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至春可期

光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今天是大寒节气,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文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大寒期间,天气寒冷到极致,寒潮频繁南下,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的、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寒冬将尽,新春在即,大寒节气时,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祭灶等,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也带有辞旧迎新的意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大寒,是冬的尾声,也是春的序曲。愿这最后的寒冷,能带走所有的阴霾,让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春暖花开,万事顺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大寒,这颗镶嵌在华夏民族浩瀚文化星空中的璀璨明珠,作为二十四节气这一古老智慧结晶的压轴篇章,宛如一幅深邃、壮美、而又略带几分苍凉的冬日画卷,悄无声息地,却又气势磅礴地,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铺展,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大自然无尽的奥秘与生命的律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大寒节气不仅是自然界季节更迭、岁月流转的重要标志,如同一位沉默却威严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地球公转与自转交织出的宏伟史诗;更是农耕文明对天地运行规律深刻洞察与敬畏的集中体现,是先民们在与自然长期共生共荣中,凭借超凡的智慧与不懈的探索,所凝练出的一份宝贵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在大寒时节里,万物似乎都陷入了深深的沉睡,大地被皑皑白雪所覆盖,寒风凛冽,万物凋零,但这却正是大自然在积蓄力量,为来年的勃发做准备。正如那句古语所言:瑞雪兆丰年!大寒的寒冷与沉寂,正是孕育着新生与希望的摇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不仅体现在农耕生产的精准把握上,更深深融入了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在面对自然挑战时,能够保持一颗谦卑而坚韧的心,勇往直前,不断书写着人类文明的新篇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图片拍摄于兰州、临夏等地,美篇编辑创作地址:甘肃省临夏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