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写在前面的话(知三序言)</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上世纪60年代,上小学时,我的校长、班主任、数学老师喜欢秦腔,组织学生演秦腔现代剧,古装剧,我都扮演旦角,如凤儿、胡凤莲;上了中学,在学校又组织文艺宣传队,排练小演唱,唱大戏,如《红灯记》《沙家浜》等;1968年回乡务农,我们村又组织农民业余剧团,我又充当了“导演”和乐队“指挥”;1970年聘用为大队学校老师后,又组织了学校宣传队,近六年时间,领学生天天早操时间,练基本功,1977年,还带了11名有基础功的学生暑期到县剧团接受戏剧专业演技的培训。因为“文化”“文艺”的光环和影响,1985年民办教师转正后,旋即调县文化局,后又调县文化馆做馆长工作,三年后担任县文联主席。这样算来,我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文化单位,可以算个纯粹的“文化人”吧!喜欢秦腔,但不精到。其实对秦腔艺术的知识性了解,还是我在县文化局时,组织编写《静宁戏曲志》时,和县剧团的老一辈秦腔艺术家混打了一年多时间,是他们传授、点拨、指导我完成《静宁戏曲志》而获得的成果。</span></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西路秦腔的甘肃</span></h1><p class="ql-block"> 在甘肃这片历史悠久、秦腔文化底蕴深厚的广袤土地上,秦人之腔的源头,即根之源,就在甘肃,甘肃是秦人最早的发祥地。因之,产生、出现安万剧团,是历史的必然性,社会的需要,她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文化巨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在戏曲艺术的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p><p class="ql-block">深入探究安万剧团的发展历程与艺术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其精神内核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执着坚守、对艺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这三个方面。</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一、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执着坚守</font></h1><div><br></div> <font color="#39b54a"> 传统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甘肃地区的戏曲文化更是独具特色,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板路和表演风格。<br> 安万剧团深刻认识到传统戏曲艺术的珍贵价值,将传承视为自身义不容辞的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地守护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br> 安万剧团中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堪称传统戏曲艺术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他们自幼投身戏曲事业,历经数十年的磨砺与沉淀,对戏曲艺术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老艺人们(如安万)在剧团中担任主要角色,对传统剧目的唱腔、身段、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精湛的演绎。为了将这些技艺传承下去,他们不辞辛劳,悉心指导年轻一代演员。无论是在严寒酷暑的排练室里,还是在巡回演出的旅途中,他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演技传授给下一代。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许多年轻演员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剧团的中坚力量。<br> 这种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执着坚守,不仅仅体现在技艺的传承上,还体现在对传统剧目和表演风格的尊重与维护上。安万剧团始终坚持原汁原味地呈现经典剧目,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还原传统戏曲的韵味和魅力。例如,在排练和演出传统剧目《兴汉图》时,剧团严格遵循传统的表演程式和唱腔要求,从角色的扮相、服饰到舞台的布置、道具的使用,都力求做到一丝不苟。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能够领略到传统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font>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二、对艺术创新的不懈追求</font></h1> <div> <font color="#167efb">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交融,传统戏曲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观众的审美需求日益多样化,对秦腔艺术剧目品质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万剧团敏锐地洞察到这一变化趋势,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改革才能使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br> 在音乐、舞美诸方面,安万剧团积极探索将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戏曲唱腔巧妙融合。剧团在保留传统戏曲唱腔、曲牌优美旋律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乐器音乐的和声、节奏和配器手法,使戏曲的音乐更加丰富多样,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这种创新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也使传统戏曲音乐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更好地适应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br> 在舞台表现形式上,安万剧团大胆借鉴现代舞美、灯光、特效等技术手段,为戏曲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剧团运用了先进的灯光设备和舞台机械,通过巧妙的灯光设计和场景变换,营造出逼真的历史氛围和宏大的舞台效果。同时,结合特效技术,如烟雾、火焰等,增强了表演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戏曲所描绘的世界中。</font></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三、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font></h1> <div> <font color="#b06fbb">作为一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艺团体,安万剧团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播优秀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社会责任。他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演出导向,积极投身于各种文化惠民活动,用戏曲艺术为广大群众送去温暖和欢乐。<br> 深入偏远山区、服务群众是安万剧团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他们不辞辛劳,走进农村、社区、乡镇,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观众送上一场场精彩的戏曲演出。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文化资源匮乏,但安万剧团的演员们不畏艰难险阻,带着演出设备和道具,翻山越岭为那里的百姓送去精神食粮。在边远山区的演出中,山路崎岖,运输设备困难重重,但演员们没有丝毫怨言,他们肩扛手提,将演出所需的物品搬运到目的地。在简陋的舞台上,他们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戏曲盛宴,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每一场演出不仅丰富了山区百姓的文化生活,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秦腔对他们的精神温暖。<br> 在城市社区,安万剧团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戏曲演出、唱段大合唱、粉丝见面会等方式,增进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感情,促进秦腔和谐发展。他们还举办戏曲讲座、培训班等,普及戏曲知识,培养戏迷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坚持。安万剧团还坚持“戏曲进校园”活动,为广大师生带去别具一格的艺术体验。通过表演经典剧目、讲解戏曲知识等形式,激发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font><br> <font color="#167efb">甘肃安万剧团的精神是一种集传承与创新、责任与担当于一体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剧团的每一位成员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也为整个秦腔戏曲界乃至文化领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安万剧团将继续秉承这种精神,不断推出更多优秀的戏曲作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更大的贡献。</font><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知三 靳根元 2025.1</h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