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有个风俗,元月初一穿新鞋。这叫: “穿新鞋,走新路,脚轻手健,身体安康,一年更比一年强。” 我们兄妹姐妹穿上新鞋可开心了,会兴奋地比较谁的新鞋最漂亮。这些鞋都是外婆辛勤劳作的成果,是外婆送给家人的新年礼物,带着暖暖爱意,含着浓浓深情。</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乡下没有服装、衣帽商店,大家穿的衣服不是自家缝制,便是请裁缝师傅来家1~2天,做好一年四季的全部衣服。外婆、太太(外婆的妈)的斜襟衣服必须外婆自做,比较复杂,速度又慢,裁缝师傅说不会,应该是不愿做。其实会做也不一定能让外婆称心如意呢!</p><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做件衣服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般情况下,家里小妹轮不到新衣服,过年有双新鞋子便是最大安慰!外婆每年拿老鞋样比比我们脚,放大1~2公分,做好穿着正合适。这份快乐大概延续到我上高中吧?外婆年老眼花,精力不支,再也做不成新鞋了,才第一次上街买皮鞋,但没有外婆做的鞋子舒服暖和。</p> <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外婆上午洗衣做饭,下午干得最多的,便是围着桌子挑拣那堆布角碎料。一小块,一小块地整齐拼凑在用干笋壳或面糊糨过的布剪成的鞋片上。叠到一定厚度,覆盖几层整布,大部分利用我们不能再穿的破旧衣衫,最上面才用层新布。随后用粗线沿边缘固定一圈,以避免倒散。</p><p class="ql-block">我家人员多,爸妈、兄弟姐妹8人,再加上外婆自己和舅公、瞎眼太太的日常穿戴,足够外婆从早到晚、一年到头忙碌了。有时临近过年,新鞋尚未做成,先把孩子们的赶出来,大人的暂放一边,缓段时间再完成。外婆一遍遍数着布篮里的鞋底,直到大大小小家人都具备,才收起碎布,留待以后再用,开始切(纳)鞋底。这时可以离开桌子,随手带上正切着的鞋底,挪到亮堂的地方,有时边唠家常,边穿针引线,交友干活二不误。我会搓纳线,穿针眼,能帮她的仅此而已。</p><p class="ql-block">做鞋是门技术活,切鞋底更是特费功力!尤其是男人鞋底,结实才耐穿。外婆手力不大,巧劲不少,切出的鞋底针脚细密整齐,厚实坚硬。她中指戴一枚金属顶针,在针后面顶一下,穿过一半,当过不去时,就用木钳子把穿过来的针头钳出来。一只鞋底,上千个针脚,密密麻麻,得花多少时间、多少力气才能完成啊?裁剪、缝制鞋绑更需心灵手巧,外婆为我们配的鞋面各式各样,每个孩子花式有别,主要按照做衣裁下的布角料大小搭配。外婆恰到好处的选择,往往给<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家增添无穷乐趣,想象空间,生发新奇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外婆纤瘦精干,手上青筋暴突,皮肤干燥,手指被勒出条条血痕,时常看见渗血。有次,我心疼地摸着她手说:“外婆,让我来替您切鞋底吧!我想我也会。”外婆笑笑拒绝:“看你细皮嫩肉、瘦骨伶仃的小手,哪有力气切鞋底啊?如果针脚稀疏,切线没拉紧,这样的鞋底没几天就破洞了,待长大点再帮忙呗!”</p><p class="ql-block">但她顶不住我的再三纠缠,挑出最小的让我试试。她先切好外边二圈及中间三条,教我按照她的样子填补上去!还给我一只金属顶针和一根小木棍助力。真是看似简单做起来难啊!这不像我帮她缝衣边来得容易,没切几下就被扎破手指流血;接着手软胳膊疼,次日居然手臂酸软得提不起来。我没敢向外婆认输,勉强坚持着,几天后终于完成这次艰难任务!</p><p class="ql-block">外婆鼓励:“嗯,还可以,女孩嘛!这些针线活是应该学着点儿。”其实对我的三脚猫功夫并不认可!(外婆始终认为女孩就该操持家、练针线,有时故意教导我们尝试做家务活。)后来,我发现她重新加固了我纳的鞋底。这双小鞋正是我自己的,穿上新棉鞋那天,仔细观看鞋底,我纳的线犹如刚孵化的蚕宝宝,扭扭曲曲蠕动在鞋底表面,使我不忍心踩到地面!而经外婆加工的鞋底,已经变得硬邦邦的挺结实。</p> <p class="ql-block">不久前读到老哥的一篇怀旧文章,谈到老爸对外婆所做新鞋的珍爱。他每次与老爸外出,总见其脱去鞋子,夹在胳膊窝里赤脚行路,并要求做儿子的他也跟着学。谆谆教导:你外婆做双鞋子不容易,得化费多少功夫才能做成呀?孩子要晓得大人辛苦,爱惜劳动成果!以前我们打游击,都是赤脚跑山路,老百姓送来双布鞋,只有在正规场合套上,过后立即收藏起来,是十分宝贵的珍品。又说:男子汉就该赤脚行走,脚板是靠磨练出来的,在磨出老茧的同时,也磨砺着人的意志!也许<span style="font-size:18px;">起初有点痛,多走皮实了就会没感觉。</span>哥觉得老爸讲得没错,便按照他样子做,当年去十几里外读初中,总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赤脚来回,</span>到门口才在河边洗去脚上泥沙,从书包掏出干净鞋子穿上。</p><p class="ql-block">也许我是女孩,老爸没这种要求。那年春节随爸去上海看望大妈,父女俩每天行走在大街小巷上,几乎从不坐车,我累了、睏了,他把我扛在肩上背回来。老爸外出穿的是双老旧大头皮鞋,回来洗好脚才换上新棉鞋。拿出随包携带的小刷子,将皮鞋刷干净,晾在楼梯下,次日出门再穿上,保护得十分仔细。我还以为是珍惜他的破皮鞋呢!原来……</p><p class="ql-block">我穿的是外婆刚做成的新棉鞋,红色鞋面非常漂亮!可是一周下来,原来硬邦邦的鞋底变得软塌塌,感觉快要磨出洞洞了,这下可把我急坏,心疼得直想哭。我告诉老爸,老爸也像犯错似的一脸窘迫,不知如何是好?后来,还是上海大妈带我去一条狭窄里弄找鞋匠师傅托上鞋掌(用废弃自行车胎剪成的橡胶钉上去),又能走路了。</p> <p class="ql-block">回家我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对外婆说:以后做好鞋子就钉上鞋掌,这样牢固耐穿,就不用您再这么辛苦切鞋底了!外婆看了看:耐穿是耐穿,但橡胶皮过于厚重,对正在生长的脚掌不利,小孩的鞋应该轻便、柔软、宽松,才不会影响到脚形,还是我多做几双吧!</p><p class="ql-block">外婆,您真好!您含辛茹苦养育我们长大,事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唯独忘记考虑自己的辛苦劳累。外婆,我们爱您!但等到我们有能力孝敬时,您就离开了我们。您是大年初二凌晨走的,留下了对第四代孙辈的祝福:聪明智慧,长命百岁!</p><p class="ql-block">每逢春节到来,我都会频繁梦见您;不由自主地思念您。无以回报您对我这个病弱女孩的关爱和呵护,唯用这些贫乏文字来追忆以往岁月,表达感恩情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