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佛在心中</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7425087</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月16日,安然岁满11个月。相比上个月,明显呈现几个特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配合动作。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穿衣服,她会伸开双臂配合你,显得那么自然随意。只要跟她商量,做躺平挺起运动,她都非常配合。让她坐在那里等一等,张嘴喝水,侧起身子喂奶等等,她都配合得恰到好处。现在学会了开灯关灯,开灯之前她就预备好了眯着眼睛,灯一亮她高兴的手舞足蹈,仿佛干成了一件大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反客为主。要不要抱?抱着去了哪里?要什么不要什么等等这些小动作,她都有主动权。大人也要顺着她的意思办,不然她就会表示抗议。虽然只会“咿咿呀呀”,但是音量特别大,显然有些生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主动出击。室内凡是她能触及到的物件都是她的势力范围,她都要摸一摸,拿一拿。触及不到的顶灯、壁画等等她总是昂头手指,嘴里发出只有她自己懂的声音。现在,室内所有的东西对她来说已经熟视无睹了,便透过窗户玻璃向外拓展。上至天空白云,下至汽车行人,全在她视觉范围之内。按理说,这个年龄的孩子每天需要到户外活动两小时,但是现在正值隆冬数九,不便出去,对她的心智成长是一种阻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不择玩具。对她来说,什么都是玩具,一根线,一柄挖耳勺,一个指甲刀,一张抽纸都是把玩的对象。完全不需要专门为她买。反而专门给她买的玩具她并非特别喜欢。一是因为她对身边的事物还没有全部认知。二是她还不懂得玩具的意义。由此可见,认知与年龄有成正比的倾向 这对我们研判成年人的认知水平已经代沟现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观察细腻。她不仅对室内大大小小的物件观察到位,甚至如数家珍,还对家里发生的任何变化都很敏感。谁的手机响了,谁又打了个喷嚏,甚至对门邻居开门的声音也会引起她的注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午的太阳透过窗玻璃照射到寝室的床上,放在床上的手机屏幕上折射出一道不规则的亮光,照耀在白色的天花板上。安然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好奇的昂着头观看,嘴里发出惊诧的语调,小手指着天花板上的亮点,示意让看。还有那镜子里的自己,尽管她总是翻看镜子的背面,显然是估摸着那人就藏在镜子背后。还是一次次让她失望。看来以她这个年龄,这种略具复杂的间接现象她是无法理解的。还有那声控、遥控电灯,她也是百思不得其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信任+猜测。当她不小心把一件万物弄到地上,发出较大的声响,她会惊恐万分地看着你的脸色,很显然是难以分辨正确与错误。她现在行为的准则主要来自动物属性的本能。超出本能的行为只能依赖于身边的成人,而这种依赖又是建立在熟悉并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比如她习惯于吮手指,甚至无论拿到什么,都往嘴里送,这便动物属性的本能。她现在还不能辨别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依赖与信任就是她的行为指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们用语言和肢体鼓励或制止其行为时,她会心领神会地遵从照办。这种无条件的服从并非真正理解或是听懂了成人的话,而是建立在绝对信任的基础上加以猜测实现的。(使用“猜测”比“判断”更加准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模仿式学习。模仿是学习的原始阶段,即是俗话说的“有样学样”。最常见的是声音和肢体模仿。安然的育儿嫂会打响舌,时常用来逗她开心。几个月下来,她居然也学会了打响舌。当然只是无意间偶尔一次。实际上她的所有行为,都是来自对身边成人的模仿。换言之,我们的一切言谈举止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都是她模仿效法的范本。因此,示范的作用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这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善于观察探索,勤于触摸把玩。主要依赖信任于身边陪护者。陪护者的鼓励与引导,示范与禁止,则是其行为规则形成的基础。所以就有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说法。实际上,现代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多数是爷爷奶奶,或者是育儿嫂(保姆)他们与孩子的亲生父母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可别小看这些点点滴滴的细小琐事,久而久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形成孩子的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将是根深蒂固的,这对于孩子将来回归父母身边生活,对其成长的和谐非常不利。特别是孩子在业已养成的行为习惯转变过程中的痛苦,是任何人所不能理解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是那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人诚不欺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