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爬山虎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父母的年纪大了,对老家的挂念越来越多了,作为儿女,陪着他们回老家的次数也多了。那片他们曾经耕耘过的土地,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瑶溪,看着名字,想想就很美。那里有弯弯的小溪,潺潺的流水,袅袅的炊烟;那里有美丽的河流,平整的稻田,茂密的防风林......那条不算宽阔的通村公路上,留下我们深深浅浅的脚印;那村东村西两口清澈的泉水,始终留给我们满口的甘甜;那些与我们一同成长的树木,如今已亭亭如盖;那群一起嬉戏的孩童,早已天各一方……</p> <p class="ql-block">  年少时,我们心中充满梦想,一心想走出那片生养我们的地方。那个时候,头脑里从来没有“故乡”这个概念。最早接触这个概念的,是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故乡》。而那时候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时代的变迁对故乡产生的影响,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课本中的闰土与他的银项圈,还有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b>“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b></p> <p class="ql-block">  而今已过半百,再读这篇文章,越读,感慨越多:那种回不去的心境,体会渐深:“<b>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b></p> <p class="ql-block">  是呀,岁月匆匆,童年的故事仿佛还发生在昨天,初初想起,如树叶上的露珠,星星点点。细细道来,就成了清泉细流。砖瓦老屋,故人老树,烟火生活......真正想溯源童年的故乡的时候,却没有了具体的印象。到村中走走,那些老屋斑驳墙壁上的野草,窄巷里踟蹰的老人,都在诉说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故乡,无论怎样变化,对于在外漂泊儿女,是心灵的港湾。老房子的味道,泥土的气息,花草的芳香,孩提的乐趣,点点滴滴的回忆难以挥去。长大后,你一定到过许多城市,走过很多地方,你一定赏过许多美景、尝过各色美食,它们却常常难敌记忆深处的一片草地、一缕炊烟、一条土路和妈妈留给你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斑驳的光影,惆怅的思绪,引得我“她世界”的感慨。我最能体会的尴尬的境况便是:作为女生,你已经走出了故乡,无论如何想念,你已成为故乡的客人了,永远回不去了。而先生的故乡,那是他心中的故乡,是你永远也到不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故乡依旧在,人非少年时。儿时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p><p class="ql-block"> 回得去的是那个地方,回不去的是那段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