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114漫步江宁织造博物馆

玮祎

<p class="ql-block">今天本来准备去修缮一新的江苏美术馆参观,不巧的是美术馆隔壁的大会堂正在开两会,长江路一带戒严,警察把守~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好在对面就是江宁织造博物馆,那就过去转转了。</p> <p class="ql-block">南京官办织造始于公元三世纪东吴政权所设"织室"。元代设东、西织染局,明代设内织染局,专为宫廷生产丝织品。"清仍明旧",顺治二年(1645)恢复江宁织局,织造"上用缎匹"。督理江宁织造初由内府及工部轮流执掌,康熙二年,改为专差之任,由内务府官员兼任简补。其衔名初称"驻剳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无常品。康熙、雍正年间,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与叔父三代四人相继任江宁织造近60载,备历荣衰。</p> <p class="ql-block">江宁织造分为衙署和织局两部分,前者为织造官员街署与住所,后者为官办织造工场。康熙时期,江宁织造署四次作为皇帝南巡驻哔之所。乾隆十六年(1751)正式改建为行宫,规模空前。</p> <p class="ql-block">其建筑大致分东、中、西三路,东路为行宫主体建筑,从南往北依次设朝房、宫门、前殿、中殿、寝宫等;中路为偏殿,前朝房,后便殿、寝宫等;西路为园林,有戏台、便殿、池塘,山水亭台,草木扶疏,景致宜人。乾隆中后期,江宁织造署迁址重建,咸丰年毁于战火,同治间再行重建,直至光绪三十年(1904)裁撤。</p> <p class="ql-block">金陵,造“梦”缘起之地。南京不仅是曹雪芹的诞生地,也是孕育《红楼梦》的摇篮。“翰墨金陵——红楼梦书画艺术展”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幕。</p> <p class="ql-block">展览从“入梦、筑梦、寻梦”三个维度,通过近300件(套)文物资料、书画作品探寻江宁织造在江南的遗事遗迹和曹雪芹入梦红楼的点滴,以及近三百年来中国人孜孜不倦求索《红楼梦》的足印。</p> <p class="ql-block">纸,与中国有着极其独特的渊源。造纸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为所有的日子敞开了最美情怀,成就了全视阈文化文明的交集交融与璀璨!</p> <p class="ql-block">花样伴侣,风物风情</p> <p class="ql-block">纸媒时代,纸行天下,纸上人生……礼韵入纸,礼韵生花,花花世界……</p> <p class="ql-block">展览从"纸""礼""花"三个维度让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领略中国的千里江山、风物与风情;畅想文明古国勃发激荡的时代最强音;享受纸与礼与花的饕餮交响盛宴!</p> <p class="ql-block">旗袍展览馆~</p><p class="ql-block">她,是内敛的,也是张扬的。她,是雍容的,也是灵动的。她,是中国传统女性服饰的代表,也是最具风情的中国符号。她穿越时空隧道从三百年前走来,带着皇城里的精致与奢华,步入十里洋场的纸醉与金迷,迈过战争年代的动荡与阴霾,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风华依旧。她就是我们在此后与您守候的永恒记忆﹣﹣旗袍。期待,旗袍的美,由您来演绎!</p> <p class="ql-block">溯源奢华~旗袍是由清代旗人袍装演变而成,流行于近代及以后的女性袍服。清代满清妇女所穿的袍服宽大、平直,衣长及足,较显臃肿,在襟服领和袖端等位置都以镶绣装饰。约咸丰、同治期间,京城里贵族妇女衣饰镶滚花边的道数越来越多,边饰越来越宽,从三镶三滚、五镶五滚发展到"十八镶滚"。繁复边饰是清中晚期袍服最显著的装饰特点之边饰是清中晚期袍服最显著的装饰特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风靡经典~20世纪30年代是旗袍的年代,女子不分年龄全民着旗袍。旗袍整体风格性感、时髦。海派旗袍的流行变化很快,风下摆由及膝演变到及地袍身开衩逐渐提高到臀部,而后又开始降低跑1939年左右将袍身不合理处改良,胸省和肩省的运用专肩缝和装袖技术的出现胸使身着旗袍的女性曲线更加性感。改良旗袍奠定了现代旗袍的结构更从此彻底摆脱了旗女传下的旧有形式,成为中国女装的经典代表。</p> <p class="ql-block">衰落暂别~时局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旗袍样式趋于简洁实用,长度在小腿中部和膝盖之间。金属子母扣与拉链代替中式传统的盘扣,成为旗袍主要的固定方式,这是40年代旗袍与现代工艺结合的了不起的转折。50 年代以后,中国都市女性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革,旗袍逐渐退出女性日常生活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演变流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受民主思想影响,旗装袍主张简约、自然。袖子窄了思材料子素了,装饰镶滚越来越少,并经历了"暖袍"、马甲、倒大袖三个典型阶段的演变后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旗袍。倒大袖旗袍还首次采用收腰技术处理,左右一寸的收腰量让禁锢上千年的中华女性身姿首次向世人展示妩媚动人的曲线。曾经"老气"的旗袍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后成了时新之物,在全国流行,1929年被民国政府规定为女子民国礼服的两款之一。</p> <p class="ql-block">重拾惊喜~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众开始大胆打扮。20世纪80年代中国服装业提出"时装民族化"的倡议,众多设计师运用旗袍的经典元素进行设计,如立领、斜襟、滚边等。1997年,法国著名服装品牌DIOR推出灵感来源于中国旗袍的超级旗袍秀,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中国旗袍,旗袍成了最具风情的中国符号。只要旗袍一出现,中国味道就一蹶而就地浓烈起来…</p> <p class="ql-block">2003年11月,南京市政府决定在江宁织造遗址范围内兴建江宁织造博物馆,并请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担纲设计。大师以“核桃模式”和“盆景模式”为设计理念,使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相结合,致力营造"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意象,以山水格局形成园林的总体骨架,以绿水环绕湖心岛隐喻白鹭洲,并配以西园、随园等园林建筑。</p> <p class="ql-block">设计方案所要表达的建筑意境即在喧嚣城市中营造"石头城"中的"太虚幻境"、现代都市中的"山水盆景"及在当代建筑中凸现的红楼梦文化丰碑,绘制了一幅在现代建筑中凸现红楼梦意涵的美丽蓝图。</p> <p class="ql-block">《长生殿》与江宁织造府不得不说的故事:康熙四十三年(1704),曹寅于江宁织造府广邀南北名流,举行盛大宴会。在满堂名士的注目下,曹寅恭请洪昇独居上座,自己在一旁作陪,观演《长生殿》。二人座前各放一剧本,台上每演一折,二人便对着剧本参看一折。演出持续了三昼夜,一时间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遇见:我刚好经过,你恰好盛开。这种偶然的相遇,仿佛是大自然最美的安排,让人心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读着《红楼梦》长大,因此对于曹雪芹的《红楼梦》耳熟能详。参观江宁织造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现实中的大观园,重温红楼梦,沉浸式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