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编辑:刘建福</b></p> <p class="ql-block">略阳四大码头之一</p> <p class="ql-block"> 白雀寺镇位于县城以南16公里处的秦岭腹地,地域文化十分悠久,有两千一百余年建制史。明、清时期,是略阳县南部地区重要的集镇,也是嘉陵江航道的物资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曾有秦蜀襟带、商贾云集、千帆过境,略阳南路经济中心之称。史书所载,该地因其“水陆兼济”的优势,东汉元初二年,也就是公元115年,武都太守虞诩对嘉陵航道大兴疏浚,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带来“水运通利,岁省四千多石。盐米丰贱,十倍于前”的繁荣与富足。至中唐贞元年间,兴州刺史严砺再次对嘉陵江进行大规模治理,致使漕粮转运“雷腾云奔,百里一瞬”,沿江乡民也大受裨益。柳宗元闻之,欣然挥写《兴州江运记》,以叙其功。经历了两宋及明清时代,持续发展的“舟楫之利”,将这里逐渐培育成一个店肆林立、街巷井然、商旅辐辏的江畔古镇。仅在民国时期,就吸引了西安、韩城、成都、安康、汉中、徽县等外地商客,云集此地拓展业务,共开设大小商号30余家,诸如“崇兴华”、“永生魁”、“德润生”、“泰和店”、“白茂恒”、“白茂永”等等,都是常年生意兴隆的诚信老店,经营各类生产生活用品和土特产,上至陇南,下至蜀北,遐迩闻名。</p><p class="ql-block"> 白雀寺古街不长,约有300米,只需几分钟便可走完。街头和街尾出入口有两座廊桥,街道两侧,都是明、清、民国时期的房屋,纯土木建筑,格局甚巧,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中叶,由于当时江运和商贸的发达,外地客商纷纭移民至此,所建房屋风格南北相兼容风骨,充满了多元化,如雕刻的动物图腾柱顶石、青灰涂抹鸱吻式屋脊,“尺子拐、撮箕口”的结构布局。再加上氐羌文化元素的融会贯通,老街房屋的建筑形制,于是便充满了多元化的历史嬗变元素,</p><p class="ql-block"> 1981年一场洪灾,整个古街被淹没浸泡,多天后洪水退去,房屋大多受损倒塌,现在已变成了危房。街后山边也修起了安置楼房,江边修筑了公路。</p> <p class="ql-block">1981年8月大水淹没古镇街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古镇白雀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 自 立</p><p class="ql-block"> 白雀寺乡位于略阳县以南14公里处,东交接官亭镇,西邻宁强县,西北与史家院乡,西南与乐素河镇接壤,北交城关镇。嘉陵江、宝成铁路、略中公路自北向南穿乡而过。</p><p class="ql-block"> 白雀寺乡的建置变动较为频繁。民国二十七年(1938)将原属宁强县的白雀寺下街和土和坪村划归略阳管辖。三十八年(1949)青白乡(驻白雀寺)辖7保。解放后,全县设七区,区以下废保设乡,白雀寺区辖6乡。宝成铁路通车后,在区内的乐素河、王家坨设火车站两站,区委机关单位先后迁往乐素河,遂改白雀寺区为乐素河区。1958年改区为人民公社,白雀寺为社辖管理区。1961年改管理区为人民公社,白雀寺为乐素河区辖公社。止1984年为乐素河区辖6乡之一。1996年撤区并乡,白雀寺乡为县辖25个乡镇之一。2002年8月后,并入中坝子乡,2010年,并入史家院乡。</p><p class="ql-block"> 白雀寺在历史上主要以商贸繁荣著称。自明代始,不少外商借助略阳白雀寺为嘉陵江一大水陆码头,携资来开设商号,从事商贸活动。明.神宗万历间(1573—1619)关中户县大王镇崔庄王姓商人携资来略阳创建“崇兴华”商行,在白雀寺设分号,经营钱庄和锦帛、布匹、棉花、粮食、烟酒、粮、茶、油、盐、酱、醋及山货土特产。直通成都、重庆、天水、兰州、宝鸡、西安、汉中,沿续数百年。至民国十八年(1929)倒闭,后由当地商人小本贩运经营。</p><p class="ql-block"> 白雀寺的商业贸易活动有两个相当繁荣鼎盛,兴旺发达期。一是民国间(1937—1945)的川陕水陆联运。二是解放初(1952—1957)修建宝成铁路。</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宜昌失陷后,“陪都”的长江水运阻断。重庆到广元,广元到汉中、宝鸡间均无公路,交通运输相当困难。逐决定开辟川甘陕水陆联运。二十六年四月开始抢修宝鸡—凤县—两当—徽县—略阳白水江公路,到二十九年(1940)七月竣工。同时在广元白水江间抢修险滩155处,炸礁、清淤、修护堤、筑码头,全力改进江运航道。随后,即有大量公私多吨级木船,在略阳白水江至重庆间乘载军、公、商物资,繁忙穿梭行驶在嘉陵江上。有不少船艘在青白石、白雀寺交接完货物后,又随即满载下行入川,不再上行至略阳。青白石到郭镇间由人畜背驮,虽道路狭险,负重艰难,但可辟过县城厘全局的检查,少缴一次重税。这期间有韩城、长安、汉中、西安等地不少商人到白雀寺经商,主要商号有永生魁、德润生、泰和店、白茂恒、白茂永等。水陆联运期间过往船艘都要在白雀寺码头停靠,平时人来船往,购销两旺,到一、四、七逢场日更是繁忙热闹非常。二十八年(1939)南郑到广元段修通,川陕公路全线通车后,由于汽车、汽油紧缺,江上运船尚无明显减少。三十四年(1945)抗战胜利后,江上运船锐减,国家组织的水陆联运基本结束。至解放初仅有白水江和县城过载行和四川往来的船艘约50余艘,船工600余人。</p><p class="ql-block"> 嘉陵江航运和白雀寺的商贸繁荣再次也是最后一次骤然兴起,是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国家决定投资修筑宝成铁路,铁路从白雀寺沿江之西侧畔而过。宋·嘉佑二年(1057)前,嘉陵江沿线在略阳境内自青泥岭到白水江西仅有一小段驿路外,其余江段自古均不通驿路,两岸只有航运的纤道。铁路器材及筑路员工的生活用品,全部依靠嘉陵江水运。1953年10月铁二局投资五亿元(旧币),从12月10日至1955年3月30日,自剑阁鸳鸯溪至略阳白水江分三段同时开工整修、炸礁、治滩,疏通了航道。在略阳设航管站,后陆续有四川广元、射洪、南充等地木船相继进入略阳,与略阳船艘一起运送沿线筑路物资和生活日用品。1953年有船200艘,船工2100余人,1954年增至木船700余艘,船工6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1953年初,铁二局八段的25、26、27工区和隧道、桥梁工程队及省劳改中队分别进驻白雀寺区境内石瓮子、恩哥石(今乐素河)、王家沱和与宁强交界的宋超沟,分段紧张施工。供销社、邮电局、银行等单位分别在白雀寺设置了商店、营业处、分理处等,同时还在沿线设置了服务组流动服务,全力支援铁路建设。</p><p class="ql-block"> 当时白雀寺街上只有七十余户人家,是个偏僻小镇,铁路开工,船运开始后,就日新月异地繁荣起来了。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拥上街头,进出商店、供销社、邮局、银行、书店的书摊选购必需品,办自己需办的事。区供销社在1953年上半年只有基本股金1900元,两间门面,1954年股金已达14万元,门面已增至9间,还在铁路工地设了三个分销店。1952年国庆节,供销社最高营业额140元,铁路开工后,每天营业额均达4千元,逢场和节日营业额更是猛增。邮电营业处、银行分理处等单位的人员和业务量都空前激增。</p><p class="ql-block"> 宝成铁路通车后,筑路职工相继入川,修筑内(江)宜(宾)路和成(都)昆(明)路,江上的船艘随即骤减,白雀寺街只到逢场日才有当地农民上街销售农产品,购买农用和生活必需品。白雀寺区公所迁往乐素河改称乐素河区后,区级单位也陆续随同搬迁,一、四、七的逢场日也随即取消,街上呈现出一派消条冷落景象。1981年水灾,嘉陵江暴涨将上街靠江一边半条街的房屋和见证了白雀寺百年繁盛的皂角树和老椿树一并毁没,不少居民户人家陆续迁往县城,只有旧街道老房子还保留着昔日的旧貌。如今,白雀寺乡充满活力,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主要呈现在125平方公里的农村。</p> <p class="ql-block">古代白阙寺。白雀寺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在正中有四个大字:白雀寺街。据说在镇内原有一座寺庙,取名“白阙寺”,后来随着时代演变,“阙”变为“雀”,变成了现在的白雀寺。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传说有上百只白雀,经常栖息在古寺内的一棵古树上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坊大约十多米,是一棵参天古树,挂牌上记录这棵古树名为“枫杨”,属于胡桃科,树龄已经有428年,也就是说这棵古树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在这里了。400多年如今依然枝繁叶茂,巍峨挺拔,昂首云天。 也说明古镇至少有着500年左右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牌坊与古树 近景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树干粗壮,树皮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树枝向四周伸展,树叶茂密,形成一片绿荫。透过树枝,可以看到远处的“白雀寺街”牌坊,牌坊的细节更加清晰,上面的雕刻和文字都隐约可见。牌坊后方是蓝天白云,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色调:以绿色和棕色为主,绿色的树叶和棕色的树干、牌坊相互映衬,背景的蓝天和白云则为画面增添了一丝明亮和清新。</p> <p class="ql-block">古街木屋</p><p class="ql-block"> 画面:展示一排古旧的木屋,木屋的墙壁和屋顶都透着岁月的沧桑。木板有的已经开裂,露出里面的纹理;屋顶的瓦片也有些破损,但依然整齐地排列着。木屋的窗户是木制的格子窗,有的窗户上还挂着破旧的窗帘。屋檐下挂着几个红色的灯笼,灯笼上的金色图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为古街增添了一抹喜庆的色彩。木屋前的地面上堆放着一些杂物,如木桶、木柴、旧椅子等,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色调:整体色调偏暖,以木色和红色为主,木色的木屋和红色的灯笼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古朴的氛围。同时,用一些绿色的植物来点缀画面,增加生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古街小巷</p><p class="ql-block">画面:一条狭窄的古街小巷,两旁是高高的木屋,木屋的屋檐几乎相接,只留下一条细长的天空。小巷的地面是由石板铺成,石板上有一些青苔和岁月留下的痕迹。小巷的尽头有一位老人,他穿着朴素,正缓缓地走着,仿佛在回忆着过去的时光。小巷的一侧有一些堆放的杂物和晾晒的衣物,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色调:色调以灰暗为主,表现出小巷的幽静和深邃。但通过一些亮色的点缀,如晾晒的彩色衣物、老人身上的亮色衣物等,让画面不会显得过于沉闷。</p><p class="ql-block">- 文字:在画面上方的空白处,用飘逸的字体写上“小巷深深,岁月悠悠,藏着古街的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 画面:画面中央是一个大大的红色灯笼,灯笼上写着一个金色的“福”字,灯笼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古街。古街的木屋、牌坊、小巷等元素在灯笼的光芒下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色调:以红色和金色为主,红色的灯笼和金色的“福”字给人一种喜庆、温暖的感觉,同时也与古街的古朴相融合。</p><p class="ql-block">- 文字:在画面上方用复古字体写上“古街的韵味,岁月的传承”,字体颜色为黑色,与红色灯笼形成对比,突出主题。</p> <p class="ql-block">古街远景</p><p class="ql-block">- 画面:从高处俯瞰整个古街,古街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脚下,屋顶的瓦片像一片片鱼鳞,在阳光下闪烁着。周围是连绵的青山,山上绿树成荫,与古街的古朴形成鲜明对比。古街中间有一条蜿蜒的小路,小路两旁有一些行人,他们或走或停,享受着古街的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色调:以绿色和棕色为主,绿色的青山和棕色的房屋、小路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天空用淡蓝色来表现,增加画面的层次感。</p><p class="ql-block"> 文字:在画面下方的空白处,用大气的字体写上“青山环绕,古街悠悠,岁月在这里留下了最美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古街韵味》</p><p class="ql-block"> - 画面:一条古朴的街道在画面中央延伸,两旁是古老的木屋,屋檐下挂着红彤彤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街道上有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手里拿着一个老式的包,正缓缓前行。背景是郁郁葱葱的山峦,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祥和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一 画面:左侧是一排木屋,木屋的墙壁已经有些斑驳,露出岁月的痕迹。木门大多紧闭,只有一扇半开着,露出里面昏暗的一角。木屋的柱子和横梁都是未经修饰的原木,散发着自然的气息。右侧是一位穿着紫红色格子衬衫的妇女,她面带微笑,背着一个蓝色的花布包,正走在街道上,仿佛要去赶集。街道旁的石墙上堆放着一些柴火和杂物,充满了生活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文字:“古老的木屋,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每一道裂缝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二 画面:画面聚焦在一座木屋的细节上。木屋的屋顶是黑瓦,瓦片错落有致,屋檐下挂着几幅老旧的照片,照片的边框已经泛黄。木屋的窗户是木制的格子窗,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隐约的摆设。木屋旁边有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为古街增添了一抹生机。文字:“屋檐下的旧照片,定格了曾经的时光,那些被遗忘的记忆,是否还能找回?”</p><p class="ql-block"> 三画面:街道的尽头,一座现代的楼房矗立在远处,与古街的老房子形成鲜明对比。街道上有一辆摩托车停在一旁,旁边是一些堆放的砖块和建筑材料,似乎古街正在经历着一些变化。一位老人站在街道中间,望着远方,眼神中透着一丝迷茫和感慨。文字:“新旧交替,时光流转,古街在现代的脚步中,坚守着自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四画面:夜晚的古街,灯笼都亮了起来,温暖的灯光洒在街道上。木屋的窗户里透出微弱的光,仿佛在诉说着屋里人的生活。一位妇女站在街道中间,向镜头挥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整个古街沉浸在宁静而温馨的氛围中。文字:“夜幕降临,灯笼亮起,古街在灯光下,宛如一幅静谧的画卷,温暖着每一个过客的心。”</p><p class="ql-block">底画面:一张古街的全景图,从高处俯瞰,古街蜿蜒曲折,两旁的木屋错落有致,红灯笼点缀其间,街道上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整个画面充满了古朴而宁静的美感。</p><p class="ql-block">文字:“古街,是岁月的沉淀,是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也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流淌,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封面</p><p class="ql-block"> - 画面:画面中心是一个古朴的村庄,错落有致的屋顶占据了主要视野,屋顶的瓦片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色,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村庄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树叶的绿色与屋顶的灰色形成鲜明对比。远处可以看到一条河流,河水波光粼粼,河岸边停着几辆汽车,增添了一丝现代气息。在画面上方,用可爱的卡通字体写上“古村时光”几个字,字体颜色可以是温暖的橙色,就像夕阳洒在村庄上的余晖。</p><p class="ql-block">- 色调:整体色调以绿色、灰色和橙色为主,绿色代表生机的自然,灰色代表古朴的建筑,橙色则为画面增添温馨感。</p><p class="ql-block"> 二:夏日河畔古村</p><p class="ql-block"> - 画面:从高处俯瞰,展现夏日里的古村全貌。画面中,河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绿色的光芒,河岸上铺满了浅色的沙石。古村的房屋紧密排列,屋顶大多是灰色的瓦片,有些屋顶上还安装了太阳能板,显示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房屋的墙壁有土黄色的土墙和红砖砌成的墙,色彩丰富而和谐。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树叶茂密,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色。画面中还可以看到几辆汽车停在河岸边的空地上,以及一些行人在小路上漫步,充满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 色调:以明亮的蓝绿色(河水)、绿色(树木)、灰色(屋顶)和土黄色(墙壁)为主,营造出夏日生机勃勃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三:冬日古村与校园</p><p class="ql-block">- 画面:展示冬季的古村景象。画面左侧是古村,屋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显得宁静而祥和。树木的叶子已经落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呈现出深褐色和灰色,与屋顶的颜色相呼应。画面右侧是现代的校园,白色的教学楼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操场上的绿色塑胶跑道和红色的运动场地为画面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古村与校园之间有一些电线和树木作为过渡,显示出新旧交替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色调:整体色调偏冷,以白色(积雪)、灰色(屋顶和树枝)、深褐色(树枝)和少量的绿色(塑胶跑道)、红色(运动场地)为主,表现出冬季的清冷与校园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四:古村小巷</p><p class="ql-block"> 画面:聚焦于古村中的一条小巷。小巷的地面是由石板铺成,石板上有一些岁月留下的痕迹。小巷两旁是古朴的木屋,木屋的墙壁和屋顶都透着历史的沧桑。木屋的窗户是木制的格子窗,有的窗户上还挂着红色的灯笼,为画面增添了一抹喜庆的色彩。小巷中可以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门口,手里拿着针线活,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小巷的尽头有一只猫咪正悠闲地走着,仿佛在享受这宁静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色调:以温暖的木色(木屋)、灰色(石板路和屋顶)、红色(灯笼)为主,营造出温馨、宁静的氛围,体现古村生活的悠闲与惬意。</p><p class="ql-block"> 五:河边的古村生活</p><p class="ql-block"> - 画面:描绘河边古村的日常生活场景。画面中,几位村民在河边洗衣服,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的树木和房屋。河岸边停着一辆白色的面包车,旁边有几个孩子在玩耍,他们的笑声回荡在空气中。远处的古村房屋错落有致,屋顶上的烟囱冒出袅袅炊烟,仿佛在告诉人们饭点到了。天空中有几朵白云,阳光洒在整个村庄,给人一种温暖、祥和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色调:以蓝色(天空和河水)、绿色(树木)、灰色(房屋)、白色(面包车和云朵)为主,搭配一些暖色调如黄色(阳光)和橙色(炊烟),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画卷。</p><p class="ql-block">六、封底 画面:画面中央是一棵古老的大树,树枝向四周伸展,树叶繁茂,树下是古村的一角,几座木屋静静地伫立着。在大树的枝干上挂着一个木制的牌子,上面用手绘字体写着“古村的记忆,岁月的故事”。画面背景是渐变的天空,从橙色的夕阳到蓝色的夜空,象征着古村从白天到夜晚的时光流转。</p><p class="ql-block">- 色调:以绿色(树叶)、棕色(树干和木屋)、橙色(夕阳)和蓝色(夜空)为主,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怀旧的氛围,给绘本一个温暖的结尾。</p> <p class="ql-block">江边码头上人来人往,马车穿行,装卸货物,:江上停靠几个船只,江上几只船货运繁忙,一排纤夫,吃力拉着纤绳,古街远景</p><p class="ql-block"> 画面:从高处俯瞰整个古街,古街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脚下,屋顶的瓦片像一片片鱼鳞,在阳光下闪烁着。周围是连绵的青山,山上绿树成荫,与古街的古朴形成鲜明对比。古街中间有一条蜿蜒的小路,小路两旁有一些行人,他们或走或停,享受着古街的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色调:以绿色和棕色为主,绿色的青山和棕色的房屋、小路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天空用淡蓝色来表现,增加画面的层次感。</p><p class="ql-block">- 文字:在画面下方的空白处,用大气的字体写上“青山环绕,古街悠悠,岁月在这里留下了最美的痕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