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坦克七连大事记(上)——38集团军坦克六师21团史话

鲁冰花茶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英雄坦克七连大事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孙长春</b></p><p class="ql-block"><b>内容提要</b></p><p class="ql-block"><b>1.引言</b></p><p class="ql-block"><b>2.战争年代</b></p><p class="ql-block"><b>3.建国以来</b></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翻阅坦克第六师的历史,还是溯源21坦克团辉煌岁月,都绕不开新四军四师及直属骑兵团的历史沿革。在全师一百多个连队中,唯有21团坦克7连是一个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的红军连队。</p><p class="ql-block"> 这支队伍就是当年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的“三件宝”(《拂晓报》、拂晓剧团、骑兵团)之一骑兵团3大队的传人。她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又是一个凝聚战友情深的家庭,这个大家庭中通过几代人共同的艰苦奋斗、忠于职守、出色的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连队的历代指战员在这里度过了我们人生旅途中最值得骄傲的那段军旅时光。</p><p class="ql-block"> 时值建连87周年之际,为了永远铭记历史,连史大事记记叙了,英雄连队从1938年组建至今的历史瞬间。现在把它呈献在连队的老战友们的面前。让这些美好的历史瞬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之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引言</b></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入平津、占领华北,8月13日又进攻上海。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战的压力下,8月22日,蒋介石同意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0月12日,同意将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p><p class="ql-block"> 经过整编,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相当于4个旅),10个团,10329人,枪支6200支。在以后不长时间里,新四军又组建了几支新的部队,其中由彭雪枫领导、活动于淮北地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彭雪枫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07.9.9—1944.9.11)</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 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14.10.5-2015.9.3)</b></p> <p class="ql-block">  坦克7连组建于抗日战争初期腥风血雨的1938年,前身是新四军游击支队警卫连。1938年,由山西临汾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张震同志带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手枪班和冲锋枪排组成。1938年10月2日,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警卫连侦察排。</p><p class="ql-block"> 1938年12月底,连队前身一部由新四军游击支队警卫连侦察排扩编为侦察连。1939年11月2日,改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特务团1营2连。1940年6月27日,改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特务团1营2连;1941年2月18日,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特务团骑兵连。</p><p class="ql-block"> 1938年12月底,坦克7连前身另一部由豫南红军游击队在河南竹沟镇组建为新四军游击支队2团2营5连,1939年11月2日,改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2团2营5连,1940年6月27日,改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第14团2营5连。</p><p class="ql-block"> 1941年2月18日,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骑兵连。1941年8月1日,坦克7连前身两部合编为新四军四师骑兵团第三大队,展广蕴任大队长(原65军副政委),李宣化任指导员(原兰州军区政委)。</p><p class="ql-block"> 1945年11月10日,改隶为华中野战军9纵骑兵团。1946年6月,改隶为山东野战军9纵骑兵团。1947年1月21日,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骑兵团。1949年1月2日,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直属骑兵团。1949年2月9日,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直属教导师骑兵团。1949年7月15日,改隶为皖北军区骑兵25团1营3连。</p><p class="ql-block"> 1952年5月10日,与战车独立第6团合编,改隶为新的战车独立第6团自行火炮连,进驻河南商丘。1953年3月24日,改番号为坦克独立第6团自行火炮连,6月,移驻江苏徐州贾汪。1954年4月,在坦克独立第6团编成内参加二次入朝作战,改称志愿军坦克独立第6团自行火炮6连,1958年7月18日从朝鲜撤回国内,恢复番号坦克独立第6团自行火炮6连,移驻河北怀安县柴沟堡,转隶北京军区装甲兵。</p><p class="ql-block"> 1959年,移驻北京周口店(现北京房山区窦店镇)。1961年2月,改编为坦克独立第6团坦克5连。1962年12月,移驻北京市昌平县南口镇北山坡(原军委工程兵第51师营区)。1965年6月,移驻南口镇马坊村。1968年9月,改隶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第六师坦克第6团。1969年9月,改编为坦克第21团3营7连。1998年,番号改称为装甲第21团坦克3营7连。2017年4月,调整改编为合成六旅合成3营坦克5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战争年代</b></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30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在武汉的中共中央代表团“针对徐州失守后,河南将迅速陷入敌手,我应准备向豫皖苏鲁四省发展”。不久,毛泽东电示彭雪枫立即前往河南。抗战爆发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1月下旬,彭雪枫交代了八路军临汾兵站等项工作,告别了朱德、刘少奇、杨尚昆、张震等人,途径侯马、风陵渡、郑州、信阳等地于25日到达武汉,向中共中央长江局报到。</p><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15日,周恩来主持长江局会议决定,在长江和黄河之间设立一个军区,下设苏鲁边、皖北、豫东、豫西4个军分区。彭雪枫加入中共河南省委及新四军第4支队军政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军区工作。3月中旬,在山西临汾的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总务科长兼参谋张震遵照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将办事处人员一分为二,一部由北方局分配工作,一部由张震带领办事处手枪班和由129师教导营调来的长征战士组成的冲锋枪排,共计31人。南渡黄河,经信阳,到达竹沟镇(河南确山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竹沟镇</b></p> <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27日,中共中央长江局任命彭雪枫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兼政委,张震为参谋长。10月12日,在河南西华县北的杜岗村进行了统一整编,新四军游击支队分别由彭雪枫、张震率领的373人;肖望东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先遣大队300余人,吴芝圃率领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合编,全支队共1020人,除司政机关外,下辖3个大队(1大队长肖望东、2大队长滕海清、3大队长吴芝圃)一个直属连。张震带领办事处手枪班和冲锋枪排扩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警卫连侦察排。</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14日,彭雪枫率领整编后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挥师淮阳,挺进日伪军统治的敌占区。10月26日,到达淮阳东北50里的窦楼地区,27日早饭后,突然响起枪声,侦查员报告日军100余人向我进攻。彭雪枫、张震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1大队在村南马菜园以阻击敌人,2、3大队东西包抄,战斗很激烈。3大队副大队长吴守训一枪将敌指挥官击毙,敌见三面被围,指挥官毙命,便向西南撤退逃跑。游击支队挺进豫东敌后的第一战——窦楼(河南淮阳县)遭遇战,首战告捷,击毙日军林津少尉以下10余人,戳穿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游击支队短时间内迅速扩大,1938年12月底,在鹿邑县白马驿进行整训,游击支队进行了2次改编,组建1团(1大队)、2团(2大队)、1个独立营(3大队)和直属队,全支队此时已达3412人,步马枪2321支,轻机枪30挺,重机枪1挺,手提花机关枪9挺,马254匹。连队前身一部由新四军游击支队警卫连侦察排扩编为侦察连,前身另一部由豫南红军游击队在河南竹沟镇组建为新四军游击支队2团2营5连。之后,挥师夜袭芦家庙,一路向东发展,打击永城、萧县、宿县日伪军。进军淮上,建立永(城)南,涡(阳)北为中心的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15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划归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领导。11月2日,新四军军部指示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第6支队。我连改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特务团1营2连;前身另一部新四军游击支队2团2营5连,改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2团2营5连。</p><p class="ql-block"> 1940年6月27日,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电令,黄克诚率八路军344旅、新编第2旅、以及八路军2纵纵队部、教导营共1.2万人到达涡阳县新兴集,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我连前身新四军第6支队特务团1营2连改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特务团1营2连;前身另一部2团2营5连改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第14团2营5连。</p><p class="ql-block"> 1940年11月17日,八路军第4纵队在板桥集设伏,反击分路向宿县、蒙城、涡阳、怀远进攻之敌。特务团1营2连战士陈金富将苏制转盘机枪架在弹药手李鸿立的肩膀上,将日本昭和十四年2月制造的日军98式385号轻型轰炸机击落,坠落在蒙城石子山,驾驶员等3人当场毙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日本川崎98式轻型轰炸机 </b></p> <p class="ql-block">  <b>苏制捷格加廖夫DP式7.62轻机枪</b></p> <p class="ql-block">  1941年2月18日,八路军第4纵队奉中央军委命令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下辖10旅、11旅、12旅和萧县独立旅。我连由特务团1营2连改编为特务团骑兵连,另一部原第5旅第14团2营5连改编为11旅32团骑兵连。</p><p class="ql-block"><b>新四军第四师领导</b></p> <p class="ql-block">  1941年9月5日,因新四军第4师10旅在豫西反顽斗争中损失较大,根据华东局和军部批准,新四军第3师9旅与新四军第4师10旅对调,旅团番号不变(1941年1月25日,八路军五纵1、2、3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下辖7、8、9旅)。这样新四军第4师,就变成下辖9旅、11旅、12旅。</p><p class="ql-block"> 1941年8月1日上午,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淮宝县岔河镇(今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成立。前身特务团骑兵连和11旅32团骑兵连,两部合编为新四军4师骑兵团第三大队,展广蕴任大队长,李宣化任指导员。初创时,骑兵团仅3个大队,不足400人,200匹马。</p> <p class="ql-block">  <b>从左至右分别是,1大队指导员亚冰,5大队大队长吴先觉,5大队指导员王孟凡,1大队大队长程朝先,3大队大队长展广蕴,3大队指导员李宣化。</b></p> <p class="ql-block">  1942年1月,骑兵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周纯麟任团长,康步云任政委。针对骑兵团成立后暴露出的作风、纪律、战斗力等问题,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整训。买战马,打造雪枫刀,建立规章制度,进行战术训练,在1942年夏,泗县麦收保卫战中,骑兵团初露锋芒,取得三战三捷的战绩,打出了骑兵团的威风。</p><p class="ql-block"> 1942年11月13日,日伪军对我淮北地区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扫荡”,从11月15日开始,骑兵团在4师编成内参加了为期33天的反“扫荡”战斗。大小战斗10余次,毙伤日伪军100余人,俘虏日伪军90余人。</p><p class="ql-block"> 1943年2月13日,日伪军对盐阜地区进行“扫荡”骑兵团三大队参加山子头战役,一天时间连打三个胜仗。</p><p class="ql-block"> 1944年8月19日,根据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指示,新四军第4师各部挥师打回津浦路西,越过津浦路,首战小朱庄,全歼守敌1800余人,骑兵团劈死敌纵队司令王传绶及以下200余人,俘虏敌副司令王忠鼎以下1040人,打开了西进大门。</p><p class="ql-block"> 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4师第9旅25团,11旅32团和骑兵团,对盘踞在河南夏邑县八里庄大圩子国民党顽军28师82支队李光明部发起进攻,此战,骑兵团俘虏敌28师82支队长李光明以下官兵128人,毙敌85人,伤敌20人。在战斗即将结束时,师长彭雪枫从高处观察战场时,不幸被流弹打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1944年9月13日,中央军委电令,任命新四军3师副师长张爱萍为新四军第4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1944年10月7日晚,为尽快打通与陇海路北八路军南下部队的联系,新四军第4师韦国清副师长和张震参谋长,决定,对活动在砀山南部地区的胡式如(胡塞儒)指挥的苏鲁豫皖挺进纵队第18支队进行清剿。战斗打响后9旅25团、26团从南向北攻击,骑兵团1、3大队迂回到北面陇海路上,阻敌北逃。此战,苏鲁豫皖挺进纵队第18支队大部被歼,俘虏该纵队第18支队长杨昆山,副支队长王正杰以下700余人,3大队3区队副区队长苗福昌带队还抓获苏鲁豫皖挺进纵队司令胡式如(胡塞儒)。骑兵团得到了指挥部的表彰,奖励20万元。</p> <p class="ql-block">  1944年10月13日,骑兵团配属新四军第3师7旅共7个团的兵力,发起安徽涡阳北保安山战役,围剿国民党顽军暂编第1军王毓文指挥的骑8师。10月21日,骑兵团在窦楼指挥所,各大队前来受领追击南逃之敌任务后,在河南永城与安徽涡阳交界的麻琢集与敌骑8师相遇,正是这个骑8师,使我4师1941年3月的反顽战斗中蒙受重大损失,许多战友牺牲在他们手里,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这是一场骑兵对骑兵的拼死搏斗。由于我们的马刀比敌人马刀长10公分,往往是我们先敌刺中敌人,曾经骄横一时的敌骑8师被我骑兵团追击三百里,被歼2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1945年3月,3大队副大队长孟昭贤率3大队到达河南夏邑县,开辟新的解放区。对盘踞在此的伪总队刘砀珍部进行清剿,此仗,缴获步枪20支,盒子炮20多支,活捉了伪总队司令刘砀珍,夏邑县三区政权迅速建立起来。</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21日,骑兵团参加宿南战役,负责任集打援,此战,骑兵团1、3大队俘虏伪第15师57团2营长以下500余人,收缴步枪500余支,轻机枪13挺,各种弹药2万余发。</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华东局指示,新四军第4师开始向津浦路徐(州)蚌(埠)段沿线及两侧敌伪据点和城镇发起攻击,参加对日最后一战。8月19日,攻克泗县县城,20日,拔除宿县西南孙疃集据点,俘敌伪第15师师长以下600余人,缴获各种炮7门,轻重机枪24挺。直逼宿县,兵临怀远城下。</p><p class="ql-block"> 1945年11月10日,奉中央军委命令,组建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谭震林任政委,下辖6、7、8、9共4个纵队,每个纵队辖5个团,总兵力4万余人。其中,第9纵由淮北地区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32团,12旅34团、36团,睢宁独立团和骑兵团组成。由兼任4师参谋长的11旅旅长张震任司令兼政委,饶子键任副司令,姚运良任参谋长,王学武任政治部主任,新组建的9纵队下辖第73、75、77、79、81团和骑兵团,共5个步兵团加1个骑兵团。1945年12月20日,在安徽省灵璧县东北的高楼举行了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成立大会。骑兵团团长兼政委周纯麟带领部分指战员出席了大会。</p> <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4日,骑兵团会同兄弟部队参加陇海路东段破袭战,前出徐州飞机场东边的大刘庄完成阻敌增援任务。受到华中野司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1946年6月,华中野战军电示,第9纵队直接归属山东野战军陈毅司令员指挥。于是,骑兵团便在9纵编成内,变成山东野战军部队。</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27日,骑兵团参加朝阳集战役,阻敌东援。7月28日,敌60旅大部被歼,骑兵团迅速出击一举将逃敌全部歼灭,缴获山炮2门,炮弹10余箱,子弹1000余发。</p><p class="ql-block"> 1946年8月。参加泗县战役,完成岳圩子渡口阻击战和李口阻击战。后又参加两淮保卫战,清剿顽敌,巩固后方。</p><p class="ql-block"> 1946年11月,9纵直属骑兵大队编入骑兵团成为第9大队。1946年12月,在宿北战役中负责宿沭公路来龙庵一线阻敌。</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2日,骑兵团参加鲁南战役,在南线阻敌整编第11师、74师、83师北犯。此役,主力部队先后在峄县、枣庄地区歼敌整编第26师、51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共53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8日,为牵制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大举进攻,野司抽调骑兵团1、3大队组成淮北挺进支队,转战敌后,掩护主力调整部署,在宿迁北部的皂河与窑湾,睢宁,泗洪开展游击战,牵制敌人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历时103天。</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下辖1、2、3、4、6、7、8、9、10(没有4纵)和特种兵纵队,再加上在苏中、苏北的11、12纵队,共27万人。鲁南战役结束后,鉴于缴获大量特种装备,决定组建特种兵纵队,陈锐霆任纵队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21日,骑兵团划归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建制。</p><p class="ql-block"> 1947年2月3日,骑兵团参加莱芜战役,执行阻敌任务,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以伤亡88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前进指挥所,2个军部(整编师),7个师(整编旅),计5.6万余人,取得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13日,参加孟良崮战役,骑兵团按照特纵命令先期到达莒南县东南的朱苍侦察敌情,后向坦埠以东夏蔚地区范家庄开进,在孟良崮东南的临沂阻敌增援。</p> <p class="ql-block">  1948年6月,参加开封战役,按照野司命令,骑兵团6月13日攻占鱼台县城,在攻取开封期间,骑兵团会同兄弟部队一起嵌入定陶、曹县、民楷、考城地区,阻敌邱清泉兵团西援开封,开封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我军在解放战争中攻取的第一座省城,政治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 开封战役后,骑兵团袭击宁陵,警戒商丘,后又参加睢杞战役。这时的骑兵团已下辖1、3、5、7、9共5个骑兵大队加1个机炮大队,全团发展到1500余人。</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参加淮海战役。战役发起前,骑兵团由华东野战军直接指挥。在驻马店以东地区布防负责监视黄维兵团动向。淮海战役发起后,黄维兵团从驻马店出发,出周家口、经太和、阜阳、到浍河以南的南坪集地区,骑兵团一路尾随其后,随时将情况上报到华东野战军司令部。11月23日,在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中,野司突然命令骑兵团攻占汝南埠,切断了黄维兵团从确山经正阳至阜阳后方补给线。</p> <p class="ql-block">  <b>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骑兵团参加淮海战役</b></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月6日,杜聿明集团被华东野战军包围34天后,国民党徐州“剿总”所属的战车独立第1团部署在“剿总”指挥所陈官庄,我军发起总攻后,敌战车独立第1团1营副营长吴秀章企图带队突围,华东野战军司令部高度重视,命骑兵团迅速拦截。1949年1月9日,从早上8时到晚20时,骑兵团1、3大队追击敌坦克12小时,行程100余里,缴获敌美制M3A3坦克6辆、上有平射炮6门,重机枪18挺,汤姆式冲锋枪13支,加拿大冲锋枪1支,子弹4万余发,还有成捆的钞票等,坦克上的43人全部被俘。创造了“骑兵打坦克”的传奇战例,骑兵团为淮海战役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b>  美制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敌坦克被擒现场</b></p> <p class="ql-block">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支英雄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立时,只有3个大队,300多人;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到4个骑兵大队、1个步兵大队(营),700多人;解放战争时期,发展到5个骑兵大队、1个机炮大队,达2000人,度过艰苦岁月,历尽千辛万苦,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49年1月12日,骑兵团奉命脱离特种兵纵队建制,直属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称为华东野战军直属骑兵团,开往萧县西北陶楼地区休整。之后,华东野战军成立直属教导师,骑兵团奉命归该师建制,称为华东野战军直属教导师骑兵团。</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9日,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组织和番号,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整编后的第三野战军,骑兵团老首长张震任参谋长,所属部队编为4个兵团,15个军,2个纵队,共计58.1万余人。骑兵团改称第三野战军直属教导师骑兵团。</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0日,发起渡江战役,骑兵团奉命归中突击集团7兵团指挥。26日,骑兵团从芦江以西李家墩出发,随7兵团在泥蚁坝渡过长江。骑兵团渡江后,从荻港到繁昌后,稍事休息,立即沿南陵、宣城、十字铺(广德县北部),向长兴、吴兴、安吉疾进。5月11日,第三野战军直属教导师电令骑兵团归建。遂掉头北上,于5月15日到达无锡以东的新安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骑兵团参加渡江战役</b></p> <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23日,为统一全军骑兵部队番号,改称第三野战军直属教导师骑兵第25团。6月10日,骑兵团在上海郊外岗镇整训,7月7日,骑兵团参加了上海庆祝解放、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大游行,三野特纵调坦克、装甲车、榴弹炮、汽车、骑兵组成组织了解放军入城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骑兵团通过外白渡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解放入城式</b></p> <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6日,骑兵团从南京渡江北上,乘火车抵达安徽宿县,奉命归属皖北军区阜阳军分区指挥。执行皖北涡阳、亳县、蒙城一带剿匪任务。9月1日,骑兵团移驻亳县县城,骑兵团正式更名为骑兵25团。截至9月底,境内大股土匪基本肃清,先后歼灭土匪6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11日至25日,骑兵25团奉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命令进行整编,团原有的1、3、5、7、9大队和机炮大队,共计6个大队。整编为4个大队加机炮大队,整编方案是,1大队由原1大队为主编成;2大队由原5大队为主编成;3大队由原3大队为主编成,4大队由7、9大队为主编成;机炮大队基本未变。</p><p class="ql-block"> <b>请继续观看(下):</b></p><p class="ql-block"><b> 三、建国以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