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美篇

一棵树

<p class="ql-block">墙倒何人推 </p><p class="ql-block"> 文/一棵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故事发生,都有一个时代背景,我下面要叙述的几个小故事就发生在“文革”时期,也或多或少地沾染了时代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大院其名不详,座落在合肥市二三门巷(音),据说是处长楼,其实也没那么严格,也有厅级干部住里面,但都是省直机关的干部,二幢三层楼,共6个单元,36户。房内布局是这样的,大门进入是一条走廊,向南二间卧室,北边一间卧室一间厨房,对着大门是卫生间,抽水马桶、浴缸,厨房里有农村那种烧柴火的锅灶,这设施算是城乡结合,红色实木地板。我们的宿舍大院,距省委宿舍大院西大门约5、60米,也许百十来米,谁知道呢。从西大门出来,顺着二三门巷往西走,看见一扇向南的大门,就是了,门阔可以进大卡车,偶尔会有抽粪车进入院里,抽化粪池也许是下水道里的浊物污水。省委宿舍大院位于省委办公楼西边,两个大院毗邻,相隔一墙,设一道大门,门里办公楼,门外宿舍区,门宽可通汽车,有军人站岗。省委大院宿舍区,房屋比较杂乱,有平房,有二层楼房,东一幢,西一排,很不规整,显然是陆陆续续建造的。大院里有一座食堂,规模挺大,傍晚我们大院里的小孩成群结队去食堂打稀饭大馍,有时也买点卤肉。省委宿舍大院西大门外有一家巴掌大的小店,售卖酱油、醋、腌菜等,腌菜散装称重,用干荷叶包装,荷叶有一股清香之气,改善了腌菜风味。</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大院东边与长江路第三小学隔一排平房及一道短墙,墙的长度大概十来米,如果没有这道墙,人们从这豁口进入学校,从小学大门出来,不论是到长江路还是到省委宿舍大院,都可以少走几步,因此这堵墙就成了碍事的障碍。于是就有人针对它,先是拆掉几块砖,然后墙洞逐渐的一日比一日扩大,直到可以钻过去一个人。墙洞不断扩大,终于变成了一个门洞,破墙即危墙,于是拆了重筑,用红砖砌墙,又于是一面崭新的平平展展的红墙竖起来了。新墙很是好看,何况还是红色的,它静静地不动声色的立在那里,似面无表情,实则大有深意,就那样决绝地斩断了人们想走捷径的愿望。若在平时,那墙也就那么立着,风来沐风,雨来淋雨,立个三、五年是再正常不过的。但那时不是“平时”,那时是“文革”,一切“平时”不会发生的事都可能发生,很多“平时”正常的事不许存在,比如说这面墙。有人瞅瞅墙,皱皱眉,浅浅一笑,轻声说:“推了”。不知是墙砌成的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感觉砖缝里的水泥还没干透,还不甚坚实牢固。七、八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集中在墙前,都是本大院子弟,站成一排,双手撑住墙。他们站在大院子这边,墙是小学校建筑的,当然要倒卧在学校的地界上,物归原主,不能欺人太甚麦。“一、二、三”他们一齐高喊,有节奏的一起发力,那墙晃了两晃,便直挺挺向前扑去,轰的一声,沉闷而巨大的声响,紧随声响腾飞起一大片浓浓的尘埃。我们一群小毛孩觉得颇为壮观。于是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列入了儿时的特别记忆,岁月流逝了那么多,依然沉淀在记忆深处,全须全尾。奇怪呀,是好事不容易遗忘呢?还是坏事不容易遗忘呢?也没见那位专家做过这方面研究。我想:天性乐观的人记住了好事;悲观主义者记住了坏事。不是吗?</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从外面玩回来,看到一堆人聚集在一处,走近一看,意外了不是,一根绳子栓在两棵树上,绳子上悬挂着二十来件金银首饰、玉器,戒指、项链、手镯、耳环、玉佩,叫不上名的各种饰品,品种繁多,应有尽有。件件精美绝伦,价值不菲,我长那么大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精致漂亮的工艺品,真真亮瞎了人们的眼。这个院子里住的都是干部,一定会有人被贴大字报,被揪斗,被抄家。据说这被抄家抄出来许多饰品的人家庭出身是大地主,是呀,一般的小土地主家那有那么多奇珍异宝。</p><p class="ql-block"> 我家楼上三楼男主人被批斗了好几回,幸好他家有四个大儿子,老大十七、八岁,老小也是初中生。老头子被批斗时,四个儿子就站在台侧,守护着他们的父亲,批斗可以,但不许动武打人,谁敢动他们父亲一指头,他们会要了别人的命。所以他们的父亲从来没挨过打,这事在当时也很罕见,被当作奇闻口口相传,人人皆知。他们家在大院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北方人,性格彪悍凶猛,特别是老大,精壮小伙擅长打架斗殴,是院子里的一个狠人,单打独斗院子里没有他对手。奇怪的是他们和大院里其他孩子很对立,互相不服软,时不时搞点小摩擦。下面是我亲眼所见的一幕:一天傍晚三楼家老二老三到食堂打了一桶稀饭回来,一根木棍穿过桶柄俩人一前一后抬桶而行,进单元门要上三级水泥台阶,而此时台阶上坐着一排六、七男孩,故事挡住他们的去路,就是要刁难就是要挑衅,神情也是洋洋得意的,似乎期待着一场好戏上演。老二见状放下桶,仰头冲自家阳台高声喊:“小四,把铁锹丢下来。”须臾,“哐”的一声,一把铁锹从三楼阳台上飞落下来,老二拦腰抓起铁锹,抬起饭桶,率先从两个男孩的肩膀上跨了过去。一排男孩像约好了似的保持静默,没人敢吭一声。真是一场好戏,而我是唯一的观众。不知道老二老三裤裆从那个男孩脸颊擦过时可留下了气味?这件事情可以提炼几条真理:一.没有实力请勿挑战,不要自取其辱。二.你是啥就做啥,不要装。三.人多可以互相壮胆,但勇气不能相加,再多的乌合之众也超越不了乌合之众。</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告诫他的卫士:夹起尾巴做人。做人当然有很多准则,这是其中一条。</p><p class="ql-block"> 2025.1.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