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到数字7,你脑海里想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周有七天,PH值以七为中性值,婚姻还有七年之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这些都与“七”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巧合?还是“七”暗藏了什么玄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个神秘的数字142857,又名走马灯数。</p> <p class="ql-block">这个看似普通的一串数字,有什么神奇之处呢?</p> <p class="ql-block">用1-6乘以142857这串数字,结果只是这串数字在互换位置。但是,当乘到“7”时,却变成了6个9。</p><p class="ql-block">继续往下看</p> <p class="ql-block">用1-6的数字分别除以“7”,结果这串数字又在以小数点后的形式无限轮回。当除到“7”时,结果为“1”,“8”以后,这组数字继续无限轮回。</p> <p class="ql-block">西方宗教文化说,上帝创世用了七天,第七天造出了亚当,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出了夏娃;中国神话传说,女娲创世也用了七天,正月初七造出了人。</p><p class="ql-block">可见“七”蕴含着“生”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民俗上,古人认为人死后七天转世,每七天为一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人死后七天要做祭奠,称为“头七”。</p><p class="ql-block">可见“七”又蕴含着“死”的意义,生死代表着终极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里面有“女七男八”的说法,也就是说女人每隔七年、男人每隔八年,生理上会发生一次很明显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女人是“七”,男人是“八”?</p><p class="ql-block">《易经》中以乾为天、以坤为地、以乾为男、以坤为女,可见女人代表着大地,孕育了人类文明,代表着物质世界的根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六大顺,逢七必变”应该如何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易经》把世界的万事万物浓缩在六十四卦当中,六十四卦每一卦又分为六个爻,分别对应着事物的不同状态,也就是从开始到结束的这样一个过程,那有没有第七爻呢?</p> <p class="ql-block">其实,第七爻就是循环到了事物的初始状态,又回到了第一爻,一切又会重新开始,所以不管第六爻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到了第七爻的时候,它都会产生变化回归到初始状态,因此就有了“逢七必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逢七必变”是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探索出来的普遍规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到一个朝代的兴衰,小到一个人工作的变动,无不与“七”惊人的巧合。</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时间之内,如果选定某一个时点作为起始,经过七年或者七的倍数的年份,事物的发展轨迹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即使时间继续前行,七或者七的倍数时点也一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同一道分水岭,两边是完全不同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举例说,从上表看,子时到午时是七个时辰,逢七是对冲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子时和午时代表着一天中的两个极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逢七对冲,冲则动,动则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喜欢六这个数字,因为六总是预示着圆满和顺利,而面对七这个数字总是心有畏惧,因为逢七必然发生的改变无法判断是好是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这种变化,与“吉”和“凶”没有必然关系,而是提醒我们,万事万物都在时刻发生这变化,而变化都会遵循着一定的规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的面对变化,在变化到来前做好应对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b>数字“七”的那些秘密,关乎生活的方方面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是个神奇的数字,全世界都少不了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方文化中,认为上帝用七天创造世界,人性有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佛教传统中,有七级浮屠、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佛者等等说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七”与人类起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民间文化中,“七”也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例如中国农历新年正月的第七天定之为“人日”。据晋代董勋的《问礼俗》记载,从新年的第一天到第七天,分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新年的第七天,民俗中要吃用七种时鲜蔬菜做的“七宝菱”,制作类似小人形状,被称为“人胜”的佩戴物。这一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活动便是“登高”,展现的是“人往高处走、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的憧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日”据说还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在从第一天到第六天,分别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六畜,到了第七天才完成造人计划,遂将这天设为人类自己的节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女娲造人”只是一个传说,但无独有偶,西方的神话故事中,人类的诞生同样与“七”有关。在西方“创世造人”的传说中,人类是上帝在第六天造出来的,比我们的女娲早了一天,第七天是上帝休息的日子。我们现在实行一周七天,据说就是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将中西方文化中“造人“的传说互相结合后不难发现,“七”包含了“生”的意味,人人渴望“生”,所以格外喜欢“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在传统民俗中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恋爱中牛郎和织女将会在天上的鹊桥相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规律而产生,有明确的坐标意义。而“七夕节”,除了与月亮勉强有点关系外,与其他天体均无天文上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能我们的祖先们觉得“七”与其他数字不一样,一年中第七个月的第七天一定是个神奇的日子。另外,晋代周处的《风土记》记载,女子在七月七日:“守夜者咸怀私愿”。进一步的理解,“七夕节”的另一层含义可能与人类生殖繁衍祈愿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七”与人的生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七”既然有“生”的意味,那也具有“死”的一面,在丧俗方面,时至今日,民间依然有“做七”的风俗。就是在人死后,从第七天起,亲属每隔七天设斋会祭奠一次,前后七次,“七七四十九天”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民俗的角度解释,认为这与逝者“转世”的迷信说法有关:人死后七天就会转生,每七天为一期,期满后会再降生,所以死后第七天要为亡者设立灵座。若第一期后未得生缘,则要再等—期,如此循环,七期为限,四十九天后除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七”在丧俗中的就有了特殊意义。《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有学者认为“七”是“王者”的代表,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设“七庙”,即《礼记·王制》中提到的:“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从中可以推测出先秦帝王对“七”的重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七”与自然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七”为何备受人们青睐还有一个相对科学的解释。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写道,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只要没有并发症,一般七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如果七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七的倍数,十四天或二十一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日节律”很可能是受太阳和月亮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阴历一个月是二十八天,期间存在四次潮汐,每次间隔七天。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所以人体“七日节律”也可以看成是潮汐律,这其实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七”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存在,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它都会伴随着我们一生,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宇亩的奇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