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女红

枫白

<p class="ql-block">  其实实在谈不上是女红,不过不知道用什么词更贴切了。</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针线</b></h1><p class="ql-block"> 针线是基础。小到钉扣子、锁扣眼,大到缝被褥、做棉衣裤。</p><p class="ql-block"> 针线分几种:</p><p class="ql-block">——如果只在背面缝制,使用时要翻过来用,那么就两层布叠 起来,一上针一下针,像一个一个的“一”加一个一个的空格,像虚线一样,到头再重复一遍,两边都缝严实了,翻过来使用即可。</p><p class="ql-block">——一边压着一边的,尽量在下方用线长点,上方挨着布边穿针上来一点就紧挨着穿针下去,尽量减小针脚,这样基本不露线,比较好看。</p><p class="ql-block">——两边在一个平面的,从下而上用针,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像麦穗一样缝合前行。</p><p class="ql-block">——像裤脚挑边这样的,既要缝得住又要不露线,那就先把裤腿翻过来,从背面缝制,背面可以针脚长点,注意只挑裤面的几根纱线,使外面看不到线条。</p><p class="ql-block">——锁扣眼或者锁边,是穿过一针就在针头处套一个线圈,穿出针来把线拉直后再接着穿下一针。相当于在横截面做了个麦穗链。</p><p class="ql-block">——棉被的被里被面拆洗干净后需要缝合,我家讲究针脚不要太大,但是像缝衣服一样缝厚实的棉被显然不可能,如果直上直下,针脚就占了被面一半的长度,不符合小针脚的要求。因此,我家缝棉被,在棉被的横截面内是凹凸的梯子型,被面上显示针脚一厘米、被里的针脚也是一厘米,棉絮中的两段针脚是斜上斜下的,每段有几厘米长。顶针的作用是加强针的穿透力,一般拇指和食指拈针,中指上套一个金属圈,上面都是小坑,便于抵住针鼻,稍微厚实一点的材料没有顶针很难穿透进行缝纫。</p><p class="ql-block">——一般缝制结束,倒着缝几针,再穿几次线圈,等于打了结,不会开线。</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针线的使用</b></h1><p class="ql-block"> 钉扣子、锁扣眼、打补丁,这是平时生活中的针线使用。</p><p class="ql-block"> 弟弟妹妹们的棉衣袖口平时缝着一定宽度的护套,经常要拆下来洗干净再缝好,总比拆棉衣要省很多人力,这就是每年过年前我的常规工作。</p><p class="ql-block"> 胳膊肘和膝盖、臀部,是经常要补补丁的常见部位。</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年四季盖棉被,棉被两头用两条毛巾连起来做成被头,也是便于拆洗清洁。那时没有被套一说,拆洗棉被是个很大的工程,全靠用搓板手洗,然后俩人一人抓一头,各自向一个方向使劲拧,麻花一般把水拧干,晾晒后再缝制。棉絮旧了要重新弹一下,有的小被子就是棉花絮的,要一点点把棉花撕开撕匀,一层层贴好,这种的话就要多缝几道,怕被踢后滚成一疙瘩。</p><p class="ql-block"> 记得帮先母搭手做过小棉衣棉裤,先把里子面子连接缝好翻过来,开始贴棉花,贴好后盖一层纸,卷巴卷巴就把棉花卷到里面,布面在外了,抽出纸就可以缝纫了,每趟线间隔不能太大,最后缝边。</p><p class="ql-block"> 我们那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小针线盒,生活必须。</p><p class="ql-block"> 我家没有缝纫机,我一直没有学会使用缝纫机。</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在北京工作,我在办公室放了一个小瓶子,里面有黑白线和两根针和顶针,以备急需。一次一个女生新上身的针织外衣,从袖口开线,很快半条袖子就开裂了,幸亏就在我旁边不远,她边看着我给她缝衣服,边说我就跟妈妈一样。还有一次,一位高管的西裙开了个边,正好我看到了,告诉她并提供了针线,结果自是感激不尽。</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棒针编织</b></h1><p class="ql-block"> 我只会简单使用棒针,上针、下针、平针、松紧、可以简单织点东西,不会编织一件成品,例如毛衣、毛裤等。</p><p class="ql-block"> 我和姐姐小时候穿过温姓人家给织的毛衣,好象是红底加黑花的,有两个小球球,比较时髦。</p><p class="ql-block"> 那时毛线也是凭工业券供应的,有钱也买不到,有人为了结婚,早几年就开始攒工业券攒毛线了。</p><p class="ql-block"> 姐姐是我家织毛衣的主力没有之一。家里七口人,姐姐手上永远有织不完的活。我们到外地上大学,都是带了新织的毛衣毛裤,有的还是老乡们帮着赶出来的。</p> 我到北京读大学前姐姐赶出来的全新毛衣,红色为主,胸前的三角波纹是黄色的。 这个也是姐姐织的,毛线比较粗,厚实暖和,现在我还在穿。 姐姐织的,菱形花格。 绿色毛衣,衣领和胸前装饰了花纹。 这件毛衣够复杂吧,自然出自能干灵巧的姐姐之手。 <br> 不少人把单位发的劳保白线手套拆了,染成各种颜色,织成线衣线裤,但不如毛线有弹性。<br> 拆洗毛衣毛裤时,把板凳翻过来,缠在四条腿上,边拆边缠,然后洗干净,再加点其他线重新编织,在接续时把毛线劈开几股,再一起编成辫子而不是直接打结,这样看不出接头的痕迹。还有新旧线搭配、颜色搭配等技巧。<br>  毛衣毛裤短了一般是接一截,因为重新编织工程太大。<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钩针钩活</font></b></h1> 我最拿手的就是钩针,只要有个样本,我就能钩出来。<br> 最开始时拿别针把尖头做成钩,用棉线钩着玩,后来有了各种各样的钩针,大小不同材质不同。<br> 我第一次用漂白的线(一般的棉线纯白,这种线雪白)钩了一个圆形的茶盘盖子,一圈金鱼的图案,嘴向中心尾巴冲外,因此得到先父的夸奖,美得我呀。<br> 后来钩了很多成品,都是不实用的装饰品。再后来钩过不少上衣、外搭,甚至还钩过一件深绿色的毛线大衣,现在不记得怎么钩的了,只记得外面是一层层像紫藤似的线圈,感觉毛茸茸的。<br> 现在我出门的标配保温杯外套着一个杯套,有人问,我说太容易了,一会就钩得了。<br> 路边看到售卖各种钩织品我也忍不住过去瞅瞅,一想也没有人会收购我的作品,罢了。<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玻璃丝编织</font></b></h1> 玻璃丝编织当年一般是当杯套使用的,玻璃瓶烫手,外面加个编织的杯套,好看又不烫手。也可以编个钥匙链什么的,以防丢失。<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剪纸</font></b></h1> 小时候我们都有一本本厚厚的书本,里面夹着各式各样的剪纸。借来好看的剪纸上面铺一层纸,或者彩色的蜡光纸背面朝上,用铅笔涂抹,一会轮廓就显现出来了,然后拿刀片细心切割,很快就拥有了自己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