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英雄回首即神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徐成淼</b></p><p class="ql-block">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也不要问明日我们将各自奔向何方;只要今天相聚在这里,就让我们一起干了这杯玉液琼浆。</p><p class="ql-block">酒液荡漾:那种透明,那种纯净,正是我们纯真情谊的象征。香气四溢:那种醇和,那种芬芳,正是我们美好希望的写照。</p><p class="ql-block">酒杯的每一碰响,就是一曲音乐,是我们向友人表达的最良好的祝愿。每一篇祝酒词就是一篇华章,是用火一般的语言写就的浪漫诗行。不要说它是水,它有比火更高的热度;不要说它柔弱,它有比铁更锐利的力量。壮士出征时要有它,恋人远行时要有它,旧友重逢时要有它,知己相聚时要有它。它是热烈,它是悲壮,它是喜庆,它是缠绵;有时候,它也是难言的忧伤。</p><p class="ql-block">畅怀大笑,笑声因为有了酒而更显豪壮;放声高歌,歌声因为有了酒而更为高亢;借酒浇愁,那愁也因为有了酒而变得有了品味;长亭骤雨杨柳岸,要是没有酒,又何来晓风,何来残月?</p><p class="ql-block">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诗文,是以酒为底料酿制出来的。那些好诗妙文的字里行间,袅袅飘出的,是酒的缕缕馨香;那些传世名作,书页中点缀着的,是点点酒痕和泪痕。</p><p class="ql-block">君不见,李白举杯的时候,豪情满怀地喊出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曾记否,杜甫在贵客临门的时候,高声吟诵道:“肯与邻翁相对欢,隔篱呼取尽余杯”。就是李清照这样的才女子,不也要“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吗?</p><p class="ql-block">中国人从来是受酒的陶冶而造就性情的。要看一个人品性如何,只要看他在酒中的表现,就可以明白七分。豪放、刚强、放达、俊逸、睿智、潇洒、细腻、委婉、幽默、机敏、灵动、聪颖……各色人等的个性,都会因酒的介入而被放大,被强化,被显示。酒是人的个性的准确的试剂,是观察人了解人的有效的触媒和显示器。</p><p class="ql-block">我们总是太压抑自己了,我们总是太封闭自己了,我们总是把化了妆的面目给别人看,我们总是在精心打扮了自己之后,才敢于走出家门。那么,平日他人眼中看到的,并不就是真实的那个我。反过来也一样,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他人,也不都是真实的那个他。</p><p class="ql-block">酒能最大限度地把人的外衣一件件脱落下来,酒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人的本性。让我们也有一次表现真实自我的机会吧,当我们举起杯来的时候,且让我们取下面纱,互相袒露;且让我们直视对方的眼睛,以真实的面目出现在彼此的面前。让我们在陶醉中,说出平常不敢说的话,让我们在酒香里,作出平常犹豫不决的决定;让我们以酒的语言,向心爱者勇敢地表达爱心;让我们借酒的力量,将战胜邪恶的愿望变成现实的行动。……</p><p class="ql-block">我们并不糊涂,在酒意阑珊中,貌似糊涂的我们其实最为清醒。这是因为,我们始终记得诗人艾青的名言:酒,“是倒在火上的油”,它“会使聪明的更聪明”,也“会使愚蠢的更愚蠢”!</p><p class="ql-block"> 2002年8月</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原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贵州工人报》2002年9月6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入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歌无止境:徐成淼杂感随笔选》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