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祖国的南海之滨,有一处被世人传颂为“天之涯,海之角”的神奇之地……天涯海角。这里,每一缕轻风都携带着千年的故事,每一片浪花都拍打着历史回响,每一块巨石都镌刻着文化印记,它们共同书写着一首壮丽篇章。</p><p class="ql-block"> 一一题记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少个梦转千回,多少个行程规划,天涯海角总是我心灵深处一个滚烫的地方。那些浪花、那些历史故事、迷人的传说,都激起我无限的深情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天之边缘,海之尽头,是风的彼岸也是梦的起点。三亚的“天涯海角”足以能够让人们心中的天涯情节,找到物化的载体。它位于天涯镇马岭山旁,海水澄澈,烟波浩渺;椰林婆娑,奇石林立,峥嵘壮观。海岸线绝美,沙滩细腻洁白,是拥抱阳光,享受生活自然美景的胜地。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日的凛冽,似乎从未惊扰过这片土地,它就像被浸泡在“夏”罐子里的热带果实。这里没有春日花开细语的羞涩,没有夏雨绵绵织就的温柔面纱,没有秋风中落叶飘零的萧瑟诗篇,更无冬日寒风凛冽白雪覆盖的苍茫画面。四季如夏,鲜花盛开是它的风韵,碧海蓝天、阳光沙滩是它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涯海角,在三亚众多的景区中并不算大,但我觉得最值得前来一观,因为这里有其它景区无法相提并论的厚重历史。一个地方如果既有山川美景,又有历史文化积淀,是不是更值得像一本内涵深厚的书一样去品读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景区,就看到不远处在绿树屏障断缺的地方,南海已经碧波轻扬,像是要热情迎侯过来。我寻径而往,不成想先进入了红花绿草中的三亚历史人物雕塑园,这对我来说,真是天随人愿,不过没想到来得这么突然。细看了一遍那些雕像和铭文后,更是如甘霖入心一般,浑身一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汉将军辅国丰功昭万古,二朝人物安民大德耀千秋”。两位伏波将军,雄姿英发,傲然屹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位是受汉武帝之命,平定南越叛乱的路博德。汉武帝时代将星璀璨,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破匈奴、定河西、功勋显赫,照亮了历史长空,也掩没了更多立下不朽功勋的将领,路博德就是其中一位。他平南越、设九郡,从此海南岛正式纳入中华版图,与霍去病平河西、设四郡、据两关相比,毫不逊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位是东汉光武帝麾下名将马援,《后汉书·马援传》记述:“丈夫为志,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耳!”豪言壮语,熠熠生辉。马援本是家资万贯富户,却不甘平庸,散尽家财投奔刘秀,最终为东汉王朝又一次平定包括海南在内的南越,之后北击匈奴,成为光武帝麾下最值得依靠的“救火队员”。其人品可敬,勇气可钦,功绩辉煌,名言传诵,真大丈夫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文辉煌的中华,即使是动刀兵、定海疆这样的军国大事,连将军的名号也颇具风雅,听听,伏波将军,任务明确,称呼温婉,朕命你去平定海疆,两位将军不辱使命,雄风荡定南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谯国夫人,这位威风凛凛的女将军,生在南北朝,因嫁给高州冯宝,又称冯夫人。她历经梁、陈、隋三朝,事实中长期成为海南、岭南百越各族首领,却始终维护国家统一,为镇守祖国南疆做出了重大贡献。被隋文帝封为“谯国夫人”。真不愧是巾帼英雄,谁说女子不如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其中还有一位僧人,手持锡杖,迎风而立,目光深远,瞻望海疆。他是谁?因为这尊石像与西安大雁塔前那尊铜像颇为相像。等看到文字介绍中“鉴真”的名号时,我才恍然大悟。唐朝有两位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影响深远的人物,都是佛家子弟,一位是唐太宗时西去天竺取经的玄奘,另一位便是唐玄宗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鉴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的,这位鉴真和尚受日本僧人邀请,不顾年迈,六次东渡始得成功,九死一生,其艰难程度,不亚于穿越戈壁流沙,翻越雪山峻岭的玄奘之路。其中天宝七年的第五次东渡,海上突遇台风,漂流十四天后,来到海南振州,就是今天的三亚登陆,在此滞留一年多。但鉴真并不消沉,热心传播中原文化,他与弟子为当地修葺了大云寺佛殿,传经授典,开化当地世风,成为开拓海南佛教文化的先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日的南山寺,就是为纪念鉴真大师而建的仿唐风格寺院。巍巍南山,形如巨鳌,与观音菩萨的坐骑十分相像,所以被认为是观音的本位道场;菩萨世居于此,故称为南山观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宝十二年鉴真第六次东渡,终获成功,成为日本律宗的创始人,被日本皇室奉为国师,备受尊崇,至今仍享有极高地位。但鉴真师父没有想到,他千辛万苦去教化的国度,没像他期望的那样一心向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是野蛮和顽性十足,在一千多年后反过来欺凌大师的祖国,日本侵略军循着他当年落难后海上漂泊的线路,一直打到三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然,自作孽不可活,这些侵略者早已被赶出中国,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亚这个风景宜人,温馨浪漫的城市,温暖如春,苍翠葱绿,随处可见椰树风姿,有着“椰城”美誉。但在过去的封建朝代一直是流放“逆臣”之地。宋代名臣胡铨曾用“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的诗句与唐代宰相李德裕“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倾吐了谪臣的际遇,记载着历史上贬官逆臣的人生悲剧,正如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真是大不幸。而对贬居之地来说则是幸运的,这些名相重臣对推动当地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无疑有积极的作用,而事实也正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最悲苍的不是逆境,而是平庸中的顺风顺水,波澜不惊,生命就那样被淡化,静寂中流逝,不知不觉中老了,害怕宿命的终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三亚的历史长河里畅游一番之后,再漫步海滩尽情观海,我感觉更加壮观,因为心中有一股英雄气在奔突和荡漾,就像眼前这涌动的海水一样,每一朵浪花,每一块石头都富有生命力,也更有情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东到西,踩着湿软的沙滩一直走去,在那梦幻的天涯海角之前,碧波荡漾的海面上,傲然矗立着两块条石,它们以四十五度的夹角彼此守望。石上镌刻着古朴苍劲的“日”与“月”字,就像天地间最恒久的誓言。这,便是那流传千古的日月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月石就像天作之合的一对伴侣,紧紧相依,不离不弃,历经风霜雨雪,岁月悠悠,却始终保持着那份不变的深情。两石巧妙交织,勾勒出一颗浑然天成的“心”形轮廓,因此,人们又赋予了它们一个浪漫的名字“爱情石”。游人对这两块巨石心存感激,争相与它们拍照留念,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信念形象化,铭记在心,对此谁能不感到温馨,心中不为之祝福与喝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海滩,巨石沿岸分布,先后是“海判南天”,“南天一柱”,“天涯海角”石构成了一个雄伟的巨石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涯”石闻名遐迩,高大雄伟,独占海湾一角,驻足于石下仰望,心中别有一番敬畏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朝雍正五年,崖州知州程哲在这块巨石上题刻“天崖”二字。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石前留影祈福平安,它像一位慈祥的守护者,历经亿万年的风雨,默默守护着这片美丽的海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角”石则在“天涯”石的不远处,它相较于“天涯”石来说更为险峻,孤独的伸向大海,海浪不断地冲击着它,溅起层层白色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我在“天涯”石旁留了影,却把“海角”留在了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涯海角,不仅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旅人心中不灭的灯塔,也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诗意。在这里,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情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海岸几处刻字的巨石中,“南天一柱”和“海判南天”驻足的游人要少得多,大概是它们在人们心中远没有“天涯”和“海角”那两块石头有名吧。于是我在返回时又细看了一遍。这块“南天一柱”石突兀奇特,在海滩上峭拔而起,巍然屹立,确实有顶天立地的气魄。“海天一柱”四字是清宣统元年崖州知州范云梯题刻。它曾是第四套人民币贰元纸币的背景,因而又称“财富石”我也入乡随俗,绕石摸了一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判南天”是由好几块巨石组成的石垒,有着分明的自然意趣。它是康熙皇帝为绘制一幅精确的《皇舆全览图》对全国山川地形测量后留下的地标。康熙皇帝主导这个工程,历时十年,调派了来自西欧几个国家的传教士和国内官员,第一次用西方经纬度结合中国测绘技术,共测得641个经纬点,全国绝大部分地域都测量到了,因此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最精确的全国地图。这个点是当时中国地域的最南端,才是真正的“天涯海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当时要求地标要永久保留,做上标记,所以巨石是人工垒放的。“海判南天”四个大字落款处“苗曹汤”则是主持这一路勘测的三位钦差的姓氏组合。这也是这里几处摩崖刻字中最早的一个。尽管当时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依然清晰地体现了海权意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海南或是三亚,这个“天涯海角”到底是这些石头中的哪一个,已没有多大意义,况且实际上也相距不远。随着时代发展,天涯海角早已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越来越成为人们心中一种意象,大致表示“相隔很远”或“最远的地方”这样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此看来,人生何处不天涯,不管是用脚步丈量大地,还是用心感受世界,都是如此。真正的天涯海角,是在每个人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涯海角,还是一处民族文化交融之地。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黎苗族等多种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他们的歌舞、服饰、建筑到生活方式,无一不展现出这片土地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涯海角,传递着人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无论是古老的传说,还是现代的创意,都让这片土地充满无限魅力。这里,是人们对远方无限幢憬的寄托,是对自由与梦想不懈追求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涯海角,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自然美景交相辉映的殿堂,是能够触动人心灵深处,让人在喧嚣世界享受宁静与思索的圣地。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涯海角”,感受那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文化之美,让心灵得到真正的升华与净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