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1月10日,晴,-13 ° /-26 °。中央大街是来哈尔滨必打卡的地方,早餐后,10点半乘公交车,30分钟到达中央大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这座名城最突出的代表,为4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1898年。采用欧洲建筑形式的各类建筑景观,旧称“中国大街”,主要为外国人经营商店的街道。在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后,中国大街于1928年改称中央大街,又于1968年改为防修大街,之后于1973年改回中央大街。1997年,中央大街改成国内第一条商业步行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央大街全长1450米,也被称为建筑艺术博物馆。南起经纬街,北至松花江边防洪纪念塔,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这条街道见证了哈尔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主要景点有防洪胜利纪念塔、马迭尔宾馆等。此外,中央大街还拥有西餐厅、老街音乐汇等旅游文化活动,多个影片也曾在此地进行过拍摄、取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南向北,边走边欣赏这些欧式风格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中央大街50号的肖克庭院,始建于1910年,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的庭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肖克庭院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对中央大街建设的贡献。1924年,肖克被聘为中央大街修路工程总工程师,他在庭院内进行了多种铺路材料的尝试,最终选择了形似面包、上宽下窄,美观且结构牢固的石头为中央大街的铺路石。经过百年踩踏,依然完好如初,且越加圆润光泽。当时一块面包石的价格约为一个银元,因此中央大街又被称为"黄金大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肖克庭院,穿越百年时光隧道,感受面包石所拥有的独家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庭院内设有“肖克的办公室”和“梅金的面包房”等。经过改造,庭院内重新开放了梅金面包、桑托斯咖啡等老店铺,肖克庭院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包是专供游客拍照的道具,是真的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肖克庭院回头又仔细看了看地上所铺面包石,现场感觉还真像面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行至西十二道街口右拐,沿马路前行十分钟左右便到达了圣·索菲亚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索菲亚教堂属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是哈尔滨近代欧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索菲亚在希腊语里是"智慧"的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07年,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在修建铁路时因其大都是东正教徒,因此修建的木结构随军教堂。圣·索菲亚教堂经过几次翻修,到1932年正式落成现在所见的式样,目前教堂内可参观,有音乐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索菲亚教堂红砖绿顶,巍峨壮美,浓厚的异国情调已成为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网红打卡地,但它也是沙俄早期侵占东北的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索菲亚教堂马路对面,便是哈尔滨人最喜欢的道里菜市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也顺便穿行,这里人气十足,各种各样的食品应有尽有,接地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道里菜市场穿出便可返回中央大街,但燕鸣带我乘车先去了兆麟公园观赏冰雕展,天色晚时再从松花江畔返回中央大街观夜景,真是个不错的选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年兆麟公园都举办冰雕展,来此处观赏冰雕大多为哈尔滨本地人。今年园内分别有第44届全国专业冰雕比赛展区、第五届全国青年专业冰雕比赛和第22届黑龙江省大学生冰雕艺术设计创作大赛三个展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寒意浓浓,但这些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作品深深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我们也不辜负创作者的巧手和智慧,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一一欣赏。据说在晚上灯光的映衬下更具观赏性,可惜我们没有时间,留下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铜奖作品"逐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银奖作品"巳巳如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优秀奖"雄鸡破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奖作品,果然全国专业冰雕赛作品更胜一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冰花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欣赏冰雕展后步行来到了松花江畔,一幅栩栩如生母子鹿的雪雕吸引了我们,母亲的凝望和小鹿的依恋,好温馨场景,和平与安宁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宽阔的松花江面早已冰封,被皑皑白雪所覆盖,商家打造了各种游乐场,供游人娱乐休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冰钓小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远处静静的松花江铁路大桥在诉说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也登上这座桥,近距离感受着它的历史变迁。始建于1900年的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是中东铁路沿线第一座超千米的铁路桥梁,全长1027.2米,宽7.2米,于2014年4月10日停止运营。2016年经重新修整后向公众开放,如今成为了网红打卡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也叫"老江桥",是由沙俄所建。追溯历史,1896年末落的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一个条约"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在我国东北修建铁路,沙俄修建这座铁路桥就是为了掠夺我国东北资源,但它也意外地促成了哈尔滨从小渔村转变成了大都市,至此我也明白了"哈尔滨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意思。因此这条铁路大桥见证了哈尔滨在清末、民国、日伪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的城市百年发展的岁月轨迹,承载着哈尔滨人民的厚重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跟这"老江桥"合张影,旁边是新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松花江大桥上,俯瞰松花江,冰雪美景诗情画意,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松花江冰面上,似乎给这寒冷的雪景增添了暧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松花江边便是斯大林公园,向中央大街方向行走,巨大的雪雕出现在眼前,这里也是中央大街最北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松花江边高高耸立着防洪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基的上下两层水池,分别标志着1957年和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而在水池之上的塔基上,一根金黄的金属线,标示着“98年特大洪水”在8月22日出现的历史最高水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希望这塔有神奇的震慑功能,让松花江静静地造福哈尔滨人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过中央大街地下通道便又回归到中央大街,从北向南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道斯西餐厅是中国最早俄罗斯高加索餐厅,创业于190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央大街邮局,是1902年设立的哈尔滨邮政分局,2010年改称中央大街邮电支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建筑都各有特色,都值得驻足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迭尔宾馆冷饮厅一角的窗口不大却人头攒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颇有名气的马迭尔冰棍几乎每位游客都会购买一支,我们也不例外。冰天雪地的吃着冰棍也是中央大街一道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3点多,拿着冰棍走进"小资太太"用餐, 门脸虽不大,但里边装饰比较考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先品尝马迭尔冰棍,再用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气冷,要了两个汤菜,砂锅棒骨炖酸菜热腾腾的好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小资太太"出来已经是下午5点了,灯光下的建筑又是另一番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迭尔”这一名称源于俄文,意为“摩登的、时髦的、现代的”,由俄籍犹太人约瑟夫·卡斯普在1906年创建马迭尔宾馆时采用。宾馆坐落于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是当时远东地区最摩登、最豪华的旅馆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夜幕下的中央大街热闹非凡,不乏有很多外国游客。街头有一架冰雕装饰的钢琴,有位老先生在这寒冷的夜晚竟怡然自得的弹着钢琴曲,引来不少游客围观,真是时尚、浪漫、文艺范的哈尔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霓虹灯下的中央大街,风情万种,尽显芳华。晚6点走出这百年老街,回头望望让人回味无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