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伊犁州首府,当年林则徐被流放三年的地方

陇南人余松敏

伊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清代名为宁远城,隶属伊犁府,民国三年(1914年),取伊犁与宁远两地名的首字,改称为伊宁。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于1842年被含冤流放伊犁3年。 伊犁河,是伊宁的母亲河,我们都是由伊犁河而知晓伊宁这座城市。“伊犁河哎 伊犁河,天山脚下牧场宽阔,草儿青青牛羊肥壮,马群盛旺遍地牧歌。啊 亲爱的伊犁河,美丽的家乡 幸福的天堂,十三个民族的儿女,为你劳动 为你歌唱。”<br>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的西段,浩浩荡荡由东向西而去,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由东向西的河流。伊犁河将伊犁河谷分为南北两岸。南岸有伊犁河游乐园,北岸为伊犁河风景旅游区。我们在北岸沿伊犁河漫步游览,图为犁河畔的百福柱。 伊犁河,以慈母的胸怀,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两岸十三个民族的儿女,使牧草青碧、牛羊遍野,农田肥沃、五谷丰登,鲜花盛开、瓜果飘香,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称。 伊犁河水面宽阔,河滩漫布,沙洲岛屿,风景秀丽。此处河面的弧形沙洲,与流动的弧形水流,形成一个同心圆,亦是奇观。 伊犁河大桥,这里曾是伊犁河的渡口,1959年,在旧渡口上修建了木桥,1975年,改建成现在的九孔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晴日的黄昏,桥上站满了看落日的人们,也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div>伊宁市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都会把婚礼选在伊犁河桥上,让伊犁河大桥为新人作证,祝愿他们的爱情像伊犁河水一样源远流长,天长地久。伊犁河大桥也是当地情人约会的地方,据说会给情人们带来好运,伊犁河水会冲刷掉不愉快的痕迹,大桥又会将情人的心相互连接。</div> 伊宁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拥有上百年的多民族民俗文化历史。景区大门前的广场上,满地的和平鸽,等待着游客的投喂。<br> 排列整齐的旅游马车,装饰独特,整装待发,车老板坐等游客上车。 离景区大门不远,是伊宁陕西大寺,始建于清代(1751年),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宁陕西大寺,伊宁最大的伊斯兰教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建筑布局及建筑风格却是按中国传统建筑型制建造,兼有阿拉伯装饰风格。山门为一座三层亭式建筑,第一、二层为平面四角形,围廊阁楼。第三层为六角飞式尖顶亭阁,称宣礼楼。 从山门到礼拜殿原有玉带桥和鱼池,现仅存遗址。北讲堂、东讲堂,都是中国中原地区传统的檐阁式建筑,檐角飞扬,画梁雕栋。 礼拜殿由外殿、中殿、里殿三部分相连。外殿为卷棚顶,中殿硬山顶,里殿圆脊硬山结合一座三层楼阁式建筑,底层为正方形平面,三层为八角攒尖顶楼阁。 伊宁陕西大寺,是新疆为数不多并具有明清建筑特点,中国宫殿式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伊宁陕西大寺,是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有机结合的范例,也是中原文化在新疆的重要体现。 在伊宁陕西大寺内,如不加说明,内地游客都会以为在佛教寺庙,而不会认为这里是伊斯兰教清真寺。 喀赞其老城区,大多是1949年后新建的房屋,百年民居文物已经不多。但伊犁独有的民俗风情还是比较浓厚,漫步在老城区,并不乏味。 这是一座百年民居文物,但是没有说明。喀赞其老城区正在改建,许多百年民居文物尚未改建完成,并没对外公开参观。 我们见大门敞开,而大胆地进入观赏一番。百年民居主结构都已加固完成,外表面也装饰一新,唯有房屋内部空空荡荡,还没安排好派作什么用途。 老城区的街巷,一色的“伊宁蓝”,仿佛误入了蓝色的画廊。 蓝色的墙,蓝色的门,蓝色的门廊,唯有院内绿色的树,桔色的屋墙,才避免了被蓝色窒息。在这里,“伊宁蓝”被应用得过头了,不知改建完成后,如何被验收。 显然,老城区的改建是个难题,既不能欠,又不能过,分寸较难把控。 事实上,依据现有财力,维持现状,重点改建,未尝不是坦途。游客也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老城区,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商业化景区。 六星街,伊宁的又一个近百年老城区,始建于1934-1936年,根据当时新疆省政府推行的六大政策(反帝、亲苏、民族平等、和平、建设、清廉)理念,由德国工程师瓦斯里规划设计。以黎光街、工人街、赛里木街为主干道,分街区为六个扇形地区,中心为学校、商铺、清真寺等公共建筑,外围为居住区,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居住模式。 六星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体现了西方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居住着汉族、维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多个民族的居民,民居各具特色。 六边形的街区,在国外也少见,在中国,更是独一无二。六星街,为多民族工人、移民集居街区,是各民族交互共融的见证。<br> 改建后的六星街,基本上已经商业化,沿街店铺,主要是旅拍、民宿、餐饮、文创。 六星街,当年是伊宁迈向现代化城市的首个标志,有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 六星街中心广场上的马车雕塑,是游客打卡景点,马背上的青铜色,已经被游客骑坐成金黄色。 广场上的拉手风琴的雕像,应该是音乐家田歌,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了经典歌曲《草原之夜》和《啊 亲爱的伊犁河》。 一家做薫衣草等系例产品的门店,装饰得很艺术,免不了让游客多看一眼。 六星街的城建规划早已定型,沿街商铺只能在现有基础上动脑筋,把自己的门面尽量装扮得漂亮一些。 赛里木街大道边的旅游马车,以及前面的电动儿童乘用车,静候游客光顾。 乌孜别克百年古法手工冰激凌店铺,已经是上午十一点二十分,尚未营业,估计是专门做夜晚游客生意的店家。 在商家提供的高椅上坐一坐,假装在消费。 一家服装设计文创公司的大门,现代创意画面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 蓝墙面肺子伊宁总店,也在六星街。面肺子,是一种以羊肺为原料制作的新疆特色美食,属于民族风味小吃。‌它的制作过程复杂,已经成为新疆各地尤其是伊宁市的代表性美食。 六星街,异族风味浓厚,各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民居,完全不同于内地汉族的建筑,充满了异国风情。 棘棘果王冰激凌,始于1898年,手工制作冰激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尝传统手工冰激凌,是很多游客来六星街的目的之一。 六星街的租车店,专为自驾游的游客服务,有摩托车、越野车,车型靓丽。 大列巴,是俄罗斯民族的一种主食面包,一般呈圆形,体积大,配料中主要有麦芽糖、啤酒、面、盐、酵母、糖,味道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 六星街的垃圾箱,艺术味十足,鸟形造型,醒目易记,这也是六星街干净整洁的原因之一。 路边的休息座椅,鲜花装饰,成为摆拍的道具,难怪会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打卡。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位于市中心解放南路,为中原传统砖木结构,由汉式鼓楼演变而来,高18.3米,共四层。底层为青砖砌筑的台座,正中开拱门,其上三层为砖木建筑,下二层方形,顶层为六角攒尖顶,塔顶正中竖立伊斯兰教新月标志,建筑屋顶铺绿色琉璃瓦。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政府在平定新疆地区的准噶尔大小和卓的叛乱后,为尊重迁移到伊犁的广大维吾尔民众的宗教信仰,从国库中拨银一万两,于1773年,修建这座规模宏大的拜吐拉清真寺。清真寺由宣礼塔、山门、礼拜殿、讲经堂组成。现除宣礼塔外,其它建筑已被拆除。清真寺内,具有汉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宣礼塔,也是一大奇观。 新建的拜都拉清真寺,在拜吐拉清真寺遗址上修建,是伊宁维吾尔族穆斯林们进行宗教活动的最大场所。 伊宁“新疆三区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旧址”,位于伊宁人民公园附近,近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1949年夏竣工。旧址为一典型的欧式建筑群,由检阅观礼台、露天剧场和舞台三部分组成,砖木结构建筑。是三区革命政府领导人检阅军队、群众集会和举行文化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1988年,曾是伊犁地区博物馆所在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不对外开放。<br><div>新疆三区革命政府,为伊犁、塔城、阿尔泰三个地区,于1944年发动起义,爆发革命,成立“东土耳其斯坦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通称三区政府,既有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主流一面,也有分裂祖国的错误。不久,改组了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民族军,1946年正式取消“东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国”的名称,维护国家统一,反抗国民党统治。1949年8月,派代表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为新疆和平解放作出贡献。12月20日,三区民族军被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div> 新建的丝路之光旅游小镇,紧邻伊宁火车站,是一个集餐饮、酒店、娱乐休闲、民俗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于一体的大型集市。白天的烈日下,游客并不多,这里属于璀璨灯光下的伊宁夜生活。 伊宁丝绸之路博物馆,慕名而来,扫兴而去。2013年建成的建筑依然宏伟,但内部已派其他用处,毫无博物馆的踪迹。 古丝绸之路步行街,位于丝路之光旅游小镇对面,通过五组大型雕塑群、地面浮雕及充满民族特色的门型景观,再现古丝绸之路的繁华,映衬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支点城市伊宁,这颗耀眼明珠今天的飞速发展。 仿汉阙的铜浮雕“汉嫁公主”,公元前108年,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公元前105年,为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刘细君被派出塞与乌孙昆莫猎骄靡和亲。细君公主到了乌孙后,深受乌孙百姓的尊敬和喜爱,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载入史册的和亲公主,昭君出塞和亲在此之后。 门型景观墙,构思巧妙,工艺复杂,景色壮观。 门内镶嵌的浮雕,均为丝绸之路的历史人文故事,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起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大型青铜群雕“汉武授命”。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十六岁登基,在汉朝受到来自于北方的匈奴威胁时,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张骞是汉武帝小时候的玩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毅然应募。汉武帝授命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奉诏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不畏艰难,开创了中西交融的丝绸之路。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1994年建成。林则徐在广州主持虎门销烟后,于1842年被含冤流放伊犁3年。 林则徐在新疆积极捐办皇渠龙口工程,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关心边防和少数民族疾苦,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景仰。 林则徐书《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吾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此家训乃吾根据自身之经历与体悟,为后世子孙所立之行事准则。 汉家公主纪念馆,位于伊宁市江苏大道旁,始建于2004年,整个建筑群是鲜明的汉代建筑风格。 纪念馆平面布局分主展厅和四个副展厅,并建有汉阙、亭阁、长廊和雕塑。 当年汉武帝刘彻为联合乌孙共同抗击匈奴,封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王(昆莫)猎骄靡。细君公主成为丝绸之路历史上第一位远嫁西域的汉家公主。 细君公主与乌孙王共同治理国家,同时也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金属冶炼和建筑技术传入乌孙,推动了乌孙的经济发展。 细君公主去世后,汉武帝再次封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为公主嫁乌孙王军须靡,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解忧公主为方便在西域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令其侍女冯嫽持汉节出使西域各国,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盟关系,并获得西域各国的尊敬和信任,尊称为“冯夫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位于如意街44号,创建于1988年,原名伊犁地区博物馆,原位于三区革命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内,2004年迁至现址。 博物馆内,民族风情浓郁,展现了与内地博物馆完全不同的风格。 伊犁河谷的草原石人,大多数是隋唐时期遗存。草原石人,以石材为主雕刻的栩栩如生的人像,与墓地有关,或随葬于墓中,或者守护在墓前,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主要分布在阿勒泰草原和伊犁昭苏草原上,是草原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 在伊犁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众多猛禽,尤以金雕、草原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最为凶猛。它们翱翔天空,俯瞰万物,彰显王者风范,凭借威武外观和出色的捕猎技巧,成为猛禽中名副其实的四大天王。 博物馆内憨态可掬的熊标本,小孩和大人都喜欢。 元青花风首扁壶,‌为博物馆镇馆之宝。壶身保存非常完整,只有壶嘴和壶柄有一点残缺。元青花凤首扁壶的颜料来自波斯,造型适应游牧民族便于携带的需求,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div>1998年盛夏,新疆伊犁阿力麻里古城遗址范围内的一处农田中,回族农民马忠在耕地劳作时,不经意挖到了一件青花扁壶。将其挖出后,马忠隐隐间觉得这不是寻常之物,如果一直把它放在家里,恐怕会有人打坏主意。最终马忠将文物上交伊犁文物部门,收藏于当地博物馆。</div> 青花风首扁壶以昂起的风首作壶嘴,以卷起的凤尾作壶柄(已缺失),凤凰的风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中部,壶体下部装饰为牡丹花纹,呈现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的情景,颇富情趣。壶体两侧的牡丹花纹略有不同,白地兰花,色彩鲜艳,清新雅致,主题突出,更增添了几分艺术感染力。 元青花凤首扁壶在我国出土了两尊,一为凤(雄),只有壶嘴和壶柄有一点残缺,现存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另一为鸾(雌),现存于北京首都博物馆‌。<div>1970年,鸾壶出土于北京旧鼓楼大街元代居住遗址,据说这件青花扁壶出土时是完整的,但被“破四旧”的军宣队用大铁锤砸成了48块碎瓷片。考古队用筛子将泥土筛了一整天才找齐所有瓷片,好在凤首与扁壶的主体纹饰部分还在,专家对其进行了修复,后又进行了“展览级”修复,被首都博物馆收藏。</div><div>一对元青花凤首扁壶,竟然在相距3500公里的两地分别出土,也是件奇事,。</div> 镶嵌红宝石金面具,是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1997年出土于昭苏县波马古墓。 镶嵌红宝石金面具大小与真人面孔相差无几,其制作工艺精致细腻,几乎采用了古代金银器制作中的镶嵌、锤鍱、焊接、抛光等一切工艺手段。 2024年6月10日至16日游览<div>2025年1月22日完成游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