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二零二五年一月十八日》</p>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学名:Aegithalos glaucogularis)是长尾山雀科、长尾山雀属小型鸣禽。银喉长尾山雀体型非常小。头顶黑色,具浅色纵纹,头和颈侧呈葡萄棕色,背灰尾长,黑色并具白边,下体淡葡萄红色,喉部中央具银灰色斑。嘴短而细小,发黑色。有长且凸形的黑尾,下体呈淡粉色,似沾了葡萄酒粉红色。</p>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体长13-16厘米的中型长尾山雀,雌雄同色。嘴细短为黑色。虹膜深褐色。头顶至后枕两侧为黑色,中央冠纹污白色,额、眼先、颊和颈侧污灰白色,浅色羽毛常微沾葡萄酒粉红色。上体背至尾上覆羽为灰蓝色。翅灰褐以至黑褐色,内侧飞羽的羽缘较淡。下体须、喉污白色,喉部中央有一银灰色块斑,胸部淡棕色,腹、两胁、尾下覆羽浅葡萄酒红色。尾长超过体长,黑褐色,最外侧3对尾羽具白色楔状端斑。脚棕黑色。亚成鸟下体色淡,胸棕色。幼鸟似成鸟,但常具粉色眼圈,头顶、耳羽及背部褐色,喉部及胸部酒红褐色。附跖灰黑色。</p>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是常见的森林鸟类之一,多栖息于山地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在中国辽宁东部山区的落叶松林中较为常见,冬季或迁平原;在浙江一带,银喉长尾山雀则多生活在柳树、松树、茶树或竹林间;在新疆伊犁地区,它们繁殖季节活动于针叶林和海拔1000米以上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内,冬季在针叶林中亦可见,但多数下降到河谷次生林一带。</p>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秋季成小家族游荡,至冬季可汇成多达100只的较大群体;在气温低于20℃的冬夜,它们通常蜷缩在一起成群栖息,以减小热量散失(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在略高于40℃的水平)。银喉长尾山雀的过冬群主要由一个家庭单元外加一些额外的个体组成,整个群体会维护一片区域。它们虽很小巧,但若为了保护巢区和幼雏攻击入侵者,则异常凶猛。有研究者观察发现,在银喉长尾山雀营巢期间,若沼泽山雀飞到那株树或其附近取食,长尾山雀会即行撵啄。</p>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行动敏捷,来去均甚突然,常见跳跃在树冠间或灌丛顶部,有时还像鹟类一样,掠食空中飞行的昆虫。秋季成小家族游荡,至冬季可汇成多达100只的较大群体;繁殖期成对活动。长尾山雀虽很小巧,但若为了保护巢区和幼雏攻击入侵者,则异常凶猛。在观察沼泽山雀孵卵期间,研究者们曾发现银喉长尾山雀和沼泽山雀有斗争现象,当沼泽山雀出巢飞到长尾山雀正在营巢那株树或其附近取食时,长尾山雀即行撵啄沼泽山雀,而有时当长尾山雀飞到沼泽山雀营巢的树干上啄去落叶松树皮作为营巢材料时,正在孵卵的沼泽山雀闻声即出,急行驱逐,如此争达3日之久,最后沼泽山雀终因不敌长尾山雀雌雄同时攻击而弃巢。</p>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主要啄食昆虫;在中国东北地区,除少量蜘蛛和小形蜗牛外,95%以上是昆虫,包括落叶松鞘蛾、天蛾、尺蠖等危害森林的害虫;在秦岭、大巴山地区和四川西南与云南西北部等地,食物中昆虫所占比例都在90%以上,包括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及其它昆虫,也有少许植物。</p> <p class="ql-block">每窝产6-8枚卵,呈粉红白或纯白色,具红褐色斑点。卵平均大小为15毫米×12毫米。</p><p class="ql-block">卵产完后,由雌鸟单独坐巢孵卵。此时雌鸟很少呜叫,而雄鸟则常飞到鸟巢附近鸣叫,雌鸟闻声而出,偕同雄鸟飞去取食,然后再伴随返回,待雌鸟入巢后,雄鸟再离去。也见有雄鸟衔食喂雌鸟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卵经13天孵化出雏。刚孵出的雏鸟全身裸露,呈粉红色,两眼紧闭。第7天开始睁眼,体上各羽域亦开始明显可见。雌雄鸟均担任育雏工作,育雏期为15天,第16天雏鸟离巢。雏鸟离巢后,先由亲鸟在巢区内领飞,习飞多次后才随同亲鸟飞离巢区。</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欣赏点赞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