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大寒”节气正处在我国的“春节”前夕。</p> <p class="ql-block"> 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曰,年肴,煮以迎岁……”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进入了“冬三月”的农闲季节,而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农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腊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p> <p class="ql-block">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p> <p class="ql-block"> 《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借此之节气,重笔女士调养之法。</p> <p class="ql-block"> 严冬时节养成搓手的习惯对身体很有好处。搓手的做法很容易,那就是双手抱拳,双手从虎口接合,双手捏紧,再移动双手转动,使双手在转动过程中手的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的时间可长可短,只要两只手闲下来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做,搓手两只手闲下来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做。搓手的时间稍长,两只手都会感到暖烘烘的。经常将双手在一起摩擦搓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p><p class="ql-block"> 一是常在户外工作的人,这么做可以预防冻疮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二是常搓双手,能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同时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p><p class="ql-block"> 三是生活和工作于室内的人,经常这样搓手。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寒养生方法1:搓腹法</b></p><p class="ql-block">先搓热双手,然后左手心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绕脐搓腹,顺时揉搓100次,只要您在早晚起床和睡觉的时候,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不仅可以调理您的脾胃,还可以有效的预防便秘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寒养生方法2:搓足心法</b></p><p class="ql-block">左手掌心对应右脚涌泉穴搓揉50到100下,再右手掌心对应左脚涌泉穴搓揉50到100下,或者仰卧,用右足心搓左脚拇指内侧50下,再左足心搓右脚拇指内侧50下,您只需在早晚抽出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做就可以了,不但可以补肾安神。对预防失眠也有很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寒养生方法3:搓腰法</b></p><p class="ql-block"> 首先将双手搓热,然后用掌心这样上下搓按腰部36下,每天做两次,而且在休息的时候就可以完成,对预防腰肌劳损,以及女性的痛经有很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大寒时节的养生原则主要包括起居调养、饮食调养、运动调养、情志调养等,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冬季的寒冷环境,保持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一、起居调养:</p><p class="ql-block"> 早睡晚起:大寒时节,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养生要顺应藏的原则。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阴气,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上班族,提倡早睡1小时;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宜过早起床,晨练要推迟一些,最好待日出后再出门。</p><p class="ql-block"> 防寒保暖:大寒时节气温低,人体易受寒邪侵袭,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出门时要戴上口罩、帽子和围巾等。要坚持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泡脚,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二、饮食养生</p><p class="ql-block"> 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健康是吃出来的,毛病也是吃出来的。这就要看怎么吃出健康?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美食的诱惑,确实是吃出毛病的多,吃出健康的少?</p><p class="ql-block">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保阴潜阳,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生冷食物,宜热食,以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p><p class="ql-block"> 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升身体的抗寒能力。大寒时节也可以适当进补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以及红色蔬果如红辣椒、红枣等,这些食物能增加人体的热量,使体温升高,抵抗感冒病毒。</p><p class="ql-block"> 吃温补的肉类时,不宜再多吃生姜、大葱等辛辣的食物,也不适合大量饮酒;并应适当增添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比较常见的滋阴润燥食物有冰糖、雪梨、白萝卜、燕窝、芝麻、藕、猪肺等。可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清淡的食物主要是一些富含优质蛋白,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比如说西红柿,鱼,鸡蛋,鸡肉,虾,排骨等,以使脾胃慢慢适应。</p> <p class="ql-block">三、运动调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防御大寒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大寒时节的运动还应注意循序渐进和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span>可以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羽毛球等体育锻炼,但运动强度不宜过度剧烈,不可运动至大汗淋漓,避免扰动阳气。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造成运动损伤。</p><p class="ql-block"> 提踵顿足:传统中医认为,提踵可以牵动膀胱经及肾经,脚后跟落地可以刺激肾经的足部穴位,轻震地面可以运动五脏六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情志调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保持平和心态: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情绪。因此,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影响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多晒太阳:冬季晒太阳对人体好处很多,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人心情愉快。同时,晒太阳能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症。</p><p class="ql-block"> 以上养生原则旨在帮助人体适应寒冷环境,保持体内阴阳之气的平衡,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sy7d0g" target="_blank">二十四节气之小寒养生篇</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现在自己不养生,将来花钱养医生。</b></p> <p class="ql-block">注:部分图片来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