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图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部分领导成员送各个摄影队的人员到全国各个战场去拍摄解放战争纪录片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7日,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在东北开办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实际上就是电影制片厂,当时号称是亚洲最大的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分厂)解散。大部分员工(包括中国员工)都发放了不等的遣散费,“满映”理事长甘粕正彦自杀。8月19日,苏联红军接管长春。10月1日,电影厂的留守人员成立了由中日双方人员组成的、自主运营的东北电影公司,张辛实任经理。1946年初,中共东北局指示袁牧之、田方、许珂、钱筱璋等人组成接管小组。</p> <p class="ql-block"> 1946年4月14日,苏军撤离长春,中共小组接管电影厂。但是国民党军队即将大举进攻东北,东北电影公司人员按照中共东北局的指示,紧急撤离长春。从5月13日到23日,大部分人员撤走(包括愿意留在电影厂的100多名日本人员在内),物资装了25节火车车皮,转移到黑龙江省兴山县(今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山区)。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东影”厂),舒群任厂长(但仅过了两个月就被调走)。由袁牧之任厂长,吴印咸、张辛实任副厂长,田方任秘书长,陈波儿任厂党支部书记兼艺术处处长。</p> <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东影”厂迁回长春。从“东影”厂成立时,就向全国除东北以外的各个战场陆续派出摄影队去拍摄解放战争纪录片,到1948年底派出去的摄影队已经达到32个。</p> <p class="ql-block"> 从1947年5月到1949年7月,“东影”厂拍摄了总题目为《民主东北》的系列纪录片,具体包括有: 《四下江南》《东满前线》《收复四平》《公主屯战斗》《解放东北的最后战役》《东北三年解放战争》《接收后的鞍山钢厂》《安东造纸厂》《东北毛纺织厂》《林业生产》《伟大的贡献》《做军鞋》《秋收》《送公粮》《翻身曲》《中国医科大学》《农村建设》《五一在东北》《沈阳运动会》《第六届全国劳模大会》《第一届国际青年节》等。另外还有《解放天津》《北平入城式》《毛主席阅兵》等。</p> <p class="ql-block"> 1955年2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留用的日本人员及其家属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荷兰摄影师和电影导演伊文思赠送给延安电影团的摄影机)</p> <p class="ql-block">注: 本文参考了《中国电影通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一本书读懂中国电影》(江西美术出版社2022年1月第1版)等著作。</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