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美丽—奈尔斯社区公园游感

<p class="ql-block">秋天的时候看到朋友发的秋日落羽杉的照片,很是向往,然而一直在旅行,直到这个周末才得空到公园转一转。虽然不是观赏落羽杉的最佳季节,却意外收获另一个景观,反倒是不虚此行。因为最近洛杉矶的大火及网上的各种新闻,深有感触,写下来跟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公园是北加州东湾费利蒙市(Fremont)的奈尔斯社区公园(Niles Community Par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名字毫不起眼,</span>比较闻名的,是一个小池塘里的落羽衫(Bald Cypress),又叫落羽松。落羽杉性喜潮湿,生长在湿地环境中,春日生短枝桠,羽叶嫩绿;秋日则叶层叠,色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冬天虽然针叶脱落,但是加州的雨水多,春天好像来得更早,池塘里的小浮萍们已经开始泛绿,加上蓝天光影、木鸭凫水,倒也别有一番韵味。</p> <p class="ql-block">离落羽杉池塘不远的地方,则是一条年代久远、四季不断的溪流,叫阿拉米达溪(Alameda Creek)。阿拉米达溪全长45英里,从迪亚波罗山脉(Diablo Range)的帕卡德岭(Packard Ridge)东北部的湖区起源,经过奈尔斯峡谷(Niles Canyon),流入旧金山湾。</p> <p class="ql-block">这条溪流虽然没有大江大河的汹涌澎湃,却有着百万年的历史,可追溯至一些东湾山脉的起源。东湾的阿拉米达县和阿拉米达市,都由此得名。阿拉米达溪养育一方水土,给东湾的市区提供用水,给溪流附近的野生动物提供了一个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硬头鳟鱼,便是对这片水域有着严重依赖的野生动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阿拉米达溪经过奈尔斯峡谷的部分,就在落羽杉池塘的边上。看完落羽杉,顺着溪流走下去,可以一直走到坎摩尔湖(Quarry Lake)。</p> <p class="ql-block">沿着阿拉米达溪南行,走不多远,便经过一个水坝。这个水坝看起来也一样不起眼,没有高大宏伟,甚至有点破破烂烂。然而看过水坝边上的几个介绍,却不由得肃然起敬,因为这个水坝下面的用心和科学,完全可以打脸最近洛杉矶大火期间那些给三文鱼甩锅的政客们。</p> <p class="ql-block">最近洛杉矶的大火牵动很多人心,印第安人赖以生存、敬为神明的三文鱼被顶锅——为了让这些三文鱼能顺着克拉马斯河(klamath river)洄游到上游去产卵饲养,四座蓄水的大坝在过去几年被拆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坝拆毁前(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尽管秋冬的加州雨水充足,没有蓄水大坝的阻挡,这些雨水畅通无阻流入大海。水库里没有水,消防水龙头里没有水,消防员和屋主们的绝望无助让人心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坝拆毁后(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阿拉米达溪上的大坝则有着独特的设计。大坝边上的两幅图片,详细解释了这个水坝是怎么工作的——两个可以充气的橡胶水坝将溪流的水阻断在上游。蓄水丰富了地下含水层的水量,提供了阿拉米达县30%的用水。两个鱼梯,则用来帮助鱼类从下游到上游(或者反向)的洄游。</p> <p class="ql-block">蓄水功能不难理解,那么鱼梯是怎么工作的呢?向上游游动的鱼,通过下面的鱼道,游到一个过渡池,然后通过一排由下到上的隔梯间,一步步向上游,一直到上游的高度,然后进入一个通道,通过橡胶坝,到达上游的鱼梯。鱼们向下洄游时,则反向而行。</p> <p class="ql-block">每年一月到三月,成年硬头鳟鱼通过这些鱼梯游到上游,产卵繁殖,然后在春夏季节幼鱼下行游回大海。</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阿拉米达县水区管理部门和鱼类保护部门完成了7个课题,来达到维持水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平衡。当人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是想尽办法来提出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还是用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牺牲其中一方的利益,在资金、资源和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可能没有简单的答案,但是有没有这个意向,可能是一个更根本的问题。</p><p class="ql-block">祝愿洛杉矶的大火早日得到控制,希望人类和野生动物能共享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大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