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北京的冬日格外舒爽,阳光肆意洒落,所到之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暖意。一早,我便与朋友满怀期待,结伴前往法海寺。</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28号的法海寺森林公园内,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历经600余年风雨洗礼。这座古寺隐藏着令人称奇的五绝,只要踏入其中,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厚重,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五绝之一,寺内的大雄宝殿前,耸立着两棵白皮松,树冠高达30多米,白干鳞片斑驳,它们生长至今1400多年,应是隋唐时期扎根于此。两棵古松宛若两条银龙,被称为“白龙松”</p> <p class="ql-block"> 五绝之二,北京法海寺的藻井有3处。这些藻井都镶嵌在大雄宝殿的天花板上,是明代原物。它们属于大曼陀罗体系,上圆下方,通高一米,分作三层,层层上收,是我国现存的明代藻井实物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五绝之三,法海寺以大雄宝殿内保存完整的十铺明代壁画而闻名。经论证,法海寺壁画堪称中国明代壁画之最,是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士官所绘作品,与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的明代壁画共计10铺,面积达236.7平方米。佛像后扇面墙的背后正对后门处,绘有水月观音(中)、普贤菩萨(左)、文殊菩萨(右)三大士坐像,其面相饱满圆润,服饰华丽,衣纹流畅生动,尽显元代遗韵。两山墙上,十方佛众与飞天仙女在牡丹、月季、菩提、芭蕉的衬托下,于祥云缭绕间,彰显神佛的庄严肃穆。后檐墙两侧的“礼佛护法图”,由帝后、天龙八部和鬼众等构成,人物众多且风貌各异,被描绘得惟妙惟肖。这些壁画运用“叠晕烘染”的传统技法,配合描金、沥粉贴金以及朱砂、石青、石黄等熏色,营造出烟云飘渺、宁静神秘的氛围。作为北京地区现存最为精美且规模较大的壁画,它不仅在中国明代壁画中占据上品之位,更在中国壁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研究古代绘画艺术与宗教文化的珍贵宝藏 。</p><p class="ql-block">(此段文字介绍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月观音</p> <p class="ql-block">传说轶事</p><p class="ql-block">关于法海寺的修建,有一段“托梦”的传说。据说明代正统年间,御用太监李童为报答圣恩便想建造一所梵刹,为此他日思夜想寻访一块风水宝地。一天夜里他梦见一白衣老人对他说,这里就是最好的福地。李童醒后感到惊异,就派懂得风水的人遍地寻访,当寻访到玉河乡水峪,恰好与梦中景色相似,打听乡人发现这里原来是玉泉古刹的旧址。当时李童知道后非常高兴,认为这里就是修建寺庙的绝好地点,于是在这里修建了法海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五绝之四,法海寺的山门前的石桥旁,有四棵参天古柏,被称为“四柏一孔桥”</p> <p class="ql-block"> 在石景山区,有座古老村镇。一条1500米长的古道穿村而过,它曾是京城与塞外的交通要道,几百年前,骆驼队往来不断,它就是老舍笔下骆驼祥子走过的京西首驿~模式口大街,也叫驼铃古道。</p><p class="ql-block"> 这次前来法海寺正好经过这条街道,街上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过年的味道,满心期待新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部分文字材料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您的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