力、独到的境界、独到的神韵。”使气与柔情就是这独到的境界和神韵之源。以岭南水乡为题材的国画作品简约严谨、笔墨淋漓、工拙相成、浓淡相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和美学追求。结实厚重的线条,墨意淋漓的渲染,把岭南的山水田园、花鸟瓜果写得有趣有味、有神有韵,笔随意转,墨含五彩,各展风情,厚重的是画家的风骨,湿润的是画家的情思,淡雅的是画家的心境,画面就是心与物合、情景相生的艺术造化。苏华创作的一大特点是书画合一。她的国画作品画面简约,笔墨讲究,一枝一叶的线条常给人力透纸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张继诗巜枫桥夜泊》</p><p class="ql-block"> 苏华的书法作品则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她的书法刚健豪迈、磅礴雄浑、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岭南书坛,苏华是最具个人面貌的书家之一。苏华是从传统里出来的,她的笔墨功夫深厚,讲究书法艺术的章法和笔墨,讲究意境、气势、风骨,但她又把传统书法的规矩打破了,把汉字的平衡结构打破了,把传统的章法打破了;她的书法用笔取势大胆、奇险,但又能“通篇擘画设想,全局排兵布阵”,使整幅作品具有“整体艺术性”,从而让笔下的汉字别开生面,形成一种大开大阖的雄浑之美,一种苍健豪放而不失温婉敦厚的美,一种富有诗情和画意的美。</p> <p class="ql-block">《红颜常春》</p> <p class="ql-block">《竹报平安》、《竹影摇风》</p> <p class="ql-block">《我的女儿一一画》</p><p class="ql-block"> 二姐:苏家芬,1945年生人,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6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会理事,广东水彩画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会理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p> <p class="ql-block">《粉蕉黑木林》</p><p class="ql-block"> 日常的物件、平凡的景致、无言的果蔬,都呈现在苏家芬的画架上,光影斑驳、色彩缤纷,记录着社会和生活的美好瞬间,记录着人与大自然对话的喧嚣与细语,为大自然馈赠的阳光、果实、鲜花而欣喜,为每一分收获、每一天的岁月静好而感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苏华的静物画,意象简单而平凡。窗台上的一束花,茶几上的一盆水果,刚从市场买回来的一袋蔬果,案板上的几样食材,这些熟悉到不被人注意的物事,被苏家芬拣了起来,摆放到画面里,一种温暖、一丝温情、一份诗意,从这些平常的事物中散发出来,引起人的感动。她的静物画很生活化,但不琐碎,有着端庄、静穆的格调。苏家芬是调度光影的高手。写实的蔬果、盘碟、台布,不经意的一缕阳光、一片影子、半扇窗棂,圆熟的技巧、高超的画面构成、不露痕迹的细节处理,让画面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魔力。苏家芬是造境的高手。她的静物作品,总是很不经意地给蔬果安排一个背景,一块彩布、一张方凳、一把椅子、一个塑料袋,生活痕迹与自然造化构成物我相融的意境,让观众在物的自在中,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她善于运用光影透射、扭曲、波折等效果,让画面立体起来、让空间灵动起来、让时间流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渔妇》</p> <p class="ql-block">  家中老三:苏家杰,1947年生人。曾任广东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花城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副主任、主任、美术副编审。广东省版协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装帧艺术研究会会员等。作品多次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出版有《苏家杰画集》《苏家杰1978瑶山速写选集》《苏家杰1980广东名山大川速写选集》《苏家杰线描》《苏家杰书籍插图选集》等;出版的连环画有《友谊花开》《林海哨声》《孤儿血泪:不要忘记过去》《强渡大渡河》《鲁班》《姻缘》《神秘的失踪》《豺狼的覆没》等。</p> <p class="ql-block">翻译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封面画</p><p class="ql-block"> 苏家杰用图式构建文化典籍和文学作品的视觉呈现,他设计的图书封面、插图、有意境、有内涵,与内容互为表里,共同构成文化思想和文学情感的图式表达。两千多种由苏家杰设计封面的粤版文学图书,总发行量达三亿余册,构成了一条磅礴的文学长河。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出版为中国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家杰是见证者、参与者。经他设计出版的图书,囊括了传统文化典籍、古典文学名著、现当代文学名家作品和世界文学名著,纵贯古今、横跨中西。如果说,著作家们是用文字来滋养人的心灵,那么,装帧设计者则为思想情感的传达提供美的形式、营造愉悦的欣赏情境。将一本著作的神髓和特点反映到书的封面、插图和版式上,达到相得益彰、形神合一的效果,是很需要功力的。图书既是思想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商品,图书装帧设计既要有文化内涵,反映图书的内容特点,也要起到引起消费者关注、促进销售的作用,就像戴着镣铐跳舞。苏家杰设计的封面特别具有概括力和视觉冲击力,符号化视觉元素的运用、文学情节的图像化、艺术情境的营造,不仅能很好地引导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又能通过图画营造意境,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p> <p class="ql-block">翻译小说《黛尔菲娜》封面画</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小雨》</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受美术编辑职业的影响,苏家杰的国画作品严谨细密、精致唯美,既有故事性,又有意境。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我老老实实地画了许多年,无论是油画、国画和版画,我都尽量画细致,例如画虎和画猫,身上的毛都是一根一根勾出来的,这种习惯至今没有改变。</p> <p class="ql-block">大红系列:兄弟之三</p> <p class="ql-block">《生命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硕果》</p><p class="ql-block"> 家中老四:苏家芳,1951年生人,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大专班。1992年受聘为广州画院特聘画家。2007年留学美国,2013年毕业于东洛杉矶学院艺术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曾任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广州美术研究》美术编辑、广州画院少年美术辅导中心主任等。</p> <p class="ql-block">《新春》</p><p class="ql-block"> 林墉在苏家芳的一本画集前言中写过这样的话:“艺术需要的是一股火一样的热情,苏家芳有!艺术需要的是一股牛一样的韧劲,苏家芳有!艺术需要的是一股潭一样的智慧,苏家芳本来应该有!艺术需要的是一股石一样的定性,苏家芳将来也许有!”苏家芳是火一样热情的人,画起画来,也像火一样的热烈,岭南风物本就热烈,花儿红得像火,叶儿也绿得压枝,热情的苏家芳与热情的岭南一拍即合。苏家芳的花鸟画,总是厚厚实实、密密致致的,一个个、一坨坨、一串串果子,严严整整、密不透风的叶子和花朵,都丰满得沉甸甸的。她笔下的植物,都是壮硕的、挺拔的,充满着力量。其用墨、用色也毫不吝啬,绿就绿得化不开,红就红得发紫,喜怒哀乐毫不掩饰。</p> <p class="ql-block">《蕉园春露》</p> <p class="ql-block">  家中老五小妹:苏小华,1956年生人,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广州美术馆馆长,广州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广州画院副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第四、五、六届副主席,广州市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常务委员等。</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年画《喜洋洋》获第一届广东省年画评奖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苏小华秀外慧中、才情四溢,一边驾驭画笔,一边操持文字,收获累累硕果。苏小华作画,一如她的为人,志趣高洁、澡雪精神,掩不住的古典情怀,流溢在画面里。她作画取法历代大师,开自己的新貌。其作品飘如轻云而不俗,静若止水而不板,淡似月影而不浮。那些薄如蝉翅的叶片,纤若柔荑的林木,如风展绢素;那些波澜不兴的线描,不张不扬、迂徐有致;那些肥叶瘦枝、红花绿草,如玉般润泽,如水般灵动。她作画,化繁为简、铅华褪尽、绚烂若素。长期浸淫在博物馆艺术宝库里的她,得了历代大师的神髓,难怪林墉说她“过手过眼处,总亦收些大师高手的华彩”。苏小华的创作,师古而不泥古。她的画,古意盎然而不失亲和,那些灵性构图清新秀丽,那些轻盈花鸟充满典雅情怀,欣赏起来完全没有距离感,一股清新之气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渡假村》</p> <p class="ql-block">《永别母亲》</p> <p class="ql-block">《碧血黄花 浩气长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水乡往事一一春耕》</p> <p class="ql-block">《水乡往事一一月亮桥》</p> <p class="ql-block">新书分享会后读者爭先恐后地请巜南粤一家》中的苏家杰、苏小华作者签名留念</p> <p class="ql-block"> 参加完《南粤一家》新书分享会后,最大的收获是苏家老妈妈的精神感动激励了我,她75岁才开始学画画,而我还比她年轻为什么就不能向她老人家学习,重拾我儿时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于《南粤一家》画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