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元寺,国产IP《黑神话:悟空》曾在此取景,为这座千年古刹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与大多数游客不同,我们将开元寺安排在行程的最后一天,选择在清晨时分探访这座千年古刹,避开人流高峰。前一晚,我特意将闹钟设定为六点,待闹钟响起,我们迅速起身,洗漱完毕后享用酒店早餐。不到八点,我们便出发前往开元寺,八点二十抵达,正好错过了早高峰,得以从容地踏入这座千年古刹。</p> <p class="ql-block">作为泉州的“人文名片”,开元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寺内的一砖一瓦,都篆刻着岁月的痕迹。感谢网友精心绘制的“开元寺重点看什么”导览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谢过/侵删)</span>,让我们得以高效游览,不错过任何精彩之处。</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最著名的当属东西二塔,这两座石塔不仅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孪生石塔,更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东塔名为镇国塔,象征东方婆娑世界;西塔名为仁寿塔,象征西方极乐世界。两塔分列东西两侧,静静守护着这座城市数百年。这张照片并非我们在开元寺拍摄的第一张,而是最后一张,特意选择从附近一家三层楼民宿的走廊拍摄,以展现泉州宗教文化的多元性。</p> <p class="ql-block">东塔,即镇国塔。建于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年),为八角五层仿木楼阁式石塔,通高48.27米。塔身外壁石像依照佛教五乘等级排列,自下而上分别为诸天神将、罗汉、高僧、菩萨、佛尊等,共80尊,象征着佛教修行的五种境界。须弥座束腰处雕刻有37幅佛经故事图,宣扬佛法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气温尚低,终于可以穿上最厚的衣服。我们非常享受这里的清静,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唯有古刹的钟声回荡在耳边。</p> <p class="ql-block">西塔,即仁寿塔,象征着西方极乐世界。与东塔相比,西塔上的80尊人物浮雕造像显得更为自由,每一层都交互着金刚力士、诸天神将、道行高深的圣僧、救苦救难的菩萨以及皈依三宝的帝王太子等人物,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有许多传说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桑莲法界”的传说。相传泉州富商黄守恭梦见桑树中长出莲花,便在桑园中建立了寺庙,命名为“莲花寺”。另一个版本是匡护禅师向黄守恭求地建寺,黄守恭提出若桑树上长出莲花便赠地建寺。最终,桑树真的开出了莲花,黄守恭履行承诺,建起了这座千年古刹。开元寺大雄宝殿匾额“桑莲法界”,便是这段传说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结构构件,兼具承重与装饰功能。开元寺大雄宝殿的斗拱结构复杂,层层叠加,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稳固性,更赋予了建筑优美的外观。</p> <p class="ql-block">妙音鸟斗拱,即伎乐飞天。伎乐飞天是佛教艺术中的重要形象,通常表现为天人飞舞、乐器齐鸣的场景。大雄宝殿内有24个伎乐飞天斗拱,这些形象被生动地雕刻在木质斗拱上,展现了古人精湛的雕刻技艺,将科技之美与艺术之美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前一天在海交馆参观时,我们见到了印度飞天、敦煌飞天和云冈飞天。开元寺将飞天做成了主殿内的斗拱,这一创意令人惊叹,充分展现了泉州文化的包容与创新。</p> <p class="ql-block">主殿前的蟠龙柱,不仅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蟠龙柱体现了古人对龙的崇拜与信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据说这两根龙柱及“虎啸”“龙吟”牌皆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观音寺搬过来的。开元寺还真是集大成者。</span></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位于甘露戒坛之后,是寺内中轴线建筑群的终点,也是最高点。这里收藏着无数珍贵的佛教典籍,是开元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寺内有一块特别的麒麟照壁,有人说是麒麟,也有人说是凶兽犭贪。无论其真实身份如何,这块照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我见过的照壁中最难忘的一块。</p> <p class="ql-block">在笔者看来,开元寺最令人惊叹的并非东西二塔,而是寺内同时存在着印度教元素。佛教源于印度,但毕竟是“两套班子”,如此和谐共处,令人对泉州的包容性多了几分敬重与感慨。</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大雄宝殿的背面,除了中式立柱,还有两根婆罗门石柱。这两根方形石柱高2.7米,被两条十六边形的束腰分成三段,每段四角雕有含苞待放的莲花,柱面上则雕刻着印度古代神话故事,如四臂湿婆立像、吹笛子的克里希那、骑着金翅大鹏的毗湿奴等。</p> <p class="ql-block">湿婆立像,四臂持叉,威严庄重,展现了印度教的神秘魅力。</p> <p class="ql-block">十臂人狮撕裂凶魔,这一浮雕展现了古印度神话中的激烈战斗场景,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若不是前一天在海交馆认真参观,我可能永远不会相信开元寺的正殿后面立着印度教的石柱。佛教与印度教的和谐共处,体现了泉州文化的包容与多元。</p> <p class="ql-block">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我们拜谒了弘一法师纪念馆。弘一法师曾于1934年在开元寺尊胜院居住数月,弘扬律法。现今院内仍保留着法师当年下榻之处,南门山门廊柱上的楹联“此地古称佛国,遍地都是圣人”,便是法师亲笔所书。</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纪念馆的庭院种满了桂花,时值开花季节,香气清新宜人,为这座古刹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多才多艺,是画家、音乐家、剧作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艺术教育家,更是汉传佛教(南山律宗)僧侣。他创作的《送别》传唱至今,成为经典歌曲。</p> <p class="ql-block">鉴于弘一法师对文艺和佛教的贡献,赵朴初曾给予他高度评价:“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旅游淡季,又或许是我们到的时间较早,当天的开元寺游客不多,偶尔有香客到主殿烧香祈福。偌大的寺内,庄严而静谧,令人肃然起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