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四)

心雨

<p class="ql-block">  隋唐时期展览。</p> <p class="ql-block">  白釉黑彩瓷。</p> <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第七件镇馆之宝——武则天金简。武则天金简为唐代金器,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重223.5克,于1982年在河南省登封嵩山峻极峰北侧石缝中出土。金简上镌刻的不仅是武则天的内心世界,更是中华民族“天人和一”的心路历程。这一稀世国宝的发现,不仅是研究女皇武则天崇仙仰道思想的直接物证,也是研究武周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隋唐陶瓷。</p> <p class="ql-block">  唐三彩。</p> <p class="ql-block">  唐代陶俑。</p> <p class="ql-block">  宋金元时期展览。</p> <p class="ql-block">  石刻头像。</p> <p class="ql-block">  货通天下。</p> <p class="ql-block">  人物画砖。</p> <p class="ql-block">  绘彩陶俑。</p> <p class="ql-block">  砖俑。</p> <p class="ql-block">  石俑。</p> <p class="ql-block">  陶瓷高峰——宋金元时期的陶瓷器。</p> <p class="ql-block">  汝窑为魁。</p> <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第八件镇馆之宝——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北宋晚期文物,1987年出土于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作为中国稀世珍宝,为研究北宋时期陶瓷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天下名瓷,汝窑为魁”,在北宋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中,不但河南独占其三,而且汝窑位居魁首。汝官窑系御用窑,烧造时间极短,只在北宋晚期烧了大约20年。之后,汝窑消失,技术失传。文献记载:汝窑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之称。天蓝釉的形成,主要是在烧制过程中窑位与火候恰臻妙处,因此成品率极低,传世极少。中国一共发现汝官窑传世天蓝釉器物4件;而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天蓝釉作品,独此一件。在5件天蓝釉作品中,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不但是唯一一件经考古工作者科学发掘所得的器物,而且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稀世难得。</p> <p class="ql-block">  禹州钧台窑。</p> <p class="ql-block">  鹤壁窑。</p> <p class="ql-block">  当阳峪窑。</p> <p class="ql-block">  临汝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