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圈】延安市枣园革命旧址

路遥远

<p class="ql-block">作者昵称:路遥远</p><p class="ql-block">拍摄器材:华为P40pro+5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园内树木葱郁。这里有多个窑洞院落,包括中央书记处小礼堂等建筑。这些窑洞分布在山坡上,错落有致,建筑风格具有陕北窑洞特色。</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3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迁住枣园办公后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一局派出精干参谋在枣园开设作战值班室,负责人为王政柱。</p><p class="ql-block">枣园作战室积极搜集日军和国民党情报,分析军事斗争形势,研究战局发展态势,编辑作战指令,全力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了解全国战况、制定战略部署提供依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动撤离延安,枣园作战室也完成其历史使命,工作人员遵照军委决定,分别随中央前委、工委、后委等转战陕北、执行新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机要局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1月,中央机要科随中央进驻延安。邓颖超、陈琮英、刘英、李金德先后担任科长。1942年4月4日,中央决定成立机要管理委员会,康生、叶剑英、王首道、李质忠担任委员。同时,组建中央机要局,康生兼任局长,李质忠任副局长,下辖中央机要科、军委机要科、情报机要科。1943年3月,中央决定取消中央机要局、军委机要科、情报机要科、合并于中央机要科,李质忠任科长。1944年10月改称中央机要处,中央机要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与各抗日战场和地下党组织之间的密码通信联系,机密、及时、准确地传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令及作战部署。</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央机要处随中央机关转移至晋西北,部分机要人员随中央转战陕北。1948年4月,中央机要处随中央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领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居住和办公。这里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决策过程。</p> <p class="ql-block">各个领导人的窑洞内陈列着当时的办公桌椅、床铺等简单的生活和办公用具。这些陈设能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领导人艰苦奋斗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旧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4年12月,周恩来由杨家岭迁到这里。为商谈废除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等问题,曾九次奔波于延安和国统区之间。抗日战争胜利后,和王若飞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经43天的艰苦斗争,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1月,由于国民党召开伪国大,一手关闭了谈判的大门,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南京撤回延安。</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3日,移住王家坪。18日,同毛泽东一起撤离延安,转战陕北。</p> <p class="ql-block">张闻天旧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张闻天曾先后在凤凰山麓、兰家坪、杨家岭居住。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干部教育部部长、马列学院院长等职。延安整风运动中,他带领调查团赴陕北绥米地区和晋西北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写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报告。在此居住期间,主要从事理论与政策研究工作,著有《中国革命纪事》等书。</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20日,由此去东北工作。</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旧居内摆放着他曾经使用过的书桌等物品,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到领导人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勤奋工作,指挥着中国革命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道的上方是毛主席、周恩来、张闻天、任弼时居住的窑洞,穿过这里便是朱德、彭德怀、刘少奇居住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迁到这里。在抗日斗争向国内解放战争转变的历史关头,他肩负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的重任,协助毛泽东处理军机大事,签发了《命令冈村宁次投降》等指示、命令。1947年元旦,发表《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务》的广播词。院中有一石刻棋盘,工作之余常与工作人员对弈。年届六旬不觉老,被人们誉为"青年领袖"。</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由此撤离延安。枣林沟会议后任中央工委副书记,前往华北地区。</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旧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德怀是1943年9月从前线回到延安,10月由杨家岭移住枣园。彭德怀在此居住期间,积极协助毛泽东、朱德等指挥华北战场,并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代表中央军委起草了许多重要电文。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彭德怀与中央军委制定了保卫延安的战略部署,挫败了国民党突袭延安的阴谋,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47年3月2日,彭德怀为方便与毛泽东、朱德等研究部署党中央西北战争的作战方针,从枣园移住王家坪。</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旧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3年1月,刘少奇由杨家岭迁到这里。他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参加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七大",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毛泽东思想作了系统的阐述。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他主持中央工作,根据时局变化,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撤离延安。枣林沟会议后,任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前往华北地区。</p> <p class="ql-block">枣园革命旧址是延安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它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记忆,对于人们缅怀革命先辈的功绩、传承延安精神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