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记忆 ‍小时候过大年

美篇JIGU0

<p class="ql-block">昵称:美篇JlGU0</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4763997</p> <p class="ql-block">  小年好!灶王爷给大家拜小年了!2025蛇年的新春佳节,将要到来,带着无尽的美好祝愿,像蛇一样充满活力,鼓足勇气,开辟新的辉煌之路。蛇年谱新篇,事业再升攀。生活比蜜甜,国富民更安。</p> <p class="ql-block">  怀旧之心,人人有之。虽过去半个世纪,小时候过大年的那些往事,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时光虽不能返回,梦中却时常再现。成为我永久的乡愁记忆!</p><p class="ql-block">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物资匮乏。尽管如此,过大年在中国已延续了近二千年,每个年都过得精彩隆重、喜庆有余!</p><p class="ql-block">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过大年就正式拉开序幕,各项习俗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年这天,要祭灶王爷。这天是灶王爷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的日子。根据灶王爷的汇报,玉皇大帝会赏罚分明,表彰好人,惩罚坏人。</p> <p class="ql-block"> 因此,家家户户都在灶台上摆上糖果、糕点之类的食物供奉灶王爷。人们把糖果融化,抹到灶王爷嘴里,让他甜言蜜语,多说好话;还有人用酒糟抹灶王爷的嘴,让他醉了少说话,省得胡言乱语,受到玉皇大帝的处罚!</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四,家家会大扫除。把室内的所有家具和衣物都搬出来,条帚绑在一根长竿上,打扫卫生的人戴上草帽,用条毛巾捂住嘴和鼻孔,防止灰尘进入体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文化“尘”和“陈”是谐音,打扫灰尘寓意除陈推新,把室内的房顶、墙角旮旯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被褥、衣物和家具也清洗、擦拭一遍;车子和生产工具也保养一新,贴上红纸,显得喜庆吉祥,来年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安全又有功效。</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几天,家家户户开始磨面粉,准备过年的食品,购买过年的各种物资。</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给各家一头牲口,用来磨面一天。一大早,人们来到饲养院,按编号抓阄领到一头牛或毛驴,牵到磨房开始磨面。拉磨的牛或毛驴,说起来很有趣。有的牛或毛驴,忠诚老实,拉起磨来走得快,从不停下脚步;有的就不可靠了,走走停停,拉起磨来慢慢腾腾;有的还会扭过头来偷吃面粉,弄得你哭笑不得,这就是为什么要抓阄领牛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磨下的面粉,倒在罗子里,来回晃动,罗子里的麦麸再倒在石磨上,这样反复操作,最后一百斤小麦剩下二十来斤麦麸算完成磨面。</p><p class="ql-block">那时的小麦,不施化肥、农药,产量很低,纯天然绿色食品,加上石磨磨出的面粉细腻、麦香味十足。做出的各种食品格外好吃。</p> <p class="ql-block">  蒸年糕、红枣卷子、纯面馒头都是春节必备食品。那时不用干酵母,用民间自制的酵子掺上面粉用温水搅在一起,盖上笼布,放在温暖的地方,等上二十来分钟面粉就“开”了,多揉几遍,做成各种食品上锅蒸,那时锅盖都是用麦杆编制而成,吸水很强,蒸汽不会掉落在食品上,所以蒸出的各种食品特白、柔软、表面光滑,口感特好!</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开始贴春联了。那时集市上很少有卖春联的。都是自己家里买来红纸、笔墨找人写。</p><p class="ql-block"> 有一本叫《皇历》的书,里面印着很多有关春联的内容,大部都是歌颂共产党、毛主席、新社会移风易俗的非常健康的语句,也有很多传统内容,比如唐诗宋词也很受人们喜欢,写春联就从里面选内容。</p><p class="ql-block"> 我的一个堂叔,是教书先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村民们都会找上门来请他书写,他为人很好,从不收取任何费用。人换人心,村民们如果家中来了亲戚或有什么事,都会让他作陪过去一块吃饭。</p> <p class="ql-block">  家家贴上春联,显得格外喜庆,都会自言自语:过大年的日子,真的到来了!还有的从商店买来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大门之上,红红火火,喜气洋洋!买来的“福”字,端端正正地贴在大门的正中,庄重大样,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往;有的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福气已经到来!</p> <p class="ql-block">  除夕夜,待到旧岁、新年交替之时,全家聚在一起吃饺子,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家人们都尽量多吃些,因为饺子中有的放了硬币,意味着吃到的钱更多。如果吃到一个5分钱的硬币,格外高兴,象征着新的一年财运享通、万事如意;孩子们如果吃到,则寓意将成为一名“三好”学生。饺子中放钱相传从明朝万历年间就开始盛行了。</p> <p class="ql-block">  过年吃饺子,起源于东汉,盛行于明朝,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p><p class="ql-block"> 饺子形状类似古代的金银元宝,常常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寓意财源广进、好运连连。饺子与“交”谐音,象征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团圆与幸福;饺子在除夕夜食用,象征新旧交替,辞旧迎新,象征家庭欣欣向荣、生机勃勃;饺子在除夕夜煮熟后,第一碗要先恭奉在先祖的神位前。因此,饺子也是一种祭祀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同时也祈求祖先保佑家人新的一年平安顺遂!</p> <p class="ql-block">  过大年燃放鞭炮,已有上千年历史,是过年的主要传统习俗、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之时,全国城乡顿时鞭炮齐鸣、烟花流光异彩,照亮祖国的夜空和广的大地。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喜气与色彩。人们借助这噼噼啪啪的声响,来驱赶邪气避开鬼祟,祈求吉祥如意,表达着美好的愿望和喜悦之情。燃放鞭炮,也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为净化空气,全国很多地方取消了这一传统文化,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没了这一习俗,年味似乎平淡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好在从去年开始,很多地方除了严禁烟火的厂矿企业、交通运输部门和政府机关外,逐步放宽了燃放范围,我的老家在“禁燃”之外,可开心地燃放鞭炮与烟花,这一决定受到了民众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  燃放鞭炮,是男小孩的最爱。每逢到年底,就缠着爸爸或爷爷给他们买。大人们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挑选比较安全的多买一些。比如一种叫“烟爆竹”的鞭炮,点燃后先冒一会烟然后爆响,给人留足了躲开的时间。有一种叫“摔鞭炮”的,往地面一摔就响,伤不着人,还有一种叫“二踢脚”的鞭炮,点燃后第一响不炸,第二响上天才炸,也很安全,孩子们也都很喜欢。谁的鞭炮多,谁就是“老大”、谁就是“英雄”,小伙伴们跟随着鞭炮多的孩子到处走动,为的是分享放鞭炮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新年新气象。大年初一,家家都起得很早,有的四、五点就起床了。堂屋的八仙桌上,摆满了各种供品,本家逝去亲人的神位放置在正中靠墙的位置,重新点燃香烛,放上刚刚煮熟的饺子,也让逝去的亲人过年。</p><p class="ql-block"> 天还不亮,各家各户开始拜年了!家中大人带着我们这些小孩,走街串户,给本家的长辈磕头拜年!小孩们特别高兴,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会把家中的糖果分发给我们,还给我们押岁钱。给整个家族亲人拜完年,我们这些小孩收获满满,新衣服两个口袋里,各种果品和钱已装得满满的,大人们也很欣慰,这是平时孝敬长辈换取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天亮了,拜年的人们达到高潮,整个大街人来人往,都穿着新衣服,三五成群,从各家进进出出。更有趣的是刚结婚的新娘,穿着鲜艳的红衣服,在家人的陪伴下,给本家子的亲人拜年。很多小孩跟随其后,争着跟新娘要喜糖,很是热闹!</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经济欠发达,没有个体经营的厂子,人们的生活节奏缓慢,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生产队没有农活,人们可尽情地享受新春佳节的快乐!这段时间走亲串友,一去就是一天,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畅饮美酒,谈天说地,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各村庄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其中有玩龙灯、摆汉船、跳秧歌、蹂蕊子等!条件好的村庄还成立了乡村剧团,演出很多传统剧目的京剧、吕剧等,文化生活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经历,是我生命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念念不忘孩童时代!</p> <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孙纪国</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定稿时间:2025年1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