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宇宙的尽头

爱琴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辽宁的一个五线城市,因为赵本山,有了“大城市”的名头;因为李雪琴,又有了“宇宙的尽头”的戏语,这个因喜剧演员出名的城市就是铁岭——辽宁最北的地级市。1月18日,它成了我的旅行目的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一个铁岭一日游视频,感觉内容很是单薄,怕撑不起我一天的自驾游,于是将铁岭辖区内的开原、调兵山也纳入了我的行程。只算路程,从沈阳到开原90分钟,从开原到调兵山70分钟,从调兵山到铁岭50分钟,从铁岭回沈阳70分钟,这趟行程注定是特种兵式的。</span></p> 满目疮痍的开原老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点45出发,单人驱车直奔开原老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城开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誉为“三国故都”与“五朝重镇”,其历史可追溯至辽代。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的干儿子郝里太保于公元926年在开原建立了历史上的第一座城池,标志着郝里太保城的诞生。1019年,开原更名为咸州。元代时,这里被称为开元城。由于明代“元”字触犯了朱元璋的名讳,这里悄然更名为开原。‌它是大金国、东辽国、东夏国的都城所在地,在辽、金、元、明、清五朝中均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作为东北的次中心城市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座威武的城楼出现在前方,开原咸州老城到了。我停好车,准备好好欣赏一下老城风貌。城楼是新建的,无处上城墙,城墙下方立有明长城开原段的文保单位石碑和开原老城介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过城门,眼前所见让我大失所望:现代东北农村的民房稀稀拉拉立于布满砂石泥土的道路两侧,电线杆横七竖八,电线如蛛网密布,破败加上冬季的萧瑟更显古城满目疮痍,不忍目睹。我转身上车,去寻找钟鼓楼和崇寿寺塔,心底期盼能见到一点古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往西走,也就两百米吧,钟鼓楼立于道路尽头,也是个复建建筑,周遭一片凌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钟鼓楼不远就是崇寿寺,也是新建寺庙,香火凋零。令人欣慰的是古老的崇寿寺塔在寺庙中心孤独地耸立着,这座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砖塔已有870年历史,为金初国师弘理大师藏骨之塔。只见塔身八面佛龛,八佛端座,龛上宝盖各有一组飞天浮雕,线条流畅,形态逼真,各角木檐上悬有铜铃,塔尖呈锥形,穿有五个铜珠,形制为辽金典型密檐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瞻礼完古塔,心内稍安。看地图附近还有一城隍庙,莫非也是古迹?得去一探究竟。结果还是一处基建工地,唯有城隍殿已完工。一居士模样的女子告诉我,这里就是古城隍庙的旧址,面上建筑在文革中毁于一旦,我俩一阵唏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开原是赵本山和李雪琴的家乡,可看完老城,我已没有去新城的任何兴趣,那就直接去调兵山吧。</span></p> 毓秀典雅的调兵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是因调兵山这名字才想着要来这里看看的。第一次听这名字就觉得有故事,果真它就有故事。相传800多年前,金国元帅兀术在此操练兵马,调兵谴将,挥师中原,调兵山因此得名,后又掳来北宋徽、钦二帝囚禁于此,留下“点将台”“锁龙井”遗址。只是时间仓促,没有去寻这两处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调兵山第一站:蒸汽机车博物馆。调兵山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和运输需要广泛使用蒸汽机车,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蒸汽机车逐渐退役,于是,调兵山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应运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博物馆有室内和室外部分,大门处的博览园主要以实物、模型和图片形式介绍机车发展史,我从介绍知道这里是蒸汽机车影视拍摄的重要基地,《建国大业》《铁道英雄》《钢铁意志》等100余部影片在此取景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知是因为没出100元的门票费还是本来就服务不到位,经过询问才知道出门右拐经过一小门再往后走,还有个室外展示和室内机车原物陈列。很大的院子,几栋黄色老建筑应该是原铁煤集团办公用房,院内空地上放置了一些机车头,后面的铁皮房里还有4个庞然大物般的机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网上有个视频,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短炮在一座桥上俯拍蒸汽机车鸣笛缓缓驶来。我找了好久也没见这个地方,但幸运地碰上了围墙外驶过的超长的古老机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调兵山第二站:兀术城。兀术城其实就是一仿古城,很短,目测不过200米。我对仿古城向来没有好印象,奇怪的是一见到兀术城竟有一种自然的好感,只见雕梁画栋,云檐四起,完全统一的建筑风格,街道整洁,非常清净,没有一丝商业氛围。后来经过调兵山城区,也是一种北方城市的开阔大气与南方城市的毓秀典雅兼有的风格,让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城北端的家文化广场上有个雕塑,广场北面砬子山下是明月禅寺,庄重祥和,建筑雅致,寺庙围墙外有座华丽宝塔,塔高九层,挺拔秀丽,气势宏伟,嵌空玲珑,蔚为壮观。可我怎么也找不到通往宝塔的路,也不知它是否就是万佛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寺庙,寻找万佛塔。先问之于庙门口一算命先生,答复应该在寺内,觉得不可信,就顺着山路往山上走,因为山顶还有一宝塔。途中遇年轻母女,不知山顶塔名,但知上山有365级石梯。继续沿大路往上,裤子太厚,抬腿很累,时间又紧,心生退意。这时遇上一老者,告知山顶便是万佛塔,并说前面转过去就到了!于是重拾信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完20来分钟的盘山大道,这才看见一条直通山顶的高高石梯,一路数着爬,果真是365级。终于登顶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顶矗立的原来并不是塔而是兀术阁,所有我问过的人居然都不清楚,其实万佛塔就是我在寺庙见过的围墙外的塔。此时山风猎猎,风车频转,极目远眺,雾色苍茫中,调兵山全城尽收眼底。</span></p> 匆匆一过看铁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已是下午2点20,我从调兵山匆匆赶往铁岭,留给这个“大城市”的时间不多了,今天的安排有点失误。我决定先去银冈书院,觉得这个地方耗时少,去晚了还有可能关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线青砖围墙静静地立于一小巷内。入口处,“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与“银冈学堂”的牌子并列悬于门楣,足见书院因周恩来而声名远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首要的是想弄清楚祖籍江苏的周恩来为什么会在这里读书。原来周恩来12岁时随伯父来东北,在银冈就读半年,后又转往沈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银冈书院的三进院落是并排的,从另两进院落展览的内容可知,银冈书院是东北地区建院最早、办学最久、影响力最大的清代书院,是东北地区现有保存最好的书院,系清湖广道御史郝浴谪居铁岭时创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飞快地在书院转了一圈,又赶往附近的龙首山。东北冬季的山景并不吸引人,我沿着大路上行,心里想着能走到哪算哪吧。到一分叉口,看时间只能走一边,就选择了四望阁和驻跸塔方向。飞也似的来到四望阁,发现它被锁在一院内,看墙上提示,下午4点关门,我仅仅迟到5分钟。罢了,去找驻跸塔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老的驻跸塔倒是没有任何遮挡地矗立在夕阳下,一个老者很虔诚地围着塔一圈圈转,在这夜色朦胧中给我壮胆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驻跸塔一侧的石梯下山,转回到我停车的景区大门口,足足走了2.4公里。再驱车回家看时间已经晚上6点半,这种自驾游安排太紧凑真有点疲于奔命,比背包自由行要累很多,不过赶在春节前走完辽宁14个市,也算是完成一个心愿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