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收集及拍摄花溪纸迹,以花溪公园为甚。</p><p class="ql-block"> 花溪之美,集山水风光人文风水交通便宜为一体,着实迷人。近现代以来,同甲秀楼一道,一直是贵阳市民、外来嘉宾、官宦、游人必到之处。我从小学到现在,也不知多少次去往公园。</p><p class="ql-block"> 我更喜欢手里一本《花溪闲笔》作者吴鼎昌先生那个“溪”字的繁体“谿”字,它才更能体现此地之尽美。民国年间,战时来黔主政的吴鼎昌,年迈操劳,血压升高,医嘱每星期日必择地休养,方能维持下周工作精力,他非常喜爱花谿,称之“山水酷似江南”。</p><p class="ql-block"> 花谿公园四季各美,尽是自然诗意,水谿蜿蜒曲折,步阶排列通幽,人在其中,水天相映,芦荻摇曳,皆成画意。</p><p class="ql-block"> 花溪公园位于贵州贵阳市南郊17公里花溪区内,占地800余亩,东至花溪大桥,南沿磊花路,西临花溪平桥,北抵花溪小寨。花溪原名“花仡佬”。明末清初,这里混居着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其中以仡佬族最多,仡佬妇女爱穿花哨美丽的服饰,被人称为“仡佬”,地因人而得名,花溪也就被称为“花仡佬”。</p><p class="ql-block"> 南明河自广顺流入贵阳,其龙山峡至济番桥一段,称花溪河。沿溪两岸,山水交融各具特色。花溪公园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花谿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徐霞客由贵阳前往长顺,在《黔游日记》中,对花溪流经的地方有五次记载,可惜失之太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另一位名士周奎可以说与修建此胜地密切相关,公园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由周奎父子建造。</span>周奎家族在清朝是“一门五进士”,而整个周家在贵阳出了九个进士、两个翰林、十四个举人。这样的家族历史在贵阳是极为罕见的。周奎在家庭贫困的环境下成长,但通过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了文人地主。他带领族人沿狮山、龟山河道间叠石为坝,渚水为潭,疏浅滩为洲,修障地为岛屿,营造碾房,广植松柏花草,并仿照江南园林的布局修建了花草堂、顶建阁等。这个改造后的“大水沟”成为了山美水秀的田园,也成为了花溪公园的雏形。常来公园游玩的人都知道麟山,却鲜有人知曾经的麟山不叫麟山,因为形似狮子名为狮子山,狮子山变成麟山,是一段有趣的历史。《麟山记》曰:“吾家祖居柏阳寨,寨东半里许有山,如伏狮状,旧传为狮子山。顾予读《十洲记》,钩爪巨牙,铜头铁额,虞世南赋之狮也,无所谓角也。又读《诗》疏义,麋身牛尾,马足圆蹄,《尔雅》释之为麟也,谓其具一角也。狮麟之辨,辨之角而已。兹山头角触天,几于百仞……麟兮!麟兮!夫复何疑?”</p><p class="ql-block"> 原来麟山的形状长得像狮子,旧时称为狮子山。撰者从《十洲记》里看出狮子并没有角,在《诗》《尔雅》等诸多文学经典对麒麟的描述,认为有“角”的山应为麟山,而非民间久传的狮子山,故为其改名为麟山。</p> <p class="ql-block">民国3年(1914年),废贵阳府,置贵阳县,贵筑县署移至息烽城,更名息烽县,花溪改属贵阳县。民国30年(1941年),贵阳设市,市郊置贵筑县,县治于民国31年(1942年)7月从市府路移至花溪河北岸蟠龙山南麓,辖今花溪区、白云区、乌当区及观山湖区部分,贵筑县县治花溪一直延续到1958年2月。1949年11月,贵筑县隶属贵阳专署,1952年7月,贵阳专署由花溪迁贵定县城。贵筑县隶属于贵定专属。</p> <p class="ql-block"> 1936年,时任贵阳县长刘剑魂先生以“花谿”为试点开展县政计划,按照开发建设花仡佬风景区整体设想,将“花仡佬”改名为“花谿”,寓意“花开四季,碧水长流”,并亲笔书写了“花谿”二字,让人刻成石碑,立于济番桥头,济番桥也改作了花谿桥。 </p> <p class="ql-block"> 花谿风景区成规模建设始于刘剑魂,他卸任后,其风景区建设规划尚未完全实现,继任者李大光接手继续建设,但面临着经费短缺的困扰,甚至一度停工,幸得有包括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撮合。1939年4月,以吴鼎昌为省主席的黔省政府批准成立公园建设筹备委员会,公园名同时敲定为“中正公园”。何应钦,吴鼎昌二人均为蒋中正手下重量级之军政大员。公园名“中正”,经费便有了着落。1940年3月,公园建设基本完工。</p> <p class="ql-block"> 自民国以来,公园大门位于花溪大桥北桥头,诸景点错落于花溪河两岸,一直点缀至平桥。主要景点有放鹤洲、坝上桥、飞云阁、旗亭(棋亭)、西舍、憩园(东舍)、百步跳蹬、尚武俱乐部等等,花溪公园的景致,以龟、麟、凤、蛇四山为骨架,沿花溪河自西向东顺势展开。花溪河上坝上桥、百步桥瀑流轰鸣、飞珠溅玉;芙蓉洲、放鹤洲溪流宁静、青渚点点;群山之中麟山、龟山、蛇山、凤山怪石嶙峋、古藤漫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此外松梅园、红枫园、玉兰园、碧桃园、樱花园、桂花园、牡丹园四时繁花、姹紫嫣红。春天百花争艳,夏日荷风送爽,金秋桂子飘香,隆冬梅花清馨。</p><p class="ql-block"> 与花溪公园有关的国家领导人、名人那就太多了。周恩来、朱德、陈毅、董必武、邓小平、朱镕基、蒋介石、蒋经国、蒋纬国父子、何应钦、冯玉祥等多位国共重要政要,徐霞客、巴金、柳诒征、徐悲鸿、戴安澜、吴鼎昌、林同济、刘海粟、陈伯吹等诸多旅行家、文人墨客、达官也在此踏迹留踪。</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50年代的人们在公园里,精神面貌确实充满阳光和新冀,他们建设美丽家园、美好生活充满信心。</p> <p class="ql-block">那时真是:山水相交融,河堤欢笑人,50年代的十年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不过有些景致已经消失,今天的花溪公园,人工过于痕迹,自然之貌破坏严重,十几年前,还可在公园内拍摄少见的花蝶鸟虫,今天再也没有,因为不仅园内破坏,周围的土地,诸如阳光水乡、河边的耕地,很多已房地产化,没有了各种鸟栖迁的线路,甚为遗憾,只能在老照片中回顾过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