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元月12日,与一茜同晓龙、朱静再次到永靖炳灵居。第二日上午,在向阳码头乘船去参观炳灵寺石窟。去年8月末的一个周日,曾来石窟看过一次,上次主要看的是普窟,这次的重点是参观特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之前的美篇介绍过,炳灵寺石窟开凿于西晋初年(约3世纪),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最早称为唐述窟。唐朝称为龙兴寺,宋朝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是藏语“十万佛”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灵寺石窟有上下四层,存有窟龛183个,大部分作为普窟开放,特窟开放的有5个,此次我们参观了所有的普窟并把重点放在5个特窟上。当日上午10点多,我们从炳灵居出发, 约10 分钟左右的车程,抵达向阳码头,从这儿乘船,溯流而上,由刘家峡水库进入黄河河道,河道右岸,山石嶙峋,野鸭成群,此为炳灵石林,其侧即为石窟,石窟位于黄河洄水湾之西岸崖壁之上,也正是因为此处地形险奇,位置隐僻,所以石窟受到的人为破坏少,至今日保存仍然比较完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乘船约二十多分钟抵达石窟,登岸之后,石窟研究院的小黄带领我们参观,详细讲解了普窟的情况。之后,她将我们交给一位穿白色羽绒大衣的女子,权称她为"小白”吧。小白带我们参观特窟。前面说过,炳灵寺石窟开放的特窟有5个,两个是位于炳灵寺大佛佛首之上的信3业的169窟和172窟,3个是位于下面的33、36、38窟,这5个窟参观下来,套票每人是530元。特窟中最精彩的无疑是169窟,该窟位于石窟的标志性大佛的佛首之上,距地面有七十多米,有狭窄陡峭的木梯可达。169窟是一个天然石洞,宽近30米,高15米,深近20米,此佛窟有中国佛窟最早的明确纪年,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又因为地形原因,几乎没有遭受人为之破坏,塑像、壁画保存非常完整,又因洞口开阔,光线充足,观赏体验非常之好。在参观169窟时,遇到三个旅友,分别来自南京、成都和北京,他们刚参观完莫高窟,一致认为炳灵寺169窟的体验远超敦煌莫高窟。172窟位于169窟上方,此窟最大之特点是存有一木质佛阁,佛阁内造像为北魏作品,佛阁之上有不少明清人的题记。另外3个特窟位于大佛佛足之下,佛窟为北魏时开凿,北魏的塑像仍保存完整,而窟内壁画为明时重绘,具有藏传佛教之特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整体来说,炳灵寺石窟规模虽不算大,但其保存之完整,参观体验之完美,在甘肃应是数一数二的,即在全国也是不可多见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特窟不能拍照,下面是拍的是一些普窟照片,分享一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