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h1><br></h1> <p class="ql-block"> 说“邂逅”,是因为俄亚之行纯属偶然。</p><p class="ql-block"> 从亚丁景区出来,已是午后一点左右,我们驱车沿泸亚线前往泸沽湖。结合地图和网上驴友经验,我们选择走全程280公里的泸亚西线。由于大部分是省道、县道、甚至是乡道,眼见天色已晚,却才走了一百二、三十公里,在一个三岔路口问路时顺便问了可投宿的地方,这样我们就来到了俄亚。</p> 从三岔路口到俄亚约五公里,路况较差,不少地方仅容一车通过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迷茫的我们问了几个老乡,但感到双方都不太懂对方在说什么,于是求助警察</div>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热情耐心的李警官,他不仅仔细介绍了当地的情况,还考虑到我们明天的行程中有些路段人烟稀少,甚至还要经过一段没有网络信号的原始森林(无法导航),便非常详细地告诉我们路上应该注意的地方。 <p class="ql-block">为人民警察点个大大的赞👍👍👍</p> <div><br></div><div><br></div><div>回来后在地图上复盘从俄亚到屋角乡路段情况</div> <p class="ql-block">短短的一段路,我们经过了纳西族、彝族、蒙古族、藏族、摩梭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p> 行走在大山之间,有时候我们只能靠路边的牌子来确定自己所在的地方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div> 安顿好食宿,便上网了解俄亚。不查不知道,一不小心,我们竟然来到一个不太为外界所知的宝藏之地。</div><div><br></div><div><br></div> 俄亚,全称为“俄亚纳西族大村”,处于云川两省丽江、中甸、宁蒗、稻城、木里5县的交界处,是典型的“鸡鸣两省五县”之地。四周被重重的高山和金沙江、无量河、龙达河环绕,海拔在1900米左右,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保留了完整的民俗与建筑,成为中国众多村落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 <div><br></div><div> 俄亚大村纳西族古寨,是纳西族最早聚居的地方,也是目前最大、最集中的纳西族村落,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保留着最原始的建筑群,有世界罕见的蜂窝状建筑群。<div> 纳西族居民以石料垒墙、白土盖顶建设的平顶楼,形成了全国都非常少见的蜂窝形建筑群。整个村子200多户人家的房屋建成一体,依山而建,巷道蜿蜒。房屋间留有可供人畜通行的通道,各户房屋错落有致,彼此相连,鳞次栉比,远远看上去形似蜂巢,十分壮观。</div></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土司旧居是个单独的所在,和村里其他房子有明显区别:以砖瓦为主,配以少量石头,且整体看起来做工更细致。</div> 土司旧居旁长着许多仙人掌,鸡蛋般大小的果实,熟透后味道清甜,非常可口。 <div><br></div><div><br></div><div> 一般村民的房屋结构全部为木材和石头垒成,使用的石块砂石就地取材。房屋一般为三层,最底层为畜厩,中间一层为主屋,厨房大多也在这一层,最上层为土掌,用于晾晒谷物和纳凉。<br></div> <div><br></div><div><br></div>当地人的厨房:当中是火塘,锅放在火塘的铁架子上,家人则围着火塘吃饭。虽然有些简陋,但一家人围坐一起,和和美美,日子倒也红红火火。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坡陡巷窄,骡马成了当地主要运输工具 <div> </div> 水泥桥连接着外面的世界 <div><br></div><div> 在古寨,相邻的院墙都有简陋的木梯,从一户人家走进去,就可以走遍全村。</div> 一根独木梯便可登堂入室,甚至走遍全村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民居之间户户相连,许多相邻的建筑共用一面墙,屋顶平台高低错落,前一户的屋顶常为后一户的院落或晾晒场所</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在俄亚大村,随处可见纳西族人的图腾和信仰。屋檐下挂着红黄两色幡条,屋内挂有风干的牛头,墙壁上绘有猛虎图画。这些图腾和信仰,不仅体现了纳西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也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纳西族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与传承,至今依然焕发着生命力。</div><div> 纳西族有自己的文字——纳西东巴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纳西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所以,东巴文被称之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俄亚村民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小麦、玉米、青稞等作物。苎麻是当地传统服装的原材料</div> 傍晚时分,几个村妇在河里翻洗浸泡着的苎麻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以下图片皆由李警官提供</div> 至今仍在使用的水磨坊 古老的榨油工具,只是现在几乎没人用了 <div><br></div><div> 猪膘肉,将宰杀后的生猪去内脏、剔除骨头,用盐巴、花椒等撒在腹腔内,将猪缝合,风腌成完整的腊猪,外形颇似琵琶,故又称“琵琶肉”,口感肥而不腻,色、香、味俱佳,是俄亚人的传统美食。</div> 做猪膘肉剩下的,都进行各种腌制、风干,是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餐桌上的佳肴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俄亚大村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婚姻制度——伙婚。(下图为百度截图) </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俄亚大村也在逐渐融入现代社会。现代化的学校拔地而起,不仅为俄亚的未来发展储备良好的生产力,同时,新的学校和传统的俄亚古寨一河之隔,构成了一幅你看我慢慢长大,我陪缓缓你变老的和谐画面。</div><div><br>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介绍古寨习俗,获得了大量关注。他们通过直播销售农产品和山货,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这种现代与传统的交融,让俄亚大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br> 总之,俄亚纳西族大村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古村落。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纳西族古老文化的厚重与深邃,也可以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br><br> 行程匆匆,唯有希望再见,希望更多人能看到、体验到大凉山深处的这处宝藏,也愿俄亚和纳西族村民们能永葆淳朴、美丽。<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