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突出贡献。立足当下,如何从中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积极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新时代使命和责任。希望本次展览,不仅是一次文化盛宴,更是一座连接中希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促进中希文明交流互鉴搭建新的平台。</p><p class="ql-block">作为首都博物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的重磅展览之一,展览汇聚了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等希腊境内14家博物馆和文物机构的270件(套)藏品。这些珍贵展品跨越了从公元前5800年希腊新石器时代至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代,全面涵盖古希腊文明各个时期。它们以实物形式生动展现了古希腊社会和文化风貌,为观众徐徐展开一部全景式古希腊历史画卷,将带领观众领略古希腊文明成果,追溯现代西方文明之源,理解文明多样性与共同性,深刻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阿伽门农是古希腊众多城邦的领袖。荷马在史诗《伊利亚特》中记述了他的事迹,人们从中可以读到数百名希腊勇士的名字,了解希腊的城邦、经济及他们信仰的神和生活习俗。</p><p class="ql-block">另一位历史人物是亚历山大大帝。他是菲利波斯国王的儿子,自称祖先是海格力斯,也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的文化传统与他的军事成就一样著名,随他征战的希腊艺术品影响了世界,其中包括对佛教艺术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女人像</p><p class="ql-block">雕像描绘了一名女子站立的形象,头部长着鸟喙形鼻子。雕像的细部原先施以彩绘,现在还可以通过放大镜找到一些痕迹。雕像便于携带,专家们推测它可以有多种用途,例如用在祈求丰收和生育的祭祀仪式中。</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7000年到3000年(新时器时代)</p> <p class="ql-block">护身符</p><p class="ql-block">这件护身符的外廓像一个蜷缩起来的人,或者子宫里的胎儿。专家推测,这件文物可能在使用过以后得到了二次利用,后来改成一个吊坠,可能与生命循环的象征意义有关系。</p> <p class="ql-block">爱琴文明</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0年前后,最早的希腊文明出现在基克拉泽斯群岛上,学界称之为基克拉泽斯文化。基克拉泽斯文化的代表性文物是人物小雕像,其形态别具一格,是希腊远古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左上、右上:屈臂女人像 早期基克拉泽斯文化二期(公元前2800-前2300年)</p> <p class="ql-block">这个女人像既古朴又有现代艺术美感。以简洁的线条,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女人形象上的基本特点。</p> <p class="ql-block">油灯形罐 早期基克拉泽斯文化一期(公元前3200-前2800年)</p> <p class="ql-block">小提琴型女人</p><p class="ql-block">公元钱3200年到公元前2800年之间。</p><p class="ql-block">早期基克拉迪斯(Cycadic)文化之作。</p> <p class="ql-block">灯具模型</p><p class="ql-block"> 早期基克拉泽斯文化二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800﹣前2300年)</p><p class="ql-block">白色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出土自纳克索斯岛斯派多斯墓群10号墓</p><p class="ql-block">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6134</p> <p class="ql-block">矛头</p><p class="ql-block">公元钱3200年到公元前2800年之间。</p><p class="ql-block">基克拉泽斯二期之作。</p><p class="ql-block">矛头是经铸造并锤制而成的。矛头呈现的鼠尾中脊形状,并非基克拉泽斯地区原创,而是源自塞浦路斯和地中海东岸地区,专家们认为,这是基克拉泽斯群岛的居民与其他地区交易金属制品的物证。</p> <p class="ql-block">碗</p><p class="ql-block"> 早期基克拉泽斯文化二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800﹣前2300年)</p><p class="ql-block">灰白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阿莫尔戈斯岛佐卡提斯玛塔墓群14号墓</p><p class="ql-block">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4725</p> <p class="ql-block">带流碗</p> <p class="ql-block">带流碗(一说为灯)</p> <p class="ql-block">基克拉泽斯文化之后,位于希腊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出现了。米诺斯文明,也称克里特文明,是希腊爱琴海地区的早期青铜文明之一,时间跨度为约公元前3000年至前1100年。留存至今的“米诺斯王宫”遗址见证了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烤盘"形器物,带有叉形手柄。图案中央是很多副船桨的无桅杆大船,在船前进的右边方向还有一个鱼的象征图案。在基克拉泽斯群岛,这种"烤盘"形器既出土在生活遗址中,在墓葬里也有出土。</p><p class="ql-block">这种器物在希腊大陆和克里特岛上也有发现。在土耳其阿拉贾许于克遗址的贵族墓葬中还发现两个同样形状的青铜器物,被认为是根据基克拉泽斯文化的此类物品制作的。这种"烤盘"形器用途不明,专家们推测,它们可以用作盘子、食盐贸易的量器、天体观测仪、祭祀用品或镜子。</p> <p class="ql-block">黑绘双耳瓶</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10年﹣500年</p><p class="ql-block">粉黄色陶土</p><p class="ql-block"> 出土自埃伊那岛</p><p class="ql-block">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539</p><p class="ql-block"> 陶器上的图案表现了雅典英雄忒修斯杀死怪物"米诺牛"的神话故事。陶器正面描绘了忒修斯和米诺牛之间的搏斗。传说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强迫雅典人进贡男青年和少女送给米诺牛喂食,忒修斯最伟大的功绩是他在克里特岛杀死了米诺牛。</p> <p class="ql-block">卡马雷西风格陶盘</p><p class="ql-block"> 中期米诺斯文化二期 B (约公元前1750﹣前1700年)</p> <p class="ql-block">线形文字 A 泥板</p><p class="ql-block">晚期米诺斯文化一期 B 末期</p><p class="ql-block"> (约公元前1450年)</p><p class="ql-block">黏土</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干尼亚老城卡特利山的卡特利街10号泥版档案库干尼亚考古博物馆,nKH5</p> <p class="ql-block">男性陶像</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1300﹣前120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迈锡尼文明,因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强邦迈锡尼城而得名,其年代为约公元前1600年至前1100年。迈锡尼人通过与爱琴海、地中海地区的其他文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自身文明的发展。迈锡尼文明以其巨大的宫殿、城墙和贵族墓葬著称,留存下来的艺术品,如金器和陶器也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成为希腊青铜文明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女性陶像</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375﹣前120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扬臂女性陶像</p><p class="ql-block"> 晚期米诺斯文化三期 B 到 C </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1250﹣前1150年)</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克里特岛的加齐</p><p class="ql-block">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HM9308</p><p class="ql-block"> 该神像发现于加齐,靠近一个当时的米诺斯人大型定居点,也是连接克里特岛内陆和沿海地区的枢纽之一,包括这尊陶像在内,人们在一个建筑的房间里一共发现了4个类似的陶像和其他祭祀用具。</p> <p class="ql-block">晚期米诺斯文化一期 B 末期</p><p class="ql-block"> (约公司拉1450年)</p><p class="ql-block">黏土</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干尼亚老城卡特利山的卡特利街10号泥版档案库</p><p class="ql-block"> 干尼亚考古博物馆,nKH11</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双刃斧</p><p class="ql-block"> 推测为中期米诺斯文化三期</p><p class="ql-block"> (约公元前1700﹣前1600年)</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阿卡洛豪里洞穴</p><p class="ql-block">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X2420</p><p class="ql-block"> 这件文物为大型祭把用斧,并带有雕刻装饰。虽然这把双刃斧由金属板制成,并非实用器,但它的圆形轴孔直径有大约26厘米,说明它可能是为了被安装在桥上面设计的。这把双刃斧在20世纪初被发现于位于阿卡洛豪里的祭祀洞穴中,是众多文物中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青铜头盔 金覆口</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50﹣前525年 </p><p class="ql-block">青铜、金 </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阿尔孔提科西部墓群B330号墓 出土自阿尔孔提科西部墓群B741号墓</p><p class="ql-block">培拉考古博物馆藏M46 </p><p class="ql-block">培拉考古博物馆藏M121</p> <p class="ql-block">古风立像</p><p class="ql-block">男人立像与女人立像是古风时期纪念雕像中最重要的类型,经雕塑家之手传遍了整个希腊世界。</p><p class="ql-block">男人立像指的是一个年轻男性的雕像,姿势是一个裸体的标准正姿,左腿稍向前迈,但双脚牢牢地站在地上。它们作为祭品被放在祭坛上,通常是献给年轻人的守护神阿波罗的,有的也被放在坟墓里。女人立像则穿着美丽的服装,佩戴着华贵的珠宝。女人立像被作为祭品奉献给祭坛,或者作为墓碑放在年轻女子的墓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男人立像 约公元前500年 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古风时代也是造型艺术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东方文化通过贸易交往对希腊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希腊艺术又通过吸收东方文化之长和逐步摆脱东方文化的影响形成自己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女人立像 公元前520-510年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这个女人立像在衣服、脸部、头发和饰带上保留了许多彩色装饰的痕迹。其头部还残存着一个青铜构件,原来应为驱鸟之用。发绺的末端和伸出的右手(用来为女神提供祭品),是由单独的大理石制成并连接在雕像上。与其他一般的女人立像不同的是,这个立像穿着较短的长袍,长袍对称地覆盖住胸部,露出内衣的一小部分。衣服上的主要颜色是蓝色和红色,头发施以棕色。雕刻家专业地描绘了精致的面部特征和服装中丰富多样的褶皱。</p><p class="ql-block">据专家研究,这个女人立像属于公元前6世纪末敬献给雅典娜祭坛的一组立像中的一尊。</p> <p class="ql-block">“黑暗时代”之后是“古风时代”(约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古风时代”的一大特色是希腊人开启了殖民活动,其活动范围囊括了地中海周围和黑海周边地区。另一个特色是各个希腊城邦逐步形成。</p> <p class="ql-block">几何风格指的是在艺术上,古代希腊世界在公元前9世纪和8世纪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指陶器绘画格。这些陶器上装饰着清晰且结构分明的水平饰带,由回文、十字、圆形等图案组成,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几何风格成熟时期,以公元前8世纪的雅典"迪皮隆"陶罐为代表,出现了对人的描绘,但是构图简单,具有强烈的几何风格。之后,几何风格被古风时代的艺术风格所取代。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彼奥提亚几何纹双耳杯 公元前690至前670年 陶</p> <p class="ql-block">阿提卡晚期几何纹双耳瓶 约公元前720年 陶</p> <p class="ql-block">阿提卡几何纹双耳瓶</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740至前735年</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 出土地点不明,可能出土自马拉松</p><p class="ql-block"> (来自基里亚西斯先生捐赠)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18062</p><p class="ql-block"> 这件陶器的图案描述的是葬礼时向死者遗体告别和送界的场面。公元需8世纪下平叶,阿提卡地区开始生产这类额乱,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当地族势力开始崛起,他们渴望通过这种行为来影显和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p> <p class="ql-block">城邦兴起</p><p class="ql-block">迈锡尼文明崩溃以后,希腊历史进入了一段相对沉寂的时期,文字消失,考古遗址较少,因此被称为“黑暗时代”。因为相传是盲诗人荷马生活的年代,所以也称'荷马时代”。</p> <p class="ql-block">希腊盲诗人荷马。</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为荷马时期,这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作者名字来命名的,也就是氏族社会末期。荷马时期为希腊神话的形成期。</p> <p class="ql-block">荷马头像 公元2世纪中期(约公元前300年的希腊原作的罗马仿品)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标志着西方文学的开端。虽然“荷马史诗”普遍公认创作于公元前9世纪到前8世纪,但是过去迈锡尼时代的那些英雄却出现在史诗的情节中。诗人荷马被普遍认为是史诗的创作者。</p> <p class="ql-block">“阿加曼农黄金面具”(Mask of Agamemnon)。它也被称为迈锡尼文明的最好明证。</p> <p class="ql-block">"阿伽门农金面具"复制品</p><p class="ql-block"> 希腊大陆晚期青铜文化一期(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p><p class="ql-block"> 金</p><p class="ql-block">出土自迈锡尼卫城墓圈 A 的5号墓</p><p class="ql-block"> 原件收藏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624;</p><p class="ql-block"> 复制品收藏于迈锡尼考古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墓圈 A 中一共发现了5个面具,只有这个面具生动地反映出逝者的面庞。施里曼认为面具的主人为阿伽门农,因此称之为"阿伽门农金面具"。实际上,这个面具属于一位迈锡尼的国王。这件复制品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由瑞士艺术家埃米尔.吉勒龙( Emile Gillieron )制作。埃米尔·吉勒龙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宫廷御用画家。他与其子做了很多米诺斯文化和迈锡尼文化的文物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杯</p><p class="ql-block"> 希腊大陆晚期青铜文化一期</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迈锡尼卫城墓圈 A 的5号墓</p><p class="ql-block">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630</p> <p class="ql-block">贮酒罐</p><p class="ql-block"> 希腊大陆晚期青铜文化一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p><p class="ql-block">红褐色陶</p><p class="ql-block">出土于迈锡尼卫城墓圈 A 的5号墓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858</p> <p class="ql-block">聚会“圣餐杯” 希腊大陆晚期青铜文化一期A(公元前16世纪后半叶) 白雪花石膏</p> <p class="ql-block">剪切工艺金饰</p><p class="ql-block">希腊大陆晚期青铜文化一期(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出土于迈锡尼卫城墓圈 A 的4号墓</p><p class="ql-block">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黄金覆面 公元前6世纪晚期</p> <p class="ql-block">古典时代</p><p class="ql-block">希腊的古典时代指的是从公元前5世纪初的希波战争开始,至公元前4世纪20年代这一段时期。希腊古典时期是一个充满了战争和冲突的时期,首先是希腊人与波斯帝国之间的战争,随后是雅典的崛起,以雅典与斯巴达为首的两大军事同盟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纪亦是如此,公元前362年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的曼丁尼亚战役结束之后,史学家色诺芬感叹:“战争所带来的后果与人们事先预料的恰恰相反......战后的希腊却比战前愈加混乱和无序了。</p> <p class="ql-block">带铭文底座</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10﹣前500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雅典卫城北坡</p><p class="ql-block"> 碑铭博物馆藏, EM 12750</p><p class="ql-block"> 底座上方有一个方形凹槽,可能用于放置小型雕像。上有一段古希腊语铭文,说明了委托制作者是陶工佩孔,以此履行他对雅典娜女神的承诺,捐献了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雅典娜女神也是工匠和艺术家的守护神,赐予他们艺术技能,因此常获得匠人和艺术家的供奉。虽然陶工的工作艰苦危险,而且利润不高。然而,随着商业的发展和陶器需求的扩大,雅典陶器出口增长,使得许多雅典陶工积累了一些财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雅典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雅典人的生活与雅典城邦的理念息息相关。雅典人认为,自己首先的身份是雅典的公民。这是一种城邦的意识形态,是通过城邦提倡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象征符号建立起来的,雅典的宗教、诗歌、戏剧、艺术等方方面面都是为公民生活服务的。</p><p class="ql-block">除了重视世间的生活,雅典人也十分重视丧葬活动。墓地的大理石碑上面有死者、家属和友人的生动形象,是雅典人生死观念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展览现场</p><p class="ql-block">但是在这一时期,希腊人取得了空前的政治和文化成就。雅典人建立的古代民主制度,逐渐完善成熟,为人类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组织实践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雅典的第一套成文法律是德拉古(公元前621年至620年)建立的。接着,梭伦的立法(公元前594/593年)结束了雅典贫富之间的内部对立。随着克里斯提尼的改革(公元前508/507年),民主政体逐步建立起来。雅典人在实现了他们所渴望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共识,即维护自己所创建的民主政体。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公民法庭等一系列上层建筑的设计维持着城邦的运行。抽签选取代表资格、公民参加公共活动享受津贴等制度的设置, 显示了雅典人的政治智慧。</p> <p class="ql-block">除了以帕台农神庙为代表的古典建筑和以古希腊戏剧为代表的文学成就,古典时期的希腊还给我们带来了“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著名历史人物,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荣誉公民 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大会有权表彰为雅典做出贡献的个人,他可以是雅典公民,也可以是外邦人。城邦将这些表彰的法令铭刻在大理石碑上,矗立于公众聚集的公共场所,以确保这些法令成为其他人学习的典范。</p><p class="ql-block">授予外邦人的最大荣誉是授予其成为雅典公民,包含以下公民权利:受雅典法律保护的权利,在雅典拥有土地和房屋的权利,参加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大会的权利,以及与雅典公民同等的税收评估条件,甚至可以完全免税。</p> <p class="ql-block">帕台农神庙西侧的八号浮雕带(石膏复制品) 现代,原件年代为公元前442年-前438年石膏,原件材质为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审判过程包括当事各方或其代表的陈述、宣读法律、询问证人、出示证据和总结。在陈述和总结的部分,双方都有平等的发言时间,用水钟来计时。水钟由两个敞口的陶器组成,带有手柄,一个放在较高的位置,另一个放在较低的位置,并在第一个容器前方。较高的容器中注满水,水位达到位于边缘下方的溢流孔的高度。发言开始时,将位于容器底部的小型陶制喷嘴塞子取下,水开始流入较低的容器。有经验的发言者可以通过观察逐渐下降的水压来准确推算剩余时间,从而把握好发言时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钟(复制品)</p><p class="ql-block"> 原件年代:公元前5世纪</p><p class="ql-block">原件材质:陶</p><p class="ql-block">出土自雅典市政广场的议事会主席团会堂区域</p><p class="ql-block">古代市政广场博物馆藏、 P 2084</p> <p class="ql-block">授予哈利卡纳苏斯的列奥尼德斯荣誉公民的法令</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40﹣前427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发现于雅典卫城帕台农神庙以东的罗马神庙和奥古斯都神庙的地基上</p><p class="ql-block"> 碑铭博物馆藏, EM 6808</p><p class="ql-block">这块石碑上刻有两项荣誉条文。第一项条文的内容是给予来自哈利卡纳苏斯的列奥尼德斯和他的儿子们特权,即在雅典或任何雅典官员控制的城市中遭受不公正待遇时享有被保护权。根据第二项条文,如果有人在雅典人管辖的城市中谋杀了列奥尼德斯,将会受到与杀害雅典公民相同的惩罚。石碑文字显示列奥尼德斯还被任命为古希腊城邦间的外交官。</p> <p class="ql-block">抽签器</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2年.前161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出土自哈德良体育场遗址</p><p class="ql-block"> 碑铭博物馆藏, M 8984</p><p class="ql-block"> 抽签器至石碑状,上方垂直排列着12个不同大小的插槽。插橹的数量表明,抽签器限可能被用来确定部落(在希腊化时代可能有12个部落)在一年中举行主持议事会主席团的破序,也有可能是用来确定每个部落内的12名官员。在古代雅典,通过抽签任命执政官和分配参加公民法愈的公民的制度,是防止腐败和维护民主的重要手段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铜身份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4世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土自雅典市政广场的公民法庭遗址区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代市政广场博物馆藏, B 135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加公民法庭审判的人自公民中抽签选出,每一名公民都有一个刻有自己姓名的青铜牌,插入抽签机的槽里参与抽签。这块青铜牌所刻铭文,标注了候选审判员的姓名和他所属的德莫。</span></p> <p class="ql-block">红绘戏剧场景调酒坛</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00年﹣前375年</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 出土自培拉的东部墓地</p><p class="ql-block"> 培拉考古博物馆藏,79/1494</p><p class="ql-block"> 这个红绘钟形调酒坛,其正面描绘的戏剧场景很可能是女神阿佛洛狄忒从洞穴走出,两侧是四个挥舞锤子的长有大胡子的森林之神萨堤尔。背面则描绘了三个身穿长袍的男青年。女神阿佛洛狄忒诞生与成长的故事是希腊古典晚期在戏剧、雕塑和绘画中常见的艺术主题。</p> <p class="ql-block">桃金娘形花冠</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50﹣前325年</p><p class="ql-block">金、珐琅</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塞萨洛尼基的斯塔沃波利斯区奥莱卡斯特鲁街墓葬 </p><p class="ql-block">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藏,MO7417</p><p class="ql-block"> 此花冠为带有珐琅装饰的桃金娘形金花冠。气味芳香的桃金娘属植物是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圣物,象征着不朽,是这个装饰的灵感来源。在古希腊,黄金、镀金和天然的花冠用于秘仪、祭祀、祭酒、宴会、赛会和戏剧有关的各类仪式。在马其顿地区,黄金花冠作为死者的私人物品被放置在贵族的墓葬中。</p> <p class="ql-block">此花冠为带有珐琅装饰的桃金娘形金花冠。花冠的尖叶是从金箔上剪下来的,在花环的底部扭成一个丝状茎,具有真实桃金娘叶中脉凸起的特征。在花冠的中心,两条金线被插入两条主要分支的顶端,然后被打成一个赫拉克勒斯结,以螺旋结尾。</p> <p class="ql-block">桃金娘形花冠是男神女神们最精彩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文化远播</p><p class="ql-block"> 马其顿王国地处边远的希腊东北部地区。国王腓力二世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马其顿王国的国力迅速壮大。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召集希腊各个城邦在科林斯集会,确立了停止希腊人内部争斗,一致对抗波斯的原则,成为希腊历史上里程碑的事件。</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即位。经过东征西讨,到公元前323年他病逝之前,亚历山大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空前广阔的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它的建立宣告了希腊化时代的来临,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潮流,为世界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腓力二世金骨灰容器(复制品)</p><p class="ql-block"> 原件年代:公元前350﹣前336年</p><p class="ql-block"> 银,金</p><p class="ql-block"> 发现于腓力二世墓</p><p class="ql-block"> 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藏, BE 8- copy </p><p class="ql-block">这件展品为国王腓力二世墓穴中出土的骨灰容器的镀金银材质复制品。骨灰容器为长方体形状,四条器腿末端呈狮爪状。容器正面和侧面都装饰有花纹图案。</p><p class="ql-block">这件骨灰容器的原件是用24K黄金制成,用于盛放腓力二世遗体火化以后的骨灰。骨灰用紫色布料盛放,葬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黄金橡树叶形花冠,其年代断为公元前350年至前336年。</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即位。经过东征西讨,到公元前323年他病逝之前,亚历山大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空前广阔的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它的建立宣告了希腊化时代的来临,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潮流,为世界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弓弩箭镞</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奥林托斯北山遗址Bv7</p> <p class="ql-block">葬于腓力二世墓的弓匣(复制品)</p><p class="ql-block"> 公元起550﹣前340年 </p><p class="ql-block">(复制品年代:20世纪80年代)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银,金 </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发现于腓力二世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专家认为,这个弓匣出自一位希腊工匠之手,但</span>也可能是在今俄罗斯南部地区制作的,因为在斯基泰统治者的坟墓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物品,这种弓匣出现在腓力二世的墓藏中,可以解释为公元前</p><p class="ql-block">339年他在多理河沿岸攻打斯基泰人所获得的战利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投石</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铅</p><p class="ql-block">发现于奥林托斯的五彩屋遗址</p><p class="ql-block">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戴</p> <p class="ql-block">刻有反僭政法令的石碑(复制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37/336年</p><p class="ql-block">原件材质: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发现于雅典古代市政广场的阿塔洛斯柱廊</p><p class="ql-block"> 北端下的列柱幽建筑(低院)遗址</p><p class="ql-block"> 古代市政广场博物馆藏,16524</p><p class="ql-block">这件文物为刻有公元前337/336年置典法令的浮曜石碑期本。石碑上刻有阿里斯托提莫斯的儿子优克拉底提出的法律,并得到了公民大会的批准,该法律旨在阻止任何限挠民主政体和健立僭主政治的尝试。该法令的两份副本被到在大理石石碑上:一份将放置在战神山议事会成员集会地方入口附近,另一份放置在公民大会会场,反对僭主政治的法律是在公元前338年雅典人及其誓友被腓力二世的军队在希腿中部的喀罗尼亚击败几个月后通过的。当时的雅典人可能担心有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勾结外部势力试围建立德主政治。该法律的持续时间不长,因为在公元的322年,马其频军队征服了雅典,该法律的两份副本胶移除。</p> <p class="ql-block">我确信无疑</p><p class="ql-block">在当时,全世界没有哪一个族群、哪一个城市或哪一个人</p><p class="ql-block">没有听到过亚历山大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卷7</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科林斯柱式的名称源于古希腊城邦科林斯,是古典建筑的一种柱式,最早可追溯到古典时代晚期,并在罗马时期较为流行。它的柱头是用茛苕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伊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并拥有多种变化。</p><p class="ql-block">代表性神庙</p><p class="ql-block">位于雅典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庙</p> <p class="ql-block">伊奥尼亚柱式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与多立斯柱式不同,伊奥尼亚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柱头由一对标志性的涡形装饰置于柱帽之上。最初涡形装饰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后来变为在两旁向外突出。</p><p class="ql-block">代表性神庙</p><p class="ql-block">位于雅典的雅典娜胜利神庙</p> <p class="ql-block">授予阿斯克勒庇奧多洛斯荣誉的法令石碑 </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23/322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1838年发现于雅典卫城帕台农神庙和山门之间</p><p class="ql-block"> 卫城博物馆藏, EM 2811+ EM 7180( IG I12367)</p><p class="ql-block"> 此为雅典人授予公民阿斯克勒庇奥多罗斯荣誉的纪念碑。在碑身上雕刻有人格化的五百人议事会和雅典全体公民形象,正在为阿斯克勒皮奥多罗斯授予荣誉。雅典娜女神作为城邦的守护神出现在最左侧,手里拿着一个花冠。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消息传到雅典,雅典派出阿斯克勒庇奥多罗斯作为使节与福西亚人谈判,组成希腊联军反抗马其顿。谈判取得了成功,因此雅典人授予阿斯克勒庇奥多罗斯以荣誉。后来在拉米亚战投中,以雅典为首的希腊联军被马其顿击数,被迫求和。</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潘神雕像</p><p class="ql-block"> 希腊化时代早期</p><p class="ql-block">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来自培拉,发现于"狄奥尼索斯之屋"以西</p><p class="ql-block"> 培拉考古博物馆藏,「A43</p><p class="ql-block"> 这件雕像被认为是反映亚历山大与森林之神潘神相结合的产物。雕像右臂举起,右腿前伸,由此推测原来完整雕像应该手持某种物品。雕像的姿势和向上卷起的头发带有古希腊雕塑家留西波斯塑造的亚历山大雕像的特征,头上有个装饰,可以看到中间有两个小角,还有山羊的耳朵,专家认为这说明该雕像是亚历山大被描绘为潘神的形象。对于潘神的崇拜在古代的培拉较为普遍。</p> <p class="ql-block">腓力二世</p><p class="ql-block">长期以来,马其顿王国既卷入希腊城邦的混战,又遭受着异族的入侵。国王腓力二世(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59年至前336年)即位时,他面临军队锐减、统治濒临崩溃的局面。作为一名出色的战略家、外交家和政治家,腓力二世在统治马其顿的24年里,对马其顿的军事制度、经济和社会进行了若干改革。由此,他摆脱了敌对势力的压力,将马其顿王国从危机中挽救出来。</p><p class="ql-block">腓力二世通过南征北战,使马其顿成为了当时希腊的领导力量。因为腓力二世率领马其顿军队在喀罗尼亚战役中取得胜利,公元前337年在科林斯举行的泛希腊城邦大会上,他被选举为所有希腊人的"盟主",负责一致对外来对抗波斯人。荷马史诗中的阿伽门农只是传说中希腊联军的统帅,而腓力二世成为现实中第一位全希腊的领导人,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头像</p><p class="ql-block">这尊男性头像被认为是亚历山大的头像。其面部清瘦,面容平和,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年轻和英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雕像波浪状的头发,专家认为这种发型通常用于描绘神灵或英雄,是贵族常见的发型。在头像后面佩戴了一个祭司专用的发带,代表了与神沟通的能力,表明这尊雕像已经被"神化"。这尊雕像表现的是理想化的亚历山大雕像,根据其发式和雕刻技术,表明其可能创作于公元2世纪左右。</p><p class="ql-block">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亚历山大率领希腊军队打败了波斯帝国,改变了希腊波斯之间长期对抗的政治格局。最终,他以帝国统治者的身份,采取了诸多政治举措,革除了东西方的旧有藩篱,亚非欧很多地区进入了希腊化时代的新篇章。希腊化时代在文化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头像</p><p class="ql-block"> 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保罗和亚历珊德拉博物馆藏,△2497</p><p class="ql-block"> 这尊男性头像被认为是亚历山大的头像。其面部清瘦,面容平和,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年轻和英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雕像波浪状的头发,专家认为这种发型通常用于描绘神灵或英雄,是贵族常见的发型。在头像后面佩戴了一个祭司专用的发带,代表了与神沟通的能力,表明这尊雕像已经被"神化"。这尊雕像表现的是理想化的亚历山大雕像,根据其发式和雕刻技术,表明其可能创作于公元2世纪左右。</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p><p class="ql-block">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亚历山大率领希腊军队打败了波斯帝国,改变了希腊波斯之间长期对抗的政治格局。最终,他以帝国统治者的身份,采取了诸多政治举措,革除了东西方的旧有藩篱,亚非欧很多地区进入了希腊化时代的新篇章。希腊化时代在文化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p><p class="ql-block">在希腊化时代,"通用希腊语"从欧洲远播至埃及和印度地区,成为不少人的通用语言。希腊文化在亚非欧三大洲很多地区流行,成为文明对话的契机,也成为许多新思想和新文化的来源。希腊化时代塑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面貌,在这个时代里,艺术获得交流,科学得到传播,人们新的世界观随之出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3对弓形搭扣</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前280年</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代尔韦尼的古代莱泰墓葬群 Z 号墓</p><p class="ql-block">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耳环</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00﹣前280年</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出土于代尔韦尼的古代莱泰墓葬群 Z 号墓</p><p class="ql-block">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藏,Z8</p><p class="ql-block">杯</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前280年</p><p class="ql-block">银</p><p class="ql-block">出土于代尔韦尼的古代莱泰墓葬群 Z 号墓</p><p class="ql-block">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藏, Z 1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耳环 公元前300-前280年 金</p> <p class="ql-block">贵族风范</p><p class="ql-block">"王友骑兵"是马其顿军队中由重装骑兵组成的精锐部队,来源是马其顿贵族以及与国王关系密切的希腊人。经过腓力二世的军事改革,王友骑兵成为马其顿军队中最重要的突击主力。</p><p class="ql-block">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在马其顿地区发现了两处马其顿贵族的墓葬,其中一处位于塞萨洛尼基城市西部的斯塔沃波利斯区,另一处在塞萨洛尼基西北的代尔韦尼。通过专业人员的研究发现,这两处墓葬的墓主人都与"王友骑兵"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这两处墓葬的文物,来审视马其顿贵族的葬俗、日常生活和艺术情趣。</p> <p class="ql-block">还愿浮雕</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75年﹣前350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可能来自伯罗奔尼撒大区基努里亚的卢库地区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1402</p><p class="ql-block"> 在浮雕的最右边站着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三个女儿,再往左是他的两个儿子,离女儿最近的那个儿子左手拿着一个刮汗器或医疗器械。阿斯克勒庇俄斯站在他的儿子们前面。在他身后的背景中用浅浮雕的形式描绘着一个女人,头戴面纱,戴着王冠。她可能是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妻子厄庇俄涅,也有可能是他的女儿许癸厄亚。在左边列有崇拜者和他们的孩子。在崇拜者和众神之间是一头用于祭祀的猪。</p> <p class="ql-block">还愿浮雕 公元前375-前350年 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墓碑 约公元前400年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这尊墓碑上描绘一个浅浮雕的两个男性人物之间的握手场景。一个留着短卷发的年轻人站在左边,披着一件短披风,他的左手原先拿着刮汗器或带子,现已不存。他身边有一只狗,背景中描绘着它低着头。年轻人与一个成熟的大胡子男子握手。这个大胡子男子站在右边,在他的左手腕上,用绳子挂着一个画在石头上的涂油瓶。</p><p class="ql-block">在这幅古典时期表现告别的典型场景中已故的儿子与父亲握手告别,父亲保留的涂油瓶实际上意指儿子不再进行的体育活动。对人物情感的理想主义渲染,以及避免直接提及死亡,也是古典时期墓碑浮雕的特点。这座石碑曾被竖立在雅典的一个墓地里。</p><p class="ql-block">1910年在雅典阿吉奥斯-康斯坦丁诺斯教堂附近发现</p><p class="ql-block">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2894</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80﹣前360年</p><p class="ql-block">赤陶高50厘米</p><p class="ql-block">保罗和亚历珊德拉博物馆藏,△2148</p><p class="ql-block">狄俄尼索斯是一个多面的神祗,除了作为酒神以外,他还象征着生育和大自然年复一年的再生与更迭。崇拜他的仪式结合了狂喜和神秘的特征。并且,和其他生育和再生的神祗(如得墨忒耳)一样,他还具有冥界的意味,这在他访问冥界的神话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p><p class="ql-block">这个陶制狄俄尼索斯半身像制作于公元前4世纪的彼奥提亚的工坊,描绘了年长而留着胡须的狄俄尼索斯形象。他穿着披肩,戴着头饰,右手持酒杯,左手持一个鸡蛋。酒杯是狄俄尼索斯帝古希腊雕像中的标准配置。鸡蛋可能象征着生育,但也可能代表了象征着重生的冥界符号。</p><p class="ql-block">这种半身像通常用作葬礼或节庆的供品,经常用明亮的颜色装饰。就这个半身来说,它保存有少量红色和黄色颜料的痕迹,以及部分的白色涂层。</p> <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50﹣前325年</p><p class="ql-block">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1885年发现于雅典</p><p class="ql-block">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253</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头像 公元2世纪 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阿佛洛狄忒陶像</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p><p class="ql-block"> 浅橙色陶</p><p class="ql-block"> 来自科林斯的罚没文物</p><p class="ql-block">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A 4164</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铁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铜 </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90﹣前380年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奥林匹亚赫拉神庙遗址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藏, M 950</span></p><p class="ql-block"> 这块铁饼的重量远远超过竞技用铁饼的重量,说明这是一个供奉用的铁饼。</p> <p class="ql-block">红绘人物陶器</p><p class="ql-block"> 约公元前500﹣前490年</p><p class="ql-block"> 外部描绘了两个打斗场景,一边是忒修斯和强盗普洛克路斯忒斯之间的搏斗,另一边是赫拉克勒斯和巨人安泰俄斯之间的搏斗。</p><p class="ql-block">橙红色陶</p><p class="ql-block"> 来自卡利拉奥斯·特利库皮斯旧藏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1666</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雕有训练场景的墓碑石</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00-375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发现于比雷埃夫斯的泽亚港</p><p class="ql-block">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873</p><p class="ql-block"> 墓碑石上雕刻出一个双耳长径高瓶的形状。双耳长径高瓶的器身上有一个浮雕场景。在右边,一个裸体的青年用左腿站立,同时试图在右大腿上将一个球稳住。在青年面前,一个裸体的仆人男孩站在右边,手里拿着一个刮汗器和一个涂油瓶。这个裸体的青年应该是一名运动员。柱子的作用是表明场景发生在体育场中,年轻的仆人带着主人训练需要的适当装备。</p> <p class="ql-block">阿提卡式红绘人物双耳杯</p><p class="ql-block"> 约公元前460年</p><p class="ql-block"> 陶</p><p class="ql-block"> 出处未知</p><p class="ql-block">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17302</p><p class="ql-block"> 器物外侧措绘着两组画面。其中一组画面是:一名手持刮汗器的裸体青年正看着他的同伴将手指放入护指中,准备投掷标枪。在他们对面站着另一个人,身披长袍,可能是教练。另一组画面图:一个年轻人向他的朋友伸出挂在手腕上的涂油瓶,他的朋友正在脱衣服准备训练。他身后的枪表明他将参加比赛。在他们对面,站着一个与第一组画面的教练相似的人物,也身披长袍。</p> <p class="ql-block">持标枪者浮雕</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世纪初</p><p class="ql-block">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发现于伯罗奔尼撒大区的阿尔戈斯</p><p class="ql-block">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3153</p><p class="ql-block"> 浮雕展现了一个持标枪、牵马的站立男子形象,他的身形比例十分协调,带有来自阿尔戈斯的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的风格。波利克里托斯从人体中汲取灵感,赋予其理想的美感、完美的比例和精神意义,十分强调雕塑要注重和谐平衡的比例关系。</p> <p class="ql-block">参赛者同时向他们的马匹扬起响鞭,抖动缰绳</p><p class="ql-block">威严地向它们大声吆喝,催促起跑</p><p class="ql-block">马匹迅速奔上平原,把船舶远远抛在后面</p><p class="ql-block">飞扬的尘土在胸下盘旋,有如云团,有如迷雾</p><p class="ql-block">鬃毛向后飞扬,顺着急速的风流</p><p class="ql-block">--《伊利亚特》卷23</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