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吴堡石城

王文影像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我到了陕西省吴堡县,听说有座古城,又叫吴堡石城,被称之为华夏第一石城,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北2.5公里黄河西岸山巅。反正也不远,干脆徒步爬山上去。吴堡古石城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县城。登高举目而望,只见石城东以黄河为边,西以沟壑为堑,南为通行大道,下至河岸,北门外三公里处有咽喉狭道连接后山,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地,素有“铜吴堡、铁葭州、生铁铸的绥德州”之说。石城与山西省柳林县军渡镇隔黄河相望,系吕梁山脉,查了一下手机,海拔高度793米,北门外为先农坛、校场坪。城内及城北、南遍植枣树,我看到果实累累。城内现有居民5户约20人。据史书记载,吴堡石城始建于五代时期北汉政权,为吴堡寨,北宋为寨,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设吴堡县治于此,元、明、清及民国各代,皆为吴堡县城。这里设寨一千余年,设县城710年。1945年移县治于宋家川镇,古城遂为城关镇的一个行政村(现名古城村)。吴堡石城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规则圆形,城周长1125米,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墙内为黄土夯筑,外为石砌,条石拉筋。城垣残高1.6—11米。城垣设东、南、西、北四门,上均建有门楼,今门楼皆毁。原门上所嵌石刻题额现仅存西门、南门二处三块。城垣西墙、北墙各设马面一处,东北、西北角设有角台。城内原有南北大街一条,店铺数十处及历代衙门、娘娘庙、祖师庙等,现皆残破不堪。四十年代侵华日军隔黄河炮击石城,使城内部分古建遭毁,城墙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内现存数处清代窑洞式民居,保存相对完整,我顺着石砌坡道行至城内制高点——县衙所在地,大堂、二堂、三堂已毁,唯有过堂和监狱旧址尚存。据资料记载,自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始,原县衙大门口一直立有一块硕大的石碑,名曰“三事箴碑”,碑上刻有“清箴、慎箴、勤箴”之警句。县衙大门左右两侧各放置有一块木牌,其上分别刻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彰显着“为官之道”,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年间,四川布政司右参政王思,学识渊博,政声良好。治政后,在石城修建了宅院,这是他的简朴卧室。</p> <p class="ql-block">吴堡石城的西面是高山深壑,形成天然屏障。</p> <p class="ql-block">站在吴堡石城上,眺望黄河对岸的山西省柳林县军渡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