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 申培良</p><p class="ql-block"> 主播 好厨娘</p> <p class="ql-block"> 音频在文章下方,已制作不好前移,请理解。</p> <p class="ql-block"> 38.竭诚奉献</p><p class="ql-block"> 从安康解放前夕,也就是 1949 年5 月 12 日 ,大舅被中共中央中原局批准任安康公署专员到 1953 年接住唐方雷同志被任命为地委书记,大舅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反右斗争、大跃进、调整平衡等等,却从来没有通过自传或回忆录的形式专门写过自己,子女们也没有在这方面用心和稍稍泼墨。如果不是也已花甲之年的表外甥女、表外甥、晚苗姨电话和微信一次次联系我,形成不谋而合,这一切别说更远、更大,连家人和子女也无人完整知晓,事实上到现在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是九牛一毛,好不容易才画出一个淡淡而又断断续续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 说起安康,最早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现境内有石器时代遗址 30余处。夏属梁州,商、周庸国的封地,史称“上庸”。春秋为楚地,秦汉置汉中郡,治西城(安康城旧称),始有安康城市雏形,并延为历代郡、府、道、</p><p class="ql-block">-236-</p><p class="ql-block">州、县治所。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 280 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改设安康县。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南北朝。时属北朝,设金州。隋设西城郡。唐改划金州属汉阴郡,属山南西道。宋设安康郡,辖六县。元设金州。明万历 11 年(公元 1583 年)洪水覆没金州城,遂于城南三里赵台山下筑新城,即现安康新城。易名兴安州,先属汉中府,后属陕西布政司。清顺治 4 年(公元 164 年)迁回老城。乾隆 47 年(1782),升州为府,在府城设安康县。辛亥革命后的 1913 年,撤兴安府仍设安康县。</p><p class="ql-block"> 自秦汉以来“人民丛聚;城廊岿然,树表分道,列为市尘,四通八达,路区相连,”至清,商贾辐辏,会馆林立。“虽繁盛不及长安,亦陕南一大都会。”</p><p class="ql-block"> 现存有新城北门,新城街,西关和金州街、小北街、沙帽石巷等诸多民居街巷、庭院仍有旧时风貌。</p><p class="ql-block">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安康地区各县也在 1949 年和 1950 年初陆续获得解放。专署驻安康县城关镇东大街。建国以后,安康分区专员公署隶属陕西省,并在安康城关镇设安康市,市隶属专署领导。1954 年 4月撤销安康市,改为城关区,回归安康县。1958 年 12 月,撤销岚皋县并入安康县;撤销汉阴、宁陕县建置,并入石泉县;1961 年所并各县恢复建制,各归旧址。同期,镇坪并入平利县,亦于 1961 年恢复原建置。同期,尽管地区内部行政区划有变,但总的辖区和面积未变资料显示,1953 年接任安康地委书记兼安康军分区第一政委的王廷佐 ,1954 年后,被选为中共陕西省委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行政九级。1956 年被选举出席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1959 一 1960 年的陕西安康专区辖 6 县,驻安康县 。即:安康县、石泉县、紫阳县、平利县、洵阳县、白河等。</p><p class="ql-block">-237-</p><p class="ql-block"> 大舅王廷佐从 1949 年 5 月始,到 1960 年调任陕西省粮食厅厅长,年对年在安康度过了十二个年头。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勤劳质朴的农民,社会各界人士,干部群众,都给他以亲切的关怀,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已往。</p><p class="ql-block"> 从 1960 年开始,国家对粮食实行超购加价和奖励办法,全国粮食平均加价 5%。之后,提高收购价格,提价幅度为粮食 20%,油料 13%,生猪 26%,禽蛋 37%。同年 4 月还决定对棉花、油料等主要经济作物实行奖励政策,并把农副产品划为三类,实行不同的收购价格。这表明我们国家已经着手大力调整国民经济。</p><p class="ql-block"> 大舅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决定和政策,工作有板有眼,有条不紊,受到了上级和各级干部职工的好评。之后,又根据工作需要到省供销社担任主要领导。远在西安,已是耋耄之年的姨姨在发给我的文稿中写道:“他为人正派、刚直不阿,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五六十年代在陕西安康地区任党政军一把手。他作风严谨、胸怀坦荡,在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道路上,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面临危难无私无畏,为抗战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德才兼备的领导能力和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与肯定,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拥护与爱戴。他是一个有水平,有能力的领导干部。”</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各单位搞评功摆好,记得省供销社的干部职工是这样评论他的:“……他坚定地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有很高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有相当的组织领导能力。他是一个具有共产主义信念的人,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是一个无私坦荡、刚直不阿的人;从</p><p class="ql-block">-238-</p><p class="ql-block">不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他不辞辛苦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生活从并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坚持实事求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他一生酷爱读书,古今中外各种书籍、杂志报刊摆满桌上、书架、窗台,就连床上也是睡觉一半另一半放书。几十年一直保持着粗茶淡饭、生活十分俭朴……”</p><p class="ql-block"> “是的,他一生作风严谨不苟言笑,在漫长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道路上,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面临危难无私无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是的,他的威望及德才兼备的能力与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家人的爱戴与好评。大哥的一生是受人尊敬的一生;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是父亲母亲的希望;是兄弟姐妹的榜样;是儿孙们的楷模;在乡亲们的心中他是一个有威望的人;在老师同学心中他是一个有作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p><p class="ql-block"> 晚苗姨,继续写道:“全国解放不久,黎城县委给我们家门框钉了一块“革命家属”的牌子,九十年代县领导来我们村做调研工作时说:“这家人住在这里很危险,请他们尽早搬走吧”。在此特意谢谢你们的关心!</p><p class="ql-block"> 转眼已匆匆数年,儿时的经历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长久不能释怀。今来信向你们表述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时刻提醒我们后人不能忘记那些在国家、民族遇到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那些可敬、可爱的英雄们。”</p><p class="ql-block"> 写完后一篇,我受概述影响,突然想到,应该回过头在这里加上一笔,也就是大舅生前说过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 “作为主要领导,我对在安康期间的所有问题都负有重要的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39-</p> <p class="ql-block">图中穿浅色上衣握手的就是王廷佑</p><p class="ql-block"> 是啊!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坦坦荡荡,勇于直面挑战,敢于担当的党的优秀的高级领导干部。</p><p class="ql-block"> 那么,反过来,换一个角度说,从1949 年 5 月到 1960 年 6 月安康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等等的进步和发展都与他有着直接和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他的一切并不需要我们家人来写,安康的历史已经作出了实实在在的介绍、说明、评价和结论。</p><p class="ql-block"> 不过,写到此,我还真真切切地又联想起一件事儿,说来已经是近20 年左右的事情了,大约是在 2003 年前后,那时我担任市人大常委研究室主任,部下帮我建起了博客和 QQ,我在网易建起一个博客叫《蓝色的跳跃》,其中有许许多多自己所写的小小说、散文、杂文、随感、诗歌及政论文等。要说,当时十分火爆,每天点击率成百上千。</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安康的一位网友给我点赞并留言,之后通过几次交流互动,我知道她在市直机关工作,于是,请她帮我查阅大舅的相关资料。</p><p class="ql-block"> 她说:好的。</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段时间,却回复说:实在对不起,1983 年 7 月 31 日,汉江暴涨,安康城区遭到一次毁灭性的洪水灾害。当晚 8 时 30 分,流量达 31000 秒立方米的江水,把早存隐患的城区淹没,导致 870 人丧生,经济损失 </p><p class="ql-block">-240-</p><p class="ql-block">约 4.1 亿元,许多重要的档案资料丢失。</p> <p class="ql-block"> 同志们感到可惜,亲戚们感到遗憾,如果大舅在的话,应该更心疼!当时,因为也不曾想过今天还会写《热血丹心》,所以,也就没有再继续去追寻。</p><p class="ql-block"> 唉,不想转眼间已经快要 20 年了……今天想来,人生苦短,好可惜,好心疼,好遗憾啊!</p><p class="ql-block"> 到此,也就是校对期间,我作为长治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的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到四川达州去参加全国老年人体育新闻宣传培训班,原定从长治飞往成都的航班取消,为了按时到达。我和潞州区一位老体协副主席改乘,长治到河南郑州的动车,再由郑州转乘开往四川达州的 15 个多小时的绿皮车。15 个小时,比飞往美国的航班时间还长。我坐在车上摇摇晃晃,打开手机,查看途径的站点。顿时兴奋了起来,巩义、汝州、宝丰、南阳、襄阳、十堰、安康、万源、达州,联想到资料显示,湖北十堰基本上就是当年的两郧专区,我一时感到这仿佛是天意,这不正是当年大舅南下时的路线和落脚点吗?所不同的是他们那时候是翻山越岭徒步前进,攻打盘锯在那里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人民打天下,坐江山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公差,我不敢停留,不能沾公家便宜,只好留着有时间,有机会再去亲身经历和感受了……</p><p class="ql-block"> 顺便加一句,安康老体协的罗德红同志,非常热情友好,抽空去博物馆为我拍了许多的资料,但由于没有及时接收,也没能充分编写进来。</p><p class="ql-block">-24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