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城昆明的魅力,让人留恋往返。2023年10月来过一次,2024年岁末又一次造访。这次参观“考察”了两所大学和他们在呈贡的新校区,并坐上校园公交车转一圈,老同学毅龙还陪我遍走西山公园,登上最高处凌虚阁,一览五百里滇池之美景。其后又踏访了昆明凤凰山天文台旧址、“钻进”了云南师大“西南联合大学图书特藏室”、品尝了“上坐”顶级的云南过桥米线。春城七日,满眼的风景,满满的新知、新见与收获。</p><p class="ql-block">笔者没有春城人坐望浅冬美景,手持七彩画笔悠然作画之雅兴,仅以手机照片和文字呈上“十记”以凑趣、存念。</p><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先说说吃吧。不过,暂且不说云南许许多多作为“食”的好吃的水果。</p> <p class="ql-block"><b>1. 请“上坐”,尝尝上品云南过桥米线</b></p><p class="ql-block">云南过桥米线可谓尽人皆知,但在北京我对吃米线始终没有提起兴趣。这次来云南,见到满街都是卖云南米线的,而且食客不绝。</p><p class="ql-block">老同学说云南人热爱生活好吃,尤其是米线。他要请我吃云南过桥米线,我没好意思谢绝。</p><p class="ql-block">云南米线有什么好吃的?老同学说,这家“上坐”的过桥米线堪称春城一绝,口碑极佳。即便是平常的工作日,商家门口早已人满为患。</p> <p class="ql-block">米线上来了,碗大的像洗脸盆,吓我一跳。更有意思的是,米线食材盘中标着从1到9的数字。老同学告知这是下食材进鸡汤调味锅的顺序。这一餐吃得如此可口、浑身冒汗般的舒坦,可以说彻底颠覆了我以往对云南过桥米线的认知。</p><p class="ql-block">可见,享受舌尖上的美食,是需要学习的,吃和会吃,不在一个频道。而舌尖上的美食也是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的。你只能在云南吃到地道的云南过桥米线。想吃最好的米线,那就请您“上坐”吧!</p> <p class="ql-block">大厨们忙得不可开交。</p> <p class="ql-block">碗大的像小脸盆。</p> <p class="ql-block">“上坐”的云南过桥米线好吃不贵,丰俭由人。它从39元起、68元、98元到128元一位不等。食量如我者,就是39元一档已无法消灭光。</p> <p class="ql-block">云南各色好吃的面食很多,路边吃了一家曲靖的面食,10多元钱味道真是不错。</p> <p class="ql-block"><b>2. 斗南花卉市场一瞥</b></p><p class="ql-block">昆明斗南花卉市场的大名,可谓闻名遐迩。从呈贡校区回来的地铁4号线,正好途径斗南。人未出地铁站,通道里已是满满的花都气息。</p> <p class="ql-block">4号线地铁站口一角。</p> <p class="ql-block">几千朵鲜花拼插的小熊。</p> <p class="ql-block">四层楼高、号称亚洲最大的花卉市场。</p> <p class="ql-block">9.9元的鲜花提篮,要不是带着不方便,真想提回家一个。</p> <p class="ql-block">附近的建筑装饰也以花朵造型。</p><p class="ql-block">逛花市的鲜有空手而归者,爱美的姑娘们更是头戴鲜花环,手捧鲜花,美滋滋地飘然而去。</p> <p class="ql-block"><b>3. 访云大,登上九五级台阶</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有机会来昆明,一定要去云南大学看看。23年来几次都没有约上,24年终于如愿。说云南大学是国内最美的大学之一,并不过分。更不要说它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难怪入校参观打卡和拍照者一年到头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会泽院,是云南大学标志性建筑,于今102年。这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它经历了抗战时期的轰炸而屹立不倒,如今完好坚固如初。</p><p class="ql-block">从云大南门进即可望见会泽院的风姿。拾级而上大楼位于95级台阶之上。九五之尊,知识殿堂之崇高,百年前的先贤们心心念念。</p><p class="ql-block">我一级一级数到95,以证其志,以念其心。</p> <p class="ql-block">会泽院前的水池和建筑侧影。</p> <p class="ql-block">云大的钟楼水塔。</p> <p class="ql-block">银杏大道。</p> <p class="ql-block">校园小景。</p> <p class="ql-block">熊庆来和李广田两位云南大学校长先后住过的小楼。熊校长作为我国现代最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持掌云大12年,其贡献与建树前无古人,后未见来者。</p> <p class="ql-block"><b>4. 偶遇老校长</b></p><p class="ql-block">有时遇见一个人或错过一个人,往往是分分钟的事。那天去云大,错过了一趟公交车,却让我偶遇了一个人。</p><p class="ql-block">二进校门,前次右转的我 这次选择沿着会泽院大楼左转,走到科学馆旁即将入门处,遇见由中年女子伴行着一位长者。出于礼貌和好奇,我们彼此打了招呼,仿佛是见到了熟人。</p> <p class="ql-block">伴行者说,这是王老,他是云大老校长,92岁了。那我可要和老校长合个影。本想让王老签个大名留个纪念,他却随手在我小本子上写了几行字。</p><p class="ql-block">92岁的人,身体硬朗,耳聪目明,站在校园的银杏大道上提笔就能写字,为传递照片还和我加上了微信好友,真让人钦佩。看来这位老校长、以概率统计为专长的数学家,对微信也相当熟练。再看他的微信名竟是“小草”。。。我说,您可是一棵“大树”啊?我对小草的称谓多少有点好奇与惊讶。</p> <p class="ql-block">出于好奇,我回京后微信问王老,为什么叫“小草”?王老云:“因为小草是无人知晓,从不烦惱的好伙伴”。近百岁的长者此言一出,真令晚辈感慨且多了几分敬意。</p><p class="ql-block">王老说,“那天写的字很不好。执德宏信,道篤德常,有鄰道,不远人。”</p><p class="ql-block">王老客气,说实话,有多少90多岁的人还能达到如此境界?</p> <p class="ql-block"><b>5. 四人塑像都有谁</b></p> <p class="ql-block">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艺术设计学院大楼旁,见到一组四人雕塑。</p><p class="ql-block">他们是谁?问了学院的几个师生,语焉不详。后据查,左起头戴官帽身穿清朝服饰的应该是云南唯一一位状元、浙江提学使,后为云南图书馆馆长、云大教授的袁嘉谷。第二三位是云大校长熊庆来、李广田,第四位大概是董泽。</p><p class="ql-block">在学校立塑像,就是学校的一张名片,即便是学生之作,也应当具名为妥。外人不知道,自己学校、学院的人也不知道,真有些说不过去。</p> <p class="ql-block">袁嘉谷?云南省唯一的状元。袁先生民国时期曾任图书馆馆长。他在云大就读的女儿袁孟仁后来嫁给了熊庆来的长公子。</p> <p class="ql-block">熊庆来,我国数学家中仅有的几位上了中国邮票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董泽?</p> <p class="ql-block"><b>6. 西山之美</b></p> <p class="ql-block">西山公园的龙门是游客打卡之地。特别是高考学子们,更是希望来此圆鲤鱼跃龙门之举。“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属龙的人龙年去龙门再摸一下龙珠,或许也能带来福报和好运。</p> <p class="ql-block">“山顶的风景总要自己去看看”,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西山公园是国家4A景区,除了山上的庙宇、峭壁上的龙窟、龙门,还有聂耳墓和聂耳塑像。聂耳塑像前的青绿灌木特地修整成七阶,象征着7个音符。</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题写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p> <p class="ql-block"><b>7. 踏访凤凰山天文台</b></p> <p class="ql-block">想去昆明凤凰山,是因为1942年在西南联大物理学的二姑,曾和师生及天文台长张钰哲在那里合过影。这是我们晚辈所见到的唯一一张二姑的照片。1947年二姑不幸坠车身亡,永远的留在了云南昆明的山水之间。八十多年过去了,去凤凰山天文台看看她吧!</p> <p class="ql-block">这座天文台建成于1939年,因抗战时在南京的天文所和紫金山天文台的部分设备转移到这里。凤凰山天文台由余清松博士亲自设计、组织营造。80多年过去了,这些建筑整体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天文台A座侧影。ABC三座建筑已经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上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不过上山一趟并不容易。在昆明市区座地铁换公交,下车还要走1.4公里的上山路。可以想象当年的天文工作者和来到这里是师生是多么艰辛,更不要说长年在这里坚守。</p> <p class="ql-block"><b>8. 呈贡校区有多大</b></p><p class="ql-block">呈贡校区有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10所大学。</p> <p class="ql-block">云南大学,是云南唯一一所985高校,她不愧为云南第一校。</p> <p class="ql-block">云南大学校门一角。</p> <p class="ql-block">云大呈贡校区有4000多亩,实在是太大了。而略有起伏坡地校园,没有交通车和助力电瓶车代步,实在很难从一地到另一地。</p><p class="ql-block">漂亮轻便的骑行电瓶车,非常受学生欢迎。笔者本想扫码注册骑行,拟在校园好好转转,结果因系统提示超龄被拒。没办法,只好刷码坐公交车在校园转了。</p> <p class="ql-block">以熊庆来命名的校园道路。</p> <p class="ql-block">远观云大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中厅一角。</p><p class="ql-block">透过图书馆阅览室玻璃窗,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和不远的云山,环境极美。</p> <p class="ql-block"><b>9. 西南联合大学特藏室所见</b></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使命终止,清华、北大和南开复员北归。 作为联大一部分的昆明师范学院及图书,被送给即永留云南。这也包括三校送给师范学院的部分图书。2005筹建的西南联合大学特藏室就是基于这些图书所构成。图书以教育类为多,同时包括文史哲、政治、经济以及自然科学和外文方面的图书近7000册。</p> <p class="ql-block">这本特藏文献图录,收录了西南联大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藏书、印章、借书卡以及题记。</p> <p class="ql-block">“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书印。</p> <p class="ql-block">经历八十多风雨的联大图书,许多已经老化残损。</p> <p class="ql-block"><b>10. 老同学:坐拥书海</b></p><p class="ql-block">进了老同学的家,仿佛置身书海,他平生没有什么特别爱好,除了喜欢看书、买书、著书和藏书。当年在北大上学时,闻得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来了一本甘阳翻译的卡西尔《人伦》,这本让他心心念念的好书,他居然骑着自行车往返3个多小时前去购得。几十年过去了,不知不觉爱书人、喜书人的藏书已过两万册,十几个书架上摆满了书,几乎顶天立地,让我感到震惊与震撼。</p><p class="ql-block">出于对书及著述者的敬畏、出于对老同学的敬意,我们站在他的一组书架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是个踏实、低调,认真与精细的人,图书分门别类,码放的整整齐齐,一尘不染。他的学问也做得不错,著述颇多,他还是云南省文史馆员、省政府津贴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书籍,防止阳光照射,书房都挂有遮光的窗帘。</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的书,足以开个小型人文社科阅览室或藏书室。在数字阅读和图书电子化汹涌的时代,这样的爱书人、读书人和藏书人恐怕鲜有后来者了。真心为老同学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