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红包的渊薮</b></p><p class="ql-block"> 红包,顾名思义是额外所得的钱财。过去在家里(<b>也只有在家里)</b>,长辈对晚辈才有的红包是感情的抚慰。晚辈给长辈的额外所得属于孝敬,不是红包。此称呼不能搞错,否则会惹恼严厉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作为额外所得,红包的含义一直被模糊着,以致跌到令人恶心地步。先是老板在年底拿给伙计们的红包。那是赏赐,需要辛苦一年的伙计们感恩戴德。明明是月月该付的辛苦钱,却截头去尾地攒在岁末年尾再给。这就是柜上的虚伪与狡黠。</p><p class="ql-block"> 逢年过节,长辈的红包还在给,儿孙们却早已不屑一顾。儿孙们生存环境的红包往来令人悚然。红包演变成对强者的供奉,而非情感之爱抚。</p><p class="ql-block"> <b>在想:行贿和索贿谁是先有者?或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b></p><p class="ql-block"> <b>回答:先有行贿者。行贿者滋养了受贿者。受贿衍生成习惯也就开始索贿。索贿是行贿和受贿的私生子。</b></p><p class="ql-block"> 明代的文学家宗臣在《报刘一丈书》一文中,描绘自己曾经为仕途而向权臣行贿的猥琐模样:“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金”。不止如此,行贿者还被安排在马厩等候权势者召见。</p><p class="ql-block"><b> 一个正常人何为忍受如此下作的境况?是贪求出人头地的欲望,使然。</b></p><p class="ql-block"> 在太多求仕途的行贿者滋养的环境下,明朝这位一言九鼎的重臣索要钱财之数量也水涨船高。连他家的门人都对百十银,嗤之以鼻。</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篇几百年前,描写行贿和受贿双方心态的文章,不禁使人哑然失笑。古人与今人何其相似乃尔。记得鲁迅说过“对索要金牛者,不但金老鼠,连死老鼠都不给”。</p><p class="ql-block"> <b>鲁迅先生逝去的很早。胡先生一直优雅地活着。</b></p><p class="ql-block"> 宗臣后来明白,一切都起源于自己的欲望。生活是一种常态,荣华富贵不是必然的目标。“上下相孚,才德称位”是见仁见智的社会现实,与官位升迁并无瓜葛。</p><p class="ql-block">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 宗臣坦言:人生有自己的规律,我只求坦然安分。<b>在此感谢作者的人生感言。当然,还有他心中的乡愁。</b></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确有太多的人心事繁重,欲壑难填。就官场而言,做多大的官才是官?就钱场而言,有多少钱才是钱?就房产而言,住多大房子才是仙?为追求欲望实现,他们创造出开山破土之法:行贿。</p><p class="ql-block"> 在此,不要再争论行贿和受贿孰先孰后。<b>没有个人锲而不舍地实现欲望的追求,自己口袋里的钱不会跑进别人腰包,或者刚睡完自己男人又爬上别人床榻的女人。</b></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前几年,网上热议北京一家医院发生的流血事件。在细读粉丝评论时,感到内心隐隐作痛。许多粉丝罔顾是非,竟把舆情泛指的红包问题扯进刑事案件而乱言其他。</p><p class="ql-block"> 发生在医患间的红包丑态,首先来自患者的从医欲望:挑选医生,优先住院,选择病房,优先手术,苛求护理等等。一些有钱有权人挥金如土,到医院就医,先要寻到中人以谋求特殊待遇。也有些人凑钱也要鼓着肚子说气壮话,追求个人目的,把医院搅糊成利益交换的渊薮。无数双手在渊薮里浑水摸鱼,最后的鱼儿到哪里去了?投放者把责任一股脑扣地在医生头上。</p><p class="ql-block"><b> 当然还有索贿者。索贿者是直接犯罪,不过要有证据。</b></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假设:大家都按部就班地面对医院,面对疾病,面对死亡,面对社会,面对生活,人们之间的关系会简单许多。<b>那些总试图突破社会秩序,无节制地扩展欲望的人是低俗和卑鄙的标识。他们拿出的红包是毒药。</b></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如约而至。长辈给儿孙们准备的红包虽然菲薄,但是情感殷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过年好”</b></p><p class="ql-block"> 刚过阴历二十三,街头便传来稀稀落落的鞭炮声。一年一度的春节羞答答地出现在天边了。这些冒着违规违法的放鞭人好大的胆子。不过无论好坏,许多事都是胆子再大一点后做出的。今年不同,社会管理更加严苛。鞭炮声只能响起在梦里。我对没有鞭炮声的春节,深表遗憾。</p><p class="ql-block"> 春节年年都有。春节的吉祥话年年都要说。“过年好” 三个字是人们大年初一的首席见面话,也是整个春节期间最有代表性的吉祥话。</p><p class="ql-block"> 初一早晨。守岁一夜的人们踏着满地鞭炮碎屑,走出家门。中国式的传统拜年开始: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亲朋;初三赶庙会;初四打补丁(继续看朋友)。人到,礼到,话道。</p><p class="ql-block"> 拜年过程中,人们相互说的第一句话,一定是“过年好”。拜年的程序自中国人形成阴历新年的传统以来,亘古未变。“过年好”三个字在拜年的吉祥话里,一直是唯一。</p><p class="ql-block"> “过年好”是在新一年到来时,人们相互的勉励,相互的祝愿。在村头,在街头,在电梯里,在卧室门口,甚至是刚刚睁开睡眼的夫妻,所有看到的人都要递过这三个字。</p><p class="ql-block"> “过年好”最有意思的是“过”字。细细品味它的含义:不管过去的一年如何,过了这个年一定都会好起来。</p><p class="ql-block"> “过年好”——过了年就好。好事不怕多做,好话不怕多说。老人们讲,拜年要拜到正月十五。请大家憋足了劲,向爱人,向孩子,向父母,向亲朋,向一切春节见到的陌生人送出这句吉祥话——“过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