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岁尾山中一日情 <p class="ql-block"> 清晨,窗外香樟树上画眉鸟的一声啭鸣唤醒了沉眠于梦中的我。</p><p class="ql-block"> 旭日阳光洒满了窗棂,它透过米黄色的窗帘给我的卧室、床榻弥漫上迷尼温馨的色彩。这是我这一天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一份免费而又无价的馈赠。让我好开心,因为它让我拥有一个好的心情投入到新一天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岁月静好,日子过的也快,不觉日历就翻到“农历甲辰腊月二十”。我的六旬龙年就剩九天了,不由心底生出一些感慨……。</p><p class="ql-block"> 好的天,好的心情。我匆忙起床丶洗漱、吃早餐、整理行囊,出门爬山去,到山上去找我自个的乐儿。</p><p class="ql-block"> 节气虽然已到“大寒”,冬季己近“四九”,可今天白天气温最高13度,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冬日暖阳下,山上一派旖旎风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山是家边的山,路是常爬的路,一切的一切都是熟悉的,就象驴友说我的:这里就是我家的后花园。</p><p class="ql-block"> 我不用给自己规划路线,随时变线。不需设定目标,走哪算哪。不用掌握时间,想歇就停,说回就返。</p> <p class="ql-block">第一山 灵岩山</p><p class="ql-block"> 我从家出来,仅用了十分钟上了灵岩山乾隆御道,进山就钻入右边林间小道,不细心看不出有人走过的痕迹。只有这种野爬,才能有意外“收获”,看到好风景,拍出好照片。</p><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很快在后山坡,我就发现了一个窝棚。我走近才知道,这是借助两柱石笋、山树,用乱七八糟的各种布,就地取材,搭建起来面积约有6\7个平方的窝,里面还铺张绿毛毡。居然挂着个牌子“狼窝”。门囗上还有牌匾(也算是吧)《白鹭居 兔子山户外俱乐部》,可笑的是户外竞还绑了个儿童秋千。</p><p class="ql-block"> 看到此,我忍不住扑哧‘一笑。建窝者还真是个文化人,有想法的人,更是个有趣的人儿。但他的真实意图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山 大焦山</p><p class="ql-block"> 上大焦山有多条路,因今日是周日,天气又好,从灵岩山看去,常规线上人早已熙熙攘攘了,故而我选择从中间刀锋坡上。</p><p class="ql-block"> 刀锋坡是个约有30多度的斜山坡,长约有100米,宽约有50多米,无树无草的一个大光坡。从此坡上去无绳索,要人一口气弓身爬到可停留处,被登山户外称为“灵白线魔鬼线第一关”。我和驴友已走过多次,一人独爬这还是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其实看着挺怕怕的。我第一次爬时,吓的不行,不到一半就斜插到边上有树的地方了。后来爬多了,不恐惧就自信,越爬越顺利,但危险始终伴随着,来不得丝毫麻痹轻敌。</p><p class="ql-block"> 我在刀锋坡只爬了一半就偏向右边,以求安全。</p><p class="ql-block"> 站在阳坡突兀石柱上,对面山上灵岩禅寺的佛塔,折射着身上的光茫,庄严而肃穆,佛光普照着山下芸芸众生。</p><p class="ql-block"> 山下天平寺院黛瓦黄墙,明𣈲的日光里更突显得它是喧嚣的城市外,一处静院,一片净土。</p><p class="ql-block"> 东望,姑苏城尽收眼底,目光越过古城区远眺,,位于园区的“东方之门”等建筑群,隐隐约约,渺渺可视,如太虚幻境一般。近处狮子山、何山、横山静卧着,沉眠着。近处连片的粉墙黛瓦日光下泛着鳞鳞银光。</p><p class="ql-block">我都不知道自己多少次伏瞰过山下这片江南城廓风光,可每次都会看,看的更仔细,看的更忘情。</p><p class="ql-block"> 我在大焦山上倘佯、徘走了约一个小时,我被山上的奇石、草木所吸引。这些常見的石木,在冬日的阳光下全变了样子,换了色彩,少了些浅浮,多了些殷厚。我看出了是温暖的光改变了它们容颜。我觉得在冬日阳光的韫籍下,它们变得更有姿,更唯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山 大山</p><p class="ql-block"> 从大焦山拉绳索下来,过了羊肠岭,我由小道穿到魔鬼线。我仅用了二十多分钟上了山顶。</p><p class="ql-block"> 山顶人很多,我没停留,找到春天采乌米叶的地方,有一条无人走的小路下山,我曾走过两次。常年无人经过,又无标记,很难辩认。我跌跌撞撞、折折返返才到了山底。</p> <p class="ql-block">第一水 白马涧 龙池</p><p class="ql-block"> 大山与天平山之间,有条狭长的山谷,有一条土路从山外向山里延伸。</p><p class="ql-block"> 我本意是一路向北,攀爬天平山的。见到这条小路,几次经过而没走过,就心生好奇,一个人无需商量,就毫不犹豫地向里走去。</p><p class="ql-block"> 路不长,十几分钟到了尽头,原来是白马涧龙池顶端,不知啥时候开了个小门。</p><p class="ql-block"> 白马涧是收费的,我出示了证件,顺利进入。</p><p class="ql-block"> 白马涧可谓是山中银盆。群山环抱,一年四季流水的动,花木的静,成就了苏州效外一处世外桃源。每到此地我都会想起“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这句诗联。</p><p class="ql-block"> 涧中龙池碧绿成玉,如一块翡翠沉入水中。阳光给平静如镜的湖面撒下粼粼银光。池边栈道曲径通幽,人行之上,发出“嗒嗒”的木质声,温柔的声响不足以惊动水中鸟,它们仍然自由地凫游着,身后水面留下雁尾式的波波涟漪,与山水相合,划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第四山 天平山</p><p class="ql-block">白马涧我用完餐(老婆给备的,一个大鸡腿,两小包馒头干,一个橙子,两块巧克力),我仍从东侧门出去,上了天平山。到了后山,我提前叉道到野路。山外山就是寒山岭,此处可见两处寺院。</p><p class="ql-block"> 一是天平山上天云寺,它是为了纪念清末名医叶天士而建。</p><p class="ql-block"> 二是闻名江南的法螺寺。寺庙的名字来源于一条蜿蜒曲折的古道,它像一条旋螺般盘旋而上,穿过修徉的竹丛,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法螺寺建于明代,清乾隆帝六次南巡时,每次都会亲自来到法螺寺,题写楹联并颁赐匾额。如今,寺内依然保存着多处摩崖石刻,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刻是乾隆帝亲笔所书,见证了这座寺庙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立与此,我想起十多年前我初到灵岩后山谷,位于灵岩禅寺和天平寺之间,作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烟林罩鸣啾,花蔓掩清流。</p><p class="ql-block">谷幽风曲步,碧潭倒穹宙。</p><p class="ql-block">左扶瑶琴台,右划龙池舟。</p><p class="ql-block">养心静佳处,梵音两寺悠。</p><p class="ql-block"> 庚寅年秋月</p> <p class="ql-block">第五山 寒山岭</p><p class="ql-block"> 我登上寒山岭,时点已近下午三点了,冬阳西沉。我站在山顶,全身心沐浴在夕阳晚照之中。</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时的太阳就是位伟大的母亲,她伸出慈爱的双手,抚摸着连绵的群山和山里的人们。阳光里山上的一峰一石,一草一木都披上了暖暖的夕阳色,好美!好享受!我深情地陶醉在这冬日夕阳里。</p> <p class="ql-block">第二水 寿桃湖</p><p class="ql-block"> 我从寒山岭下来,徒步到寿桃湖已近四点,太阳已落到山顶,而寿桃湖区仍光线充足明亮。岸上芦苇花在阳光下更显得柔软洁白,与山之黛,湖之蓝,草之黄,绘成一幅美妙绝伦的《寿桃湖冬日夕照图》。</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仍有很多人在游玩拍照。惊艳到我的是位少女,我在岸边斜坡上慢走,忽然发现她的。</p><p class="ql-block"> 她一个人面湖而坐,夕阳里,草坪的金黄围绕着她,面前是一湖碧水,她手捧一本书,身边一条小狗,人与犬都是安静的。啊,好美的画面!争得小美女的同意,我拍下了她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 一日走完五山二水,结束了今年岁尾山中行。当我骑着公享单车回家的路上,身体是轻松的,心也是轻松的。</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元十九日</p><p class="ql-block"> 农历甲辰年腊二十日</p><p class="ql-block"> 于苏州灵岩山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