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神像回国,途经莲花洋遇风涛,以为观音不肯去日本,便留下神像,称“不肯去观音”。五代后梁建不肯去观音院,经历代王朝在岛上修建寺院,发展成为现代普陀山。是中国最美十大海岛、四大佛山之一,全球优秀生态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现有三大寺、56庵院、16茅棚以及与其相连的莲花香道,是明清以来较完整的海天佛国观音文化景观体系。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是普陀山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三座寺庙,代表了普陀山佛寺的文化。不肯去观音显现了普陀山的历史根源。梅岑西天景区展示了奇特风光。</p> <p class="ql-block"> 看了阿辉美篇使我想起当年游普陀,我们1999年5月4日傍晚从上海16舖码头乘海轮经浦江夜游,过繁蓉的上海港,看到“大吊车真励害”,在夜幕下驶向普陀山,5月5日黎明到达,下塌在码头边的渔家乐,老板建议先跑到北头向南游,人少玩的美。看完万佛宝塔向佛顶山走去。</p> <p class="ql-block">到达佛顶山,佛顶山是普陀山最高处,远山近礁,尽收眼廉,清晨白雾围绕山腰,有些混蒙,出没云涛,充满诗意。</p> <p class="ql-block">慧济寺,俗称佛顶山寺,初建于明代,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坐落于普陀山佛顶山上,普陀山以“海天佛国”享誉海内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布局包括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雄伟美观。</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树木很多,寺庙附近都有古树蒼天。</p> <p class="ql-block">海天佛国石位于香云路尽头处,路侧有石大如屋,斜置若扑,上镌海天佛国大字,是普陀山风景区之代称。岩顶累一石,长方形,如同一面风帆,镌云扶石。周围还有许多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法雨寺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面积大约9000平方米。全寺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有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印光法师纪念堂等。其中天王殿、圆通殿和大雄宝殿是三座主要殿堂。</p> <p class="ql-block">法雨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大园通殿</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许多层。</p> <p class="ql-block">观音古洞上面山石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普济寺,亦名前寺,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赐额“普济群灵”,遂更名为普济寺。 </p><p class="ql-block"> 普济寺主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普济寺中轴线上古建筑依次为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和藏经楼。普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图为普济禅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普济寺内殿</p> <p class="ql-block">身背普济寺购买的普陀山纪念品——佛家背包很实用,去五台山时背着它一路平安。</p> <p class="ql-block">康熙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不肯去观音院是当年慧锷法师供奉不肯去观音的地方,是普陀观音道场的发源地。现殿内供仿唐式十一面观音像,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建于唐咸通四年(863年)。寺院依山而建,黑瓦红墙,屋屋叠叠,庄重威严,直到海边。</p> <p class="ql-block">院内大殿供奉不肯去观音像,是普陀山上的一尊著名佛像。唐代时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了一尊观音圣像,在途径舟山群岛时,海上突然出现铁莲花阻挡去路,慧锷认为这是观音显灵,不愿离开中国,于是将圣像留在普陀山,由当地居民供奉。这是佛像造型。</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西天景区,主要包括千年古樟、西天门、达摩峰、心字石、梅福庵、磐陀石等旅游景点。景区内的千年古樟树,树龄已达九百余岁,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成为普陀山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这里人少景好比起烟雾缭绕的寺庙更令人陶醉,尽显海岛风光。</p> <p class="ql-block">同心石又称心字石,位于西天途中半道,石坡有百余平方米,上镌一大心字,字宽7米,高5米,是全山最大的摩崖石刻,其中心一点就可容七八人,整字可容百余人。心在佛教中泛指一切精神现象,今人则喜其中永结同心、心心相印涵义。 </p> <p class="ql-block">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底石隆起十余米,上石高约2.7米,宽6米,体积庞大。上石略尖,下石面广,相接处仅十余厘米,上石凌空孤峙,观之若悬,望之欲坠,被誉为天下第一石,相传是观音大士说法讲经处,而“磐陀夕照”为普陀十二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双龟石又称二龟听法石,在磐陀石西下山岩间,岩上突有巨石崛起,仿佛石龟两只,一蹲岩顶,昂首延颈,起身欲行;一在岩壁,缘崖上爬,仿佛在追赶上面的同伴,称二龟听法石,为1.5亿年前的海底花岗岩,因燕山运动而形成了奇景。 </p> <p class="ql-block">园通石下,狮子滚绣球。</p> <p class="ql-block">观音跳在西方庵沿陡峭下的海岸处,斜置大块岩石,上镌“观音跳”大字。岩巅有一只长42厘米、宽14厘米的天然大脚印,深陷入石。传说观音菩萨从洛迦山纵身一跃至此留下圣迹,故名之。</p> <p class="ql-block">南海观音露天铜像,高33米,重70余吨,乃当今观音铜像之最,也是海天佛国的象征。佛像基层是面积1000多平方的功德厅,上层供奉500尊形态各异的观音铜像,下层大厅饰有观音灵异故事的大型黄杨木雕和普陀山风景区景色为题材的彩玉浮雕。 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使人觉得这些异景奇观使人振奋。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林深邃见长。更有佛寺增色,登山揽胜,眺望碧海,景色迷人。</p> <p class="ql-block">乘船去宁波、看溪口,经杭州南京返回西安。</p> <p class="ql-block">1999年条件很差,连数码相机都没有,老式相机,拍了两个膠卷,以后用数码相机翻拍了部分照片送入电脑,保存至今难能可贵。文中还引用家人以后图片,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