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月19日电校同学在珠海。

范立雄

<p class="ql-block">中国药膳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据文献记载,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一份好的药膳,应是既对人体的养生防病具有积极作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又要激起人们的食欲,给人以余味无穷的味力。本文所提到的药膳即包括食疗内容。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行中医药膳食疗保健,不仅为我国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于促进世界卫生保健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中国药膳已开始由中国走向世界,药膳正在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唐家古镇。</p> <p class="ql-block">网红咖啡屋。</p> <p class="ql-block">唐家古围墙简介</p><p class="ql-block">唐家古围墙坐落在珠海高新区主园区唐家湾镇唐家古镇内,原围绕唐家旧村一周,是唐家乡民防盗自卫的重要设施。</p><p class="ql-block">据唐家三庙碑记、唐家唐氏《子英房谱》等史料记载,唐家古围墙始建于清顺治(1644~1662)初年。当时"盗匪猖狂,肆行劫掠",邑库生唐万象率乡人御匪,并"倡议随丁均派,创筑围墙。日夜守望,毙贼甚多"。至嘉庆二十年(1815),围墙日渐倾颓,岁贡唐士鲲"建议重修,沿前人随丁均派例,从万安门量起至梁姓水闸止,共墙二百五十九丈。"其时唐家村有18至60岁男丁共720名,按每丁派3尺5寸的方式合力完成了此段围墙的重修。后围墙因年久失修,防御功能减弱,唐家村于道光廿五年末(1846年初)、三十年(1850)和咸丰元年(1851)三次遭劫。唐家乡民急欲重修此段围墙,但苦于工程浩大,资金短缺,不敢妄动。至咸丰三年(1853),增贡生唐步赢等人倡议为重修围墙捐款。在上海经商的唐永立、唐启勋等11位唐家村人率先捐款,后乡绅唐永銮于咸丰三年(1853)、四年(1854)两次往上海向各殷户劝捐,举人梁尚举又于咸丰四年(1854)在乡劝捐,共募得银1977两1钱4分,得以开展围墙重修工程。历百日,重修工程竣工,"墙围共得贰佰陆拾余丈,绵亘望若长城,工费共银贰仟壹佰余两",工程余款由防御田亩捐银补足。</p><p class="ql-block">唐家古围墙原总长约5000米,高约3米,厚约0.5米,夯土筑成,设有五门,即万安门、龙庆门、迎门、启明门和亨衙门。历经数百年风云变8幻,五门已先后废毁,墙体严重毁坏,今仅残存龙庆门至凌园埔、后门林和鹅峰山下三段共约580余米。唐家古围墙是印证唐家湾沧桑历史的重要载体,对研究珠海地区明清时期乡村防卫设施具有一定的价值。唐家古围墙于2011年11月公布为珠海高新区不可移动文物,2012年7月公布为珠海市不可移动文物。2015年11月,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对唐家古围墙进行了修缮保护。</p><p class="ql-block">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p><p class="ql-block">二0一六年六月</p> <p class="ql-block">唐家古围墙</p><p class="ql-block">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唐家村内。</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末,由乡民为防盗自卫而筹建。清嘉庆二十年(1815)、咸丰二年(1852)及民国初年曾多次集资进行维修。围墙高约3米,厚0.4米,夯土砌筑而成,围绕唐家村(旧村)一周,设有5门为万安门、龙庆门、迎熏门、启明门和亨衙门。现围墙仅剩龙庆门至凌园埔和后门林两残段,5门已被拆除,残存围墙长约587.5米。唐家古围墙是唐家村(旧村)的防卫设施,对研究珠海海防史有一定的价值。2018年2月10日,被珠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七批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面积:482.07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建筑控制地带面积:887.5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白藤头海鲜市场吃烧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