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生产队的故事(十六)

石梁河

<p class="ql-block"> (十六)挖荠菜</p><p class="ql-block"> 李广德(石梁河)</p><p class="ql-block"> 冬季,生产队的麦地和闲茬(春天用来耕种的地)是荠菜最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地多人少,田野里荠菜也比较多。</p><p class="ql-block"> 挖荠菜一般都是腊月和初春比较多,等到春天天暖了,荠菜也开始老了,开始开花了,关于吃荠菜,老百姓有一句谚语:正月吃根,二月吃苗,三月吃老驴草。</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经常挖荠菜,比菜篮子稍高一点的时候,就跟着大人或小伙伴们挖荠菜。</p><p class="ql-block"> 挖荠菜只需一把小铲子和一只菜篮子。</p><p class="ql-block"> 菜篮子一般都是自家用藤条编制的,好一点的用竹子编的,我一般都是用轻便美观的竹篮子。</p><p class="ql-block"> 我刚开始挖荠菜的时候,也挖其它野菜。那时候生产队的每家每户都有猪圈养猪,猪只能吃野菜和野草面子伴凉水(野草晒干了机器粉碎的粗面)。现在正好相反,人要吃野菜,猪要吃粮食。看来,猪和人真是没有什么区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种野菜特别和荠菜相似,母亲告诉我多少遍,我还是分不清,但是母亲从来不骂我是猪脑子,只是笑着摇摇头:麦苗和韭菜你能分清吗?</p><p class="ql-block"> 挖荠菜也有很多的乐趣。我觉得挎着篮子跟着大人挖野菜有一种长大的感觉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挖野菜的时候,田野里有很多大人和小孩,突然,麦田里跑出一只野兔或野鸡(那时候野鸡野兔特别多),所有人都跟着追,围追堵截,就像现在的足球场比赛一样,野兔是足球,挖野菜的人是运动员。其实,大多时候野兔子进不了“球门里”,不是人们的脚太臭,而是野兔太快了,人们只是为了追野兔子快乐而已。</p><p class="ql-block"> 我挖野菜的竹篮子里经常放一些玩的东西。比如弹弓子、木制的假手枪、泥巴整的假手枪、泥巴整的假放映机等,目的就是为了向小伙伴们炫耀自己的能耐。所谓的假放映机,就是用黑黏土制作一个空心的正方形盒子,上面泥盖子要挖一个小孔(让空气流通),在正方形的一侧再挖一个小正方形的方孔,方孔用玻璃密封,玻璃上贴白纸,白纸上用彩色蜡笔涂鸦。等到天黑了,点一个小煤油灯放在泥盒子里,盖上泥盖子,涂鸦的画面相当于幻灯片的效果,所以叫假放映机,可把小伙伴羡慕死了,他们都跟在我后面看我放假放映机。</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带着麻雀挖荠菜。那时候麻雀特别多,我把捉到的麻雀用一根针线系在竹篮子上,我在田野里挖荠菜的时候,看到一群群麻雀飞来,我就开始放飞麻雀,我会在针线的另一端系着一张薄薄的小纸牌(自制的),等到麻雀飞上天的时候,小纸牌也跟着飞上了天,比现在玩遥控的无人机不知要快乐多少倍!</p><p class="ql-block"> 家里吃荠菜也很多样,但总是吃不够。有凉拌荠菜(不放酱油的,酱油是很少买的)。有荠菜汤,有荠菜手擀面,有荠菜饼,有荠菜煎饼,有荠菜地瓜干菜水,有荠菜锅贴饼,有荠菜饺子(一般很少吃,除非过年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是荠菜地瓜干 菜水:母亲先要把地瓜干煮熟,再少放点黄豆或花生仁的粗面粉子,等到草锅开了一会儿以后,最后放盐和荠菜,真是香气扑鼻。冬天,盛一碗热气腾腾的荠菜地干瓜汤水,绿里透着黄,黄里透着绿,比现在的羊肉汤都好喝,吃在嘴里香甜可口,满头大汗,不知不觉肚子就起来了,像一个孕妇,这叫地瓜干荠菜肚,吃完了红润着小脸可满足了。</p><p class="ql-block"> 出了正月,天气渐渐暖和了,荠菜也开始渐渐地开花了。我知道,我舌尖上的荠菜味蕾要和我告别了,我的菜篮子也要和我告别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还是离不开田野,因为我是一个野孩子,我是大地的孩子,像荠菜一样开始疯长了。</p><p class="ql-block"> 2025/1/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