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年味”?!

乐山旭日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的辞旧迎新,又是一个春节的即将到来。这几天很多人都在筹办年货,很多人都在为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忙碌着。</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一个多么美好地节日,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流传了多少有关春节的传说和故事。特别是诗词歌赋,而最好的还是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春节),因为年纪小,总觉得过年就是吃好的,穿新的,那个时候在大人们的呵护下,不知道什么穷日子,苦日子,只知道过年就能吃鱼,吃肉,吃饺子。能放鞭炮,打灯笼,大人领着走亲戚,东家进,西家出,给的“压岁钱”都不要,拿了也给了大人,钱拿着也不知道怎么花。过年就是玩,玩的很开心,很喜欢,所以都盼着过年。</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学生放假基本上没有作业,有也是很少的。平常也是这样的。不像现在的学生们整天作业做不完,直到深夜才能完成“任务”。</p> <p class="ql-block">  后来一年年的长大了,也懂得过年就是吃好的,穿新衣服。拿着大人给的压岁钱买鞭炮,一群孩子们在一起,看谁的鞭炮响,谁的响的时间长。从初五到十五,跟着大人到灯市上买花灯,那时候的灯市很热闹,花灯的品种很多,有的喜欢拿在手里的花灯,有莲花灯,大宫灯,有的喜欢在地上拉的动物灯,什么马灯,羊灯,那时候没有灯泡灯,只有点蜡烛灯。所以就有了“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的顺口溜。</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年龄大了,就不象小孩子一样,也慢慢地懂事了。过年期间就帮助大人干活,那个时候从农历二十三开始大人们忙着办年货,我们就开始打扫卫生,男孩子擦窗户,扫地,女孩子剪窗花,帮助大人洗菜,做饭,蒸碗子。一直忙到年三十。</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有了工作,就更忙了。过年的时候有的放假,有的因工作需要还不放假,坚持上班。后来国家有了政策,节假日加班三倍工资。这也是对过年期间工作的人的一种补偿吧。</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年年过。年年过年各不同。</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过年不像现在,虽然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就是三十晚上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看到零点钟声响了,就算这个年过完了。后面就是走亲访友,逛庙会,看电影,热闹了半个月,正月十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p> <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发展,年味越来越淡了。处于环保和安全的因素,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个年就显得特别冷清。</p><p class="ql-block"> 再加上今天的生活方式不同以前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天天可以吃肉,天天可以吃好吃的。特别是手机的更新换代,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电影院都很少去了,每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过年也就是这样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  以前说出去旅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好像出去走走很难,首先是车票难买,为了一张卧铺票要排好久的队,而且车厢里面还有很多人买的站票。那个时候没有高铁,从西安到北京要二十几个小时,后来十几个小时,今天的高铁只要几个小时就到了。那个时候没有卧铺票是很难受的。有钱人才坐飞机呢。</p> <p class="ql-block">  今天说“春运”,很多年轻人是不懂的。那个时候每到过年前后,都有一阵“春运潮”,能买到票的坐火车,没有抢到票的就骑摩托车回家过年。特别是南方的打工仔,一群群的骑摩托回家。几千里地就是这样的赶在大年三十晚上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过年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过年的习俗。而今天的生活方式不同了,有些人从农村搬进了城市,成了新市民。过年就不是回老家,还是留城里过年的选择了。有的还要出去散散心,趁着年假去旅游,到处走走看看。这也是一种过年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总之,今天的过年,已经到了一个新的生活方式了。当年过年的年味已经所剩无几了。很多年轻人已经把过年当做放长假,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轻松一点,放松放松。除了玩的开心点,就当离开领导,离开单位,离开学校,给自己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间。</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今天过年的新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过了年,我们都长了一岁。这就是人生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