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站在农场小楼顶上看日出东方。看四周美丽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去槟榔谷游览</p><p class="ql-block">保亭县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门票价格为80元(旺季±20%,淡季-20%)。军人优待证免票。</p> <p class="ql-block">保亭县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位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规划面积5000余亩,始建于1998年,是以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为基底,以黎村苗寨民俗风情文化为特色的黎苗文化体验观光旅游区。</p> 距离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心26千米,距离亚龙湾海岸26千米,距三亚市中心28千米。 <p class="ql-block">保亭县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丰富、资源种类齐全,由非遗村、甘什黎村、谷银苗家、田野黎家、《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兰花小木屋、黎苗风味美食街七大文化体验区构成,集中展示了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景区还是海南黎、苗族传统“三月三”及“七夕嬉水节”的主要活动举办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小柚子在门口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走进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保亭县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因其两边森林层峦叠嶂,中间是一条延绵数千米的槟榔谷地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保亭县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所在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级保护的巨蜥、蟒等,二级保护的动物有猕猴、水鹿、穿山甲、原鸡。植物有34科63属88科,94%属乔木,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二级保护植物15种,海南省级保护植物54种,主要科是龙脑香科(2属),其次是大载科、樟科、梧桐科、无患子科、楝科、桃金娘科、壳斗科、木兰科、棕榈科等。</p> <p class="ql-block">看墙上的宣传照片,习主席曾来过保亭。</p> <p class="ql-block">田野黎家民宿</p> <p class="ql-block">阿婆坐在门前编织</p> 黎家结婚表演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黎族属汉藏语系壮侗族黎语支,有哈、杞、润、赛、 美孚等五种方言。《山海经》根据黎族先民的装饰,称其为“儋耳”。西汉称“骆越”,东汉称“里”“蛮”,隋唐称“俚”“僚”,“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p><p class="ql-block">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在距今7000至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我国南方百越族中的骆越、西瓯部族的人们,陆续迁入海南岛,成为黎族的先民。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二郡,下辖16县,黎族先民开始与南迁的汉族交往,促进了黎族.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品交易活动的发展。 </p><p class="ql-block">隋朝时期,黎族地区千余峒“归附”南方俚人首领冼夫人,汉族移民不断增加,黎汉关系更加密切。至唐代, 朝廷在环岛地区设立了琼、崖、万安、儋、振5州22县, 进一步加强对海南岛的开放和统治。宋元以后,海南与内地连为一体,黎族地区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沿海地区的黎族已经“半能汉语”。 </p><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黎族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部分黎族地区的生产力与当地汉族相近,黎汉人民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和联系进一步密切。 </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黎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创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非遗村文化体验区:该景点有无纺馆、麻纺馆、棉纺馆、龙被馆等主题博物馆,三月三广场、海黎广场、台湾精品馆、非遗一巷、非遗二巷、观景平台、百年文化长廊、无纺馆、麻纺馆、棉纺馆、龙被馆、黎锦展销中心等项目,展现给游客的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黎族打柴舞、船形屋、黎族文身等。</p><p class="ql-block">其中的博物馆是海南省非遗保护基地。</p> <p class="ql-block">文身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是中国古代越人及其后裔的重要人身装饰,在黎族中仍有遗存。该馆中展现了黎族五大方言区的文身样式,还通过蜡像还原了当时黎族人文身的场景及所使用的工具。</p> 黎家阿婆在编织围巾 见血封喉树 树皮做的衣服 <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馆</p><p class="ql-block">棉纺馆:海南岛上自古多有木棉,黎族妇女尤其擅长棉纺织。该馆内是一条展示长廊,以蜡像还原了黎族织锦的“纺、染、织、绣”四大工艺。</p><p class="ql-block">麻纺馆:该馆收集了黎族人在麻纺织史时的各类麻纺织制品和制作工艺。</p><p class="ql-block">无纺馆:古代人民在用麻和木棉纺织之前,曾经历过相当长时期的“无纺织”年代,树皮布的出现,成为了制造衣服的好原料。无纺馆,展示着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及各类树皮布的珍贵制品。</p> <p class="ql-block">甘什黎村文化体验区:槟榔谷甘什黎村,由上村与下村组成,为赛方言黎族,约有人口400余人。该景点即“甘什村”,有荣誉馆、图腾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百年谷仓群、黎族文身馆、山栏文化馆、酿酒坊、陶艺馆、百年古黎村、摘槟榔爬树表演、打柴舞、闹隆闺、扎鱼、丰收乐古乐表演、椰子坊等项目。</p> <p class="ql-block">陶艺馆: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制陶技艺传女不传男,露天烧制是其特点。陶艺馆的外形是一个巨大的陶制蒸酒器,馆内以“取陶泥”“制坯”“烧陶”“加固陶器”等流程,图文并茂及实物展示的方式展现了黎族人完整的制陶工艺。</p><p class="ql-block">图腾艺术馆:图腾艺术馆内收集有海南民间艺术家陈玉湘用自己研发的新型环保雕塑材料(纤维混合粘土)制作而成系列彩塑艺术作品,如《黎族三月三》《五指山女神》《大力神》《蛙》《渔归图》等描绘了黎族的风土人情、图腾崇拜、民间故事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p><p class="ql-block">黎族民俗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该馆内收集了不同年代,各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石斧、蒸酒器、捕鱼腰篓、弓箭、粉药枪、手捻刀、头骨簪、独木凳、新娘盛装等物件配以简单明了的文字说明,从生产、生活、饮食、工艺、婚俗、节庆、乐器、交通传信、宗教信仰等方面展现了黎族人的生活风貌和民族历史。</p> 水果一扫光 <p class="ql-block">谷银苗家文化体验区:该景点有雨林茶楼、苗族狩猎文化区、山寨门、牛角号、迎宾区、蜡染人家、苗家小学体验区、狩猎人家、蜂农人家、蛇农人家、苗族演艺厅——望天眸(刀山火海演出)、百鸟园、石祖崇拜区、雨林吊桥、谷银、蜘蛛科普园等项目。</p> 观看刀山火海表演 中午在水果大餐店用餐 柚子在槟榔谷站坐小火车 结束了槟榔谷的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