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杨颖编著

侯慧霞

<p class="ql-block"><b><u>01好孩子成长需要聪明父母的陪伴</u></b></p><p class="ql-block"><u>努力营造关爱和谐的家庭氛围</u></p><p class="ql-block"><u>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多少</u></p><p class="ql-block">1.父母忙碌时,孩子问各种问题,其实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关注,这个时候尊重孩子,摸一下,亲一下,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她就不会打扰你了。</p><p class="ql-block">2.不同孩子有不同的性格,我们要有不一样的教导方法,要知道孩子的内心是必须要花心思去了解的。</p><p class="ql-block">3.孩子在场时不要吵架</p><p class="ql-block">4.不要对孩子说谎,要讲信用</p><p class="ql-block">5.不要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无趣的,不要经常跟孩子生气。</p><p class="ql-block">6.适时在家庭搞一些娱乐活动,周日时候适当地放松。</p><p class="ql-block">7.允许孩子对父母的错误进行批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对孩子的威信不是从对孩子的打骂中建立起来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对孩子有所关照和理解,尊重孩子的人格发展,引导孩子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并且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完成事情,时间长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会越来越亲密。这样家长在自己的孩子的眼中慢慢也就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将孩子简单地看作是自己的产品,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要保持一种平等待人的态度,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父母也要尊重,要温和平静,而不是严厉训斥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也要耐心给孩子讲道理,呵护孩子的自尊心,要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不要干涉太多,鼓励他们参加家庭组织的各种活动,这样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当父母听了孩子的想法,如果是正确的,就该鼓励家人之间,还应经常讨论交流听从有理的那一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u>父母的语言传递着自身的价值观念。</u>家庭教育要重视父母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在不经意间便能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让孩子吃一点亏的教育往往最失败。孩子都是通过跟其他小孩子一块玩然后慢慢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吃亏就是福,是没错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u>父母的决定要言出必行,始终如一。 </u>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不管什么时候,对孩子说的话一定要做到,一直坚持,这才是对孩子负责。比如说好了孩子写完作业可以出去玩,当孩子写完作业想出去玩的时候,不能阻止他,说到就要做到。你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遭受惩罚,给孩子警告时就一定先想想这个惩罚是否恰当。因为说出的话就像泼出的水。孩子在六岁以下不适宜使用“罪有应得”式的处罚,当孩子过了六岁,适当的赏法会让孩子更听话。如果是一个较大的孩子不小心把东西弄坏了,你可以用约定好的方式对其做一种补偿,如罚孩子做一定的家务也是不错的方法。另外家庭成员之间要懂得配合。<b>比如妈妈不买玩具但是奶奶却买了玩具,妈妈就可以加入一些这样的条款: 就算是有人给你新的玩具,如果你做不到你说的,妈妈也会先替你保管新玩具,直到你兑现承诺了才可以拿到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u>02 读懂孩子,才能教育出好孩子。</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u>读懂孩子的心,走进她的小世界</u>。理解孩子是每个做父母都应该做到的,很多亲子关系的障碍都来自于父母不懂孩子的世界,不知道孩子心中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才能真正读懂孩子的心?1.重视和孩子的眼神交流。家长总是微笑对待孩子,孩子自然也会跟家长好好交流。2.要和孩子说自己的心里话。家长应该时常和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也可以向孩子征求意见,就算是孩子们不能做什么,也可以培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便也会跟父母讲自己的心事了。3.发掘孩子的爱好,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真实想法体现在兴趣上。其实如果爸爸在周末能和儿子一起去打篮球,母女一起坐下商量衣服的事情,他们就已经开始走进孩子的世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u>读懂孩子审视世界的方式。</u>日常生活中,家长总是不能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这是因为家长跟孩子总是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虽然他们年龄还小,但是已经会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并分析身边的所有事情。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经历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想。当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去领悟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即使觉得孩子有错误,也要采取让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 <span style="font-size:18px;">家长可以通过读孩子喜欢的书,听孩子喜欢的歌曲来改变观点,读懂孩子的世界。</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不要忽略和孩子的年龄差距,别忽略了时代的变迁,走进孩子的世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u style="font-size:18px;">找出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深层原因。</u><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后,他们不管做什么决定,都不想让父母全权安排。孩子倔强只是因为自己在不断地成长,大部分是因为家长不真正地了解他们,没有很好的掌握好如何和孩子交流。</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然后采用正确的方式给予疏导。别对孩子说太多的“不”。每个孩子都想自己被喜欢,不想让自己被家长摆布,这种否定性的话语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这会让他们不接受任何人的命令。要注意新闻的影响和反应。很多视频都在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孩子很容易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因此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观看这样的电影,然后让他们知道这些英雄只是存在于虚拟世界里的,在真实的社会里他们并不可能存在。比如奥特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u style="font-size:18px;">要明白孩子的长处和短处。</u><span style="font-size:18px;">家长要经常赞美孩子,鼓励孩子,教会孩子学会取长补短,获得较大的进步。父母的眼光总是看着孩子的缺点,就会心生不耐烦,对孩子的批评教育缺乏耐心和信心,这会导致孩子往不利的方向发展。但如果父母在找到孩子毛病的同时,也能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发现他的每一点进步,并给孩子一定的赞赏和支持,孩子就会慢慢改掉坏习惯,逐渐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努力克服缺点。1.要用完整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除了学习,也要关注孩子的内外性格、孩子待人接物的方法、孩子的喜好等都应该是孩子好坏的见证。2.正面强化,要让孩子有所作为。面对孩子优点时家长需要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3.别把孩子的优点当缺点。4.不向孩子的缺点妥协。孩子的毛病是一定要让他改正的,比如说懒散、不讲礼貌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u style="font-size:18px;"></u></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03聪明的父母总是与孩子一起学习。</p><p class="ql-block"><u>专心:一次只做一件事。</u>给他吃的不如教给他怎么去找吃的。当父母教给孩子知识的时候,同时培养孩子听讲的能力,这样既能让孩子的学习水平得到提高,还能让自己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达到双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培养孩子善于集中注意力。一次只做一件事。2.要把孩子学习的地方整理干净。不要在孩子的书桌上放除了书和文具以外的杂物,以防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定不要让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3.让孩子按时间完成应该做的事情。假如孩子有太多的作业,可以让孩子分批进行。不建议家长在边上“站岗”,不然孩子会有依赖心理。家里这还要知道注意力的集中与孩子的年龄有关。5到10岁的孩子是20分钟,10到12岁的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的孩子是30分钟。所以假如想让十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细心的做完作业是件很困难的事情。4.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5.不要让孩子参加过多的课外补习。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把他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这样他只好在课堂上自己去玩耍了。时间久了孩子便变得注意力不集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u>习惯性:让孩子的记忆力有明显提高。</u></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忆主要方法是机械识记,可以让他们背诵一些简单的儿歌和诗歌。即将上学的孩子,可以教他们运用顺序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闭眼记忆法,很多人在记住某些事情的时候,闭上眼回忆的效果会较好。这是因为眼睛看到的东西是大量的、多数的,所以可能导致大量的心理能量都消耗在眼睛上,因此闭上双眼能减少心理能量的损耗,这样便可以把自己的精神放在一个上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u>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u></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母走过去对孩子说,“我知道你一定会把功课做好的,你长大了,爸爸妈妈对你很放心,有了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孩子便养成了这种自觉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其实孩子的成绩不重要,经常鼓励孩子、发现孩子的潜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已经尽力了,就算暂时得不到好成绩,也要理解孩子,不要过分施压。</p> <p class="ql-block"><u>04夸一夸孩子更优秀。</u></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迫切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和他们最亲密的父母的关注与赞赏,经常被家长赞扬的孩子通常很容易自我认同,比起很少受到赏识的孩子,会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以后做事情就更有信心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际上对孩子进行赏识远不是表扬几句这么简单,比如说你最棒!赏识应该是一种对孩子满意的态度,当你把这种态度贯穿到教育孩子的整个过程中,孩子才会真正被这种力量所震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家长应该尽量避免夸奖孩子本来就具备的东西,要多夸奖孩子的内在优点,也就是所谓后天形成的优点。例如与其说孩子长得漂亮不如夸他待人有礼貌,孩子的成绩优秀要多夸孩子勤奋努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在成长的时候,鼓励是极其重要的,其产生的信心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正确的激励下,孩子才能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进而取得更大的成功。对孩子的鼓励要清楚易懂,并且具体。例如鼓励孩子学好英语,父母与其说 “你一定能学好英语的”,还不如说“我觉得你对语言很有天赋,一定能把英语学好的,你认为是报报个班好,还是妈妈买些书和光盘回来你自学?”这样一来孩子既获得了勇气,也不会不知所措,无计可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让孩子的特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母应该将孩子在其他方面所表现的优点扩大,再用适当的方式利用优点去影响缺点。比如孩子对学习缺乏信心,却擅长运动,父母就从这方面培养孩子。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获得自信,与此同时父母要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暗示,他只要足够努力,便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孩子慢慢也会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05 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说谎:父母若想要帮助孩子不说谎,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行是需要耐心的。第一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你虽然做错了事情,但是你勇敢承认了错误,这一点让我很高兴。”第二要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懒惰:让孩子尽最大努力去学习,让他意识到水平的提高比分数更重要。1.从父母自身做起,2.赞扬孩子的勤奋努力,3.让孩子知道勤奋才能获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爱顶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父母的自制力不是很好的话,在教育的孩子的时候也难免粗暴急躁,所以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提醒孩子改变说话方式,父母直接严厉地说不准孩子顶嘴,还不如告诉孩子 你换一种语气我可能更会喜欢,你这样说话并不是我喜欢的,试着陈述你的道理。假如孩子正在生气,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说 我知道你正在生气,我们的谈话在你冷静下来之后再继续好吗。减少对孩子的溺爱举动。要减少孩子的顶嘴现象,必须消除溺爱孩子的氛围,全家要站在同一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他为自己的错误“买单”。错误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当错误变成事实的时候,我们选择了逃避。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不应该替孩子的过失行为承担责任,父母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行为承担起责任。父母要注意:躲避责任的做法只会让孩子一错再错,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一个敢于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的人,才会有着坚不可摧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u>06男孩穷养、女孩富养。</u></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在世,学一种生存本领才是立足的根本,父母只有教会孩子打天下的本领,才能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对女孩的富养问题,父母应该尽可能的开阔女儿的眼界,培养她高雅、睿智的性格,从而让她获得幸福的一生。<b>眼界决定境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u>读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u>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正是如此,读书能够让人富有内涵,能够让人形成其独有的性格,能够让他们具备更加完备的能力。当然,读书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让女孩的眼界更为宽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