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引 子</p><p class="ql-block"> 父亲张继明自从参加新四军到抗战胜利,十六旅渡江北上到江苏高邮进行整编的七年时间里,主要从事的是侦察员工作。(其间两次调到团部当通信员,约一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父亲当侦察员时间长,故事多,情节错综变化,一时难以理出头绪。最近在整理父亲1953年撰写的《我的历史思想汇报》和回忆录《我的战斗生涯》,将这段历史进行疏理,使父亲侦察员经历的脉络逐渐清晰。</p> <p class="ql-block"> 一、四十六团侦察员小明</p><p class="ql-block"> 父亲张继明是江苏省金坛县(现常州市金坛区)芦溪村人,参军时因为个头矮小,聪明伶俐,全团都叫他小明,不知其大名。父亲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得到团领导的喜爱,调到团部当通信员,后到特务连当侦察员。当了侦察班长,被送到旅部教导队培训,准备回来提升排长。因团参谋长胡广波看中,又回到团部当通信员。当通信员对父亲来说,无疑是“大材小用”。几个月后,团部单独成立便衣侦察班,重新回去干他的老行当。便衣侦察班扩大为侦察排时,任侦察排长。在十六旅四十六团七年时间,侦察员始终是父亲从事的主要工作。</p><p class="ql-block"> 父亲天生是块干侦察员的料子。参军时1米5的身高混在孩童当中,看上去就像是个孩子头。父亲对当地的风俗习惯熟悉,小时候给地主放牛,漫山遍野乱跑,周边地形了如指掌,这是他当侦察员的有利条件。四十六团很多战士是江西人,父亲一口纯正流利的苏北话(金坛有两种方言:吴语和苏北话),谁也不会把他和那些赣南老红军联系到一起。</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看过描写侦察兵的电影,被影片中侦察员机智,灵活,勇敢的形象所打动,却从来没有把这些侦察员的形象和自己的父亲联系在一起。有次看完电影还心想:老爸也是侦察员,在他的身上怎么看不到一点电影上侦察兵的英雄气概?现在想想,如果父亲当年也像银幕上的侦察兵那样“高大上”,说不定早就去“玩完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侦察员生涯充滿惊险,刺激,传奇,却又精彩纷呈,为他的战友所津津乐道。他扮过顽童,带着一群孩子在敌炮楼前玩要收集敌情;他化妆成乞丐,混入据点取回我军急需的情报;他装扮伪军官带领小分队,深入敌后为部队筹集军费;他男扮女妆化装成新娘,进入敌据点炸了鬼子的炮楼;新四军重要领导过路通过封锁线,都是父亲带路。父亲无疑是四十六团最出色的侦察员,团里重要的任务,都是团首长亲自交给父亲去完成。</p><p class="ql-block"> 二、父亲侦察员生涯三件难忘的事</p><p class="ql-block"> 1、一次最危险的敌前侦察</p><p class="ql-block"> 一天傍晚,鬼子和伪军正在炮楼前的空地上出操,父亲一人隐蔽在炮楼外的草丛中观察清点人数,不料被炮楼上的哨兵发现。十多个鬼子和伪军端着枪追了出来,边开枪边高呼:“抓活的,抓活的”。父亲拼命奔跑,边开枪射击边东躲西藏,幸好看到一个古墓塌了一个口子,父亲一脚踹开钻了进去,然后用里面的墓砖把洞口堵上,才躲过这一劫。鬼子追过来找不到人,气得一把火把四周的草给烧了。父亲说:“执行那么多任务,这次最危险了,要是没有那个坟墓,我早就没命了。”</p><p class="ql-block"> 2、在“浪漫送亲”中炸毁敌碉堡</p><p class="ql-block"> 身穿花衣裳,头戴红围巾,装扮成出嫁小媳妇,在吹吹打打的乐声中,被送进据点,端掉鬼子炮楼,是父亲侦察员生涯的得意之作,他的许多战友在给子女讲故事时,就讲父亲的这段小媳妇炸炮楼。有一天,父亲和我们讲他的“小媳妇”故事正在兴头上,母亲进来,父亲调侃说:你和我结婚还没坐上轿子,我却坐着轿子炸鬼子炮楼。母亲当时回了父亲一句:你这没良心的。</p><p class="ql-block"> 3、值得骄傲的敌后筹款活动</p><p class="ql-block"> 1944年10月,粟裕率新四军一师南下部队12000人到达江苏高淳,因军费不足,无法继续前进。粟裕下令部队就地休整,派出几支小分队前往敌占区筹集资金,派出的小分队没有一支能完成任务。于是,团长吴咏湘派父亲带着六名侦察员,配合地方税务干部到敌占区筹款。小分队深入宣城,当涂,马鞍山等地。这一带是日伪军,国民党军,新四军割据地区,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相互争夺。小分队化妆成国民党军,深入该地区一个多月,行程数百里,历尽各种艰难险阻,排除种种困难,筹集资金合计十万银元。</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看过革命历史回忆丛书《红旗飘飘》上面登载一篇回忆文章,标题是《新四军皖南筹款》,写的就是这段历史。朋友张小华的父亲张光,时任宣当区县委书记,在一篇回忆文章也提到此次筹集的资金为十万银元。这次筹款解决了新四军南下支队的经费困难,保证南下部队顺利到达目的地浙江长兴,受到粟裕师长的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 父亲说:从军四十年,最值得骄傲的是两件事:一是完成皖南筹款任务,二是指挥海岸炮兵参加了封锁炮击金门战役。</p><p class="ql-block"> 三、父亲侦察员生涯的三个缺点</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便衣侦察员,平时身着便衣,佩带短枪,行动自由,不便管理。因为完成任务出色,深受团首长的信任,自然就有他的个性。在他的《历史思想汇报》中,屡屡检讨了自己的三个缺点:</p><p class="ql-block"> 1、以“功臣自居”,有骄傲情绪。</p><p class="ql-block"> 在四十六团,似乎没有父亲完不成的侦察任务,因此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他在《思想汇报》中检查最多的就是以“功臣自居”。1943年8月王家桥战斗,部队驻地附近敌人突然来了两个连。团里准备要打,但前面派出的侦察员没有完成侦察任务,团首长又将任务交给父亲。父亲和地方一个同志化装进去把敌情了解清楚,当晚敌据点被打下来。事后,父亲的话就不太好听了:“连这点侦察任务都完不成,是来凑数的。”领导批评说:讲话要注意方式,不要影响团结。</p><p class="ql-block"> 2、顶撞领导,被关禁闭。</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脾气在连里是有名的“不好惹”。一次父亲带着几个侦察员外出执行任务,回来时司务长没给留饭,便和司务长吵了起来。连长过来劝不听,一怒之下,将父亲关了禁闭。团长吴咏湘下达任务时找不到父亲,便问:小明到哪里去了?一听被关了禁闭,说了句:赶紧把人给我放出来!这样,父亲结束了他军人生涯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禁闭生活。</p><p class="ql-block"> 3、有“报销”思想,学习不积极。</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报销”是牺牲的代名词,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光荣”了。侦察员任务艰巨,危险性大,随时都要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父亲认为自己说不定哪一天就要“报销”了,学习没有用,所以连队组织的学习不愿意参加,经常被指导员亲自“请”去上课。</p><p class="ql-block"> 长篇纪实小说《塘马1941》</p> <p class="ql-block"> 四、 廖海涛设计巧取敌炮楼</p><p class="ql-block"> 1941年4月,十六旅旅长罗忠毅率主力从苏北重返江南,与廖海涛政委率领坚持在江南抗战的四十六团三营和团部特务连汇合。</p><p class="ql-block"> 5月22日一25日,十六旅在黄金山四天三战三捷,继而控制了塘马周边地区,新四军初步在江南打开局面站稳脚跟。塘马三面是山陵,南面是平地,部队作战迴旋余地小,不利于机动作战。而且夹在日军和顽军的中间,地形于我不利,急需向东发展,重建茅山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经罗忠毅旅长,廖海涛政委研究决定:由廖海涛带领四十六团北征茅山,恢复茅山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恢复茅山根据地的第一步要打开通往茅山的交通要道。石马桥位于茅山南麓,是溧阳通往茅山的必经之路。其据点炮楼坚固,上面架着机枪由日军把守,外围是高墙大院,住有伪军,如果强攻必然造成重大伤亡。因此,只能智取,不能强攻。</p><p class="ql-block"> 廖海涛决定由茅山保安司令部手枪队化装成日军,解决院子里的伪军。四十六团组织一个送新娘出嫁的队伍,把炮楼上的日军吸引下来,再炸掉日军的炮楼,装扮新娘的任务自然落在了父亲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塘马1941》第29页 </p> <p class="ql-block"> 五、皇军小队长和四十六团小媳妇</p><p class="ql-block"> 作家刘志庆在《塘马1941》一书中,对茅山手枪队和四十六团智取炮楼这一情节做了详尽的描述,笔者从中摘编一部分,新四军巧夺炮楼情形可窥一斑。</p><p class="ql-block"> 根据廖海涛的安排,四十六团一营提前埋伏在石马桥据点的周围。</p><p class="ql-block"> 茅山保安司令部短枪队指导员周峰化装成日军小队长,队长陆平化装成鬼子翻译,带着十四个身穿日本军服的手枪队战士,大摇大摆走进了伪军营房。</p><p class="ql-block"> 周峰参军前在店铺当学徒时,曾学过一些日语。进了院子,大声叽哩哇啦的叫着,陆平则在一旁翻译道:皇军要到茅山扫荡,命令你们集合,拿上枪配合扫荡。当伪军集合肘,手枪队员一拥而上,将伪军缴了械。</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一队吹吹打打的送新娘的队伍,也出现在通往鬼子炮楼的路上,化妆成新娘子的是四十六团特务连侦察班长小明。《塘马1941》是这样描写这个“小媳妇”的::“小明天生像女人,声尖,腰细,眉毛长,只是胸脯太瘪了。”</p><p class="ql-block"> 在炮楼前,“小媳妇”下了独轮车,炮楼上的日军一见,哈哈大笑,丢下机枪奔了下来,叫着:“花姑娘的留下,花姑娘的留下,喜糖的有。”</p><p class="ql-block"> “小媳妇”在炮楼前与鬼子周旋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等到鬼子全部下了炮楼,</span>周峰,陆平过去向“小媳妇”使了个眼色,掏出手枪一声“打”,几个鬼子应声倒在地,剩下的鬼子逃进了炮楼。就在炮楼的门快要关上之际,“小媳妇”从腰间掏出两个手榴弹扔了进去。</p><p class="ql-block"> 在爆炸声中,廖海涛手一挥“给我上”,四十六团一营战士蜂拥而上,“烧!”在廖海涛的命令声中,”战士们往炮楼里塞上柴草,浇上煤油,一把火,炮楼倾刻间笼罩在火光之中。(以上内容选编自《塘马1941》笫23一32页)。</p> <p class="ql-block"> 六、 四十年后的战友重聚</p><p class="ql-block"> “皇军小队长” 周峰(1921年10月一2007年12月),江西临川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8月入党。历任新四军二支队特务营营部书记,茅山特务队指导员,杭州市副市长,市长,市人大主任,市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 “四十六团小媳妇” 张继明(1921年4月一2000年2月),江苏省金坛人,1939年5月入伍。1941年5月入党。历任新四军二支队四团特务连侦察班长,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团部侦察排长。海军厦门水警区副司令员,海军福建基地后勤部部长(正师职)。</p><p class="ql-block"> 父亲摄于1955年授銜时,有没有一点当年“小媳妇”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1978年父亲离休定居于杭州海军干休所。父亲的老战友汪石川曾任杭州市革委会副主任,和周峰非常熟悉。一次,汪石川来看父亲,聊天时说道,副市长周峰也是从十六旅出来的,问父亲认不认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过后,父亲给周峰写了封信,这样父亲和周峰取得了联系。</p><p class="ql-block"> 不久,“皇军小队长”来家里看望当年的“四十六团小媳妇”,聊到开心之处,俩人在客厅里不禁哈哈大笑,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当中……</p><p class="ql-block"> 海狼(张海汎)于2025年1月20月</p> <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附:《塘马1941》一书中对四十六团 攻打石马桥炮楼战斗描写的片断摘录</p><p class="ql-block"> 苏南茅山石马桥一农屋内,灯光昏暗,廖海涛召集茅山保安司令部的十五人组成的短枪队训话。短枪队已有十四人穿上了日军服装:“同志们,延陵、九里、西场、石马桥都是鬼子的据点,我们要先拿下石马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石马桥的据点,炮楼坚固,外围是高墙大院,据有伪军,我们不能强攻,只能智取。”</p><p class="ql-block"> 队长邓平悄声说道:“廖司令放心吧,就把伪军交给我们吧。”</p><p class="ql-block"> “好,你这个翻译可要装得像些呀。”廖海涛拍了拍邓平的肩膀。</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周峰笑了笑:“我这个小队长可没问题,反正伪军听不懂日语,随我怎么喊叫都行。”</p><p class="ql-block"> “这倒也是,你那两下子是够用了,我还得小心点。哈哈哈………”邓平笑道。</p><p class="ql-block"> 假扮的日军也一阵笑。</p><p class="ql-block"> 廖海涛微微一笑:“像,你这个翻译像,像像,你们都像。要胆大心细,防止意外。你们那一得手,我这儿小媳妇就要进炮楼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茅山石马桥敌据点外埋伏有四十六团一营战士,而陆平,周锋率领十几人的“日军”进入敌据点,几个守桥的伪军点头哈腰:“皇军,欢迎欢迎。”</p><p class="ql-block"> 周峰叽哩哇啦乱叫着。</p><p class="ql-block"> 邓平喊道:“赶快通知你们的队长,皇军要训话。”</p><p class="ql-block"> “是是是”,守桥的一个伪军忙点头领路。周峰他们一进伪军居住的大院,领路的伪军冲着一瘦猴一样的伪军叫道:“报告队长,皇军来了。”</p><p class="ql-block"> 瘦猴忙上前:“皇军大大的好,小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周峰又叽哩哇啦的乱叫着。邓平叫道:“皇军要扫荡,叫你们配合行动,赶快集合队伍。”</p><p class="ql-block"> “翻译官,到哪里扫荡?”瘦猴连忙递烟。</p><p class="ql-block"> “我怎么知道?这是军事秘密。赶快集合队伍,迟了,皇军要你的脑袋。”</p><p class="ql-block"> “是。”</p><p class="ql-block"> 一阵哨响,伪军纷纷从屋中出来列队等候。</p><p class="ql-block"> 此时据点外,出现一了群人,这群人推着独轮车,吹吹打打,朝石马桥据点而来,独轮车上坐着一个小媳妇。</p><p class="ql-block"> 原来四十六团一营部分战士假扮着送亲队前往敌炮楼。</p><p class="ql-block"> 一壮汉对小媳妇说“你得装像点,一开始害羞些,扭扭捏捏,以后则要嗲声嗲气。”</p><p class="ql-block"> 小媳妇尖声尖气地扭了两下,“队长我像不像?”</p><p class="ql-block"> “像,只是亏了你这个大男人。”</p><p class="ql-block"> 另一汉子说:“小明天生像女人,声尖,腰细,眉毛长,只是胸脯太瘪了。”</p><p class="ql-block"> 小媳妇说道:“一万个放心,”他从篮子里取出两个圆馒头,从胸脯里一塞, “快到城时,我把这一贴,敢惹得日军来摸。”</p><p class="ql-block"> “哈、哈、哈……”大家一阵笑。</p><p class="ql-block"> 壮汉说:“最后要疯狂一些,把日军从炮楼里引出来,记住,一定。”</p><p class="ql-block"> “放心吧,我这一身骚味,定把日军引出炮楼。”小媳妇挤了一下眼。</p><p class="ql-block"> “哈、哈、哈……”大家又一阵笑。</p><p class="ql-block"> 壮汉叫到:“快到了,别笑了,认真些,吹吹打打吧。”</p><p class="ql-block"> 众人吹吹打打起来。</p><p class="ql-block"> 伪军大院内,周峰还在叽哩哇啦地乱叫着,邓平则在一旁翻译道:“皇军有令,要消灭茅山的新四军,现在命令你们站好队。”</p><p class="ql-block"> 周峰又在一旁叽哩哇啦地叫道,邓平又在一旁翻译:“皇军对你们准备不足非常生气,现在要查查你们的枪支是否擦好了油。叫你们把枪放一旁,站好队,让皇军检查。”</p><p class="ql-block"> “是是是。”瘦猴行了礼,“弟兄们,快把枪放到廊下,让皇军检查。”他走上来,“皇军,弟兄们天天的擦油。”</p><p class="ql-block"> 周峰笑了笑,怪声的叫道:“吆嘻吆嘻。”</p><p class="ql-block"> 据点门口小桥旁,一伪军叫道:“停下停下,你们是干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送亲的。”一壮汉答道。</p><p class="ql-block"> “送亲的,娘家是哪的,夫家呢?”</p><p class="ql-block"> “娘家是方麓的,夫家在高庄。”</p><p class="ql-block"> “嗨,小娘子长的不错啊。下来下来,不会是新四军假扮的吧。”</p><p class="ql-block"> “老总你说笑话了,你给新四军一千个胆,他大白天也不敢到你这儿来。”壮汉忙凑了上来,递上一根烟。</p><p class="ql-block"> 炮楼上一日军朝下张望着,</p><p class="ql-block"> 小媳妇一见,连忙下了独轮车,朝着伪军嗲声嗲气乱叫着。</p><p class="ql-block"> 炮楼上的日军一见,丢下机枪奔了下来,“花姑娘的留下,花姑娘的留下,喜糖的有。”</p><p class="ql-block"> 伪军大院内,周峰高叫一声:“举起手来,我们是新四军。</p><p class="ql-block"> 伪军一愣,想要去夺枪,十四个假扮“日军”的新四军掏出枪对准他们,“谁敢动,动一动,就打死你。”</p><p class="ql-block"> 瘦猴想溜,被邓平一枪托砸昏过去,其他伪军纷纷举手投降。</p><p class="ql-block"> 石马桥据点门口小桥旁,日军乱摸着小媳妇,小媳妇假装害羞,扭着身子躲避,炮楼里的日军纷纷下来,也想来讨些便宜。</p><p class="ql-block"> 此时邓平从伪军大院急速来到小媳妇前,使了一个眼色。</p><p class="ql-block"> 小媳妇嗲声嗲气地乱跑着,邓平见日军全下了炮楼,便大叫一声“动手”。他掏出手枪对准日军的脑袋便是一枪,附近的几个日军也被壮汉们纷纷击毙,还有几个日军撤回炮楼,伺机顽抗。</p><p class="ql-block"> 炮楼前廖海涛手一挥:“给我上。”四十六团一营战士蜂拥而上,小媳妇则飞步上前,趁敌炮楼门未关上之际,连向楼内扔了两颗手榴弹,爆炸声响起,其他战士奋勇上前,刚跑进炮楼的日军全被他们送上了西天。</p><p class="ql-block"> 战士们一片欢呼。</p><p class="ql-block"> 廖海涛手一挥:“给我烧。”战士们往炮楼里塞上柴草,浇上煤油,一把火,炮楼倾刻间笼罩在火光之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