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终不听 四狼四鹿白搭功——读《国语.祭公谏攻犬戎》

李树(笔名李千树)

循循善诱终不听 四狼四鹿白搭功 ——读《国语.祭公谏攻犬戎》 <p class="ql-block">循循善诱终不听 四狼四鹿白搭功</p><p class="ql-block"> ——读《国语.祭公谏攻犬戎》</p><p class="ql-block"> 李千树</p><p class="ql-block"> 周穆王欲以“不享”之罪名,讨伐西戎。祭公谋父觉得十分不妥,试图阻止他。</p><p class="ql-block"> 但周穆王一向好大喜功,曾扬言,此生此世,一定要让自己所乘坐的战车之足迹遍布天下每个角落。所以,非常自负,一向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谋父深知周穆王的这些性格特点,说服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职责所在,他还是想尽力一试。</p><p class="ql-block"> 谋父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着力用功的。</p><p class="ql-block"> 首先,一上来,就开宗明义,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不同意征讨西戎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其次,说明白了自己的理由,即“先王耀德不观兵。”</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先王“明德”(耀德)而不“炫耀武力”(观兵)呢?谋父说:“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意思是,打仗,要因时而动,不动则已,动则必须产生威慑作用,让人畏惧。而炫耀武力,则不过是如同儿戏和玩闹,不能产生什么震慑力!</p><p class="ql-block"> 谋父接着引述周公所作的诗作,来加以印证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大意是,周公所作的颂诗说:收集汇聚起武器,不要炫耀武力。我们追求的是高尚的品德,要让其广布于华夏。我们有这个自信,确信周王能保证天命延续!</p><p class="ql-block"> 继之,谋父用先王们曾经的做法来印证自己的说法。曰:“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大意是,先王是如何对待老百姓的呢?充分发扬和广大其美好的品德,厚植其良好的人性,采取各种途径,让其发家致富,得到各种好处。用各种条文规定,明确表明各种利害关系,使其务必趋利避害,怀德畏威,所以,才能长期确保太平安定。</p><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础上,谋父又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的方法,回顾了从后稷到武王,都是如何治世安民,而殷纣王辛则恰恰相反,残酷暴虐,令老百姓痛不欲生,也恨死了他!这才群起而攻之,并欢迎武王除暴安良,建立了周朝。谋父指出,武王不是喜欢武力,而是顺天应人,不得不然!</p><p class="ql-block"> 谋父还详细介绍了所谓“先王之制”,即根据王室与诸侯等的地理位置和亲疏之远近,设立了所谓“五服”制度,即“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总之,是各有各的一整套规定和制度,不能违反,一旦违反,就按规定执行,该讨伐就讨伐,该警告则警告,并不是一刀切,或君主想怎样就怎样,都要按规定和制度执行!</p><p class="ql-block"> 说了这么多,谋父觉得话说得差不太多了,就将话题又拉回到了当下的伐西戎上来。说:“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谋父说,这怎么可以呢?太草率了!这是破坏了先王的制度和规矩,亦可谓师出无名啊!</p><p class="ql-block"> 谋父又说:“吾闻夫犬戎树椁,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意思是,我听说犬戎的头领道德品行还不错,为人坚定执着,关键是对我们有了防备,如果此时此刻,我们还去打他,恐怕很难有什么收获!</p><p class="ql-block"> 可尽管如此,事情最后的结果却是:“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也就是说,周穆王最终并没有听信祭公谋父的规劝,而还是对西戎用兵了!其结果就是,收获很是可怜,只得到了四头白狼和四只白鹿而已!而自此之后,那些荒僻的远处本该按时应来面王面君的地方诸侯,再也不来了!——这就是周穆王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所谓“成果”!</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0日于济南善居</p> <p class="ql-block">好大喜功周穆王,</p><p class="ql-block">刚愎自用太骄狂!</p><p class="ql-block">东征西伐不停歇,</p><p class="ql-block">多亏祭公能收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