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音乐:钢琴冬之思</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泉水叮咚</p><p class="ql-block">来源 书摘 梅梓祥书屋</p><p class="ql-block"> </p> 写在前面的话 <p class="ql-block">铁道兵第二师改工初期,翟月卿、金普庆等领导与员工为中铁十二局的长足发展建功立业。</p> <p class="ql-block">梅梓祥导读: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是我的同乡战友蔡志根让我找一本书,书里写了他的事迹。我没有费多少功夫便找到《三晋大动脉》。</p> <p class="ql-block">《三晋大动脉》是新华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报告文学集,《煤化基地新家族丛书》之一种。丛书计14本,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宣传山西能源、交通、化工等重点工程建设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三晋大动脉》主要内容记述中铁十二局修建南同蒲复线、北同蒲电气化铁路工程。</p><p class="ql-block">我选发其中一部分。</p><p class="ql-block">一、我曾经是中铁十二局的前身铁道兵二师的兵,对书中所报道的人和事熟悉,有感情。</p><p class="ql-block">二、作品记录兵改工初期中国铁建的施工生产情况,领导、职工的精神风貌,也是铁道兵部队脱下军装拼搏市场大潮的缩影,真有温故知新、感慨万端之叹。</p><p class="ql-block">三、作者是当时山西省的重要作家蒋韵、段崇轩等,难能可贵的地方作家“集体”赞扬中国铁建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我选登以下内容:</p><p class="ql-block">中铁十二局的简史:铁道兵的王牌师。中铁十二局首任局长翟月卿,时任二处处长金普庆。他们两人我都耳熟能详,且后来双双都担任了中国铁建的主要领导:翟月卿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指挥,金普庆为中国铁建总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特别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两位杰出的企业管理者,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劳,为中铁十二局的长足发展,引领中国铁建的全面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p><p class="ql-block">《山的魅力》,作者蒋韵,是中国著名作家,出版多部长篇小说,丈夫李锐、女儿笛安也是作家。虽然采访、搜集的素材不够厚实,但凝练、富有张力的语言,丰富的思想、情感,呈现了作家扎实的写作功力,值得阅读。</p><p class="ql-block">同乡战友蔡志根的一段事迹,自然也要其中。</p><p class="ql-block">《筑路工的爱情》,写的是二处朱立鹏,我们曾在宣传股一起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兵改工伊始,许多青年到了成家年龄,由于流动性的工作性质,面临找对象难。朱立鹏投书《中国青年报》,呼吁《姑娘,请把爱情献给筑路工》。文章发表,他收到全国女青年的信函,个人也由此获得爱情。这件事当时在十二局引起很大反响。</p> <p class="ql-block"><b>由铁道兵2师修建的南同蒲铁路复线介休区段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人间正道是沧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晋大动脉建设巡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节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崔巍</span></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的前身是1948年7月5日以护路军所属部队为基础,吸收铁路员工为技术骨干,整编成立的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下属四个支队。其中,以刘震寰为支队长的二支队,就是铁道兵二师的前身。</p><p class="ql-block">二支队颇为光辉的背景,听说过抗日年间的回民支队吗?回民支队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戎马倥偬,喋血征战,曾使日寇闻风丧胆,二支队就是由回民支队为基础组成的。</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铁道纵队改编为铁道兵团,1950年又进行整编,将支队编为师,于是二支队便改编为铁二师了。</p><p class="ql-block">追溯这些简史是枯燥的,但具体的历史足迹还却是艰辛而又豪迈,壮丽而又辉煌的。</p><p class="ql-block"> 且看铁二师在朝鲜战场上是怎样度过的:</p><p class="ql-block">1951年4月19日,铁二师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他们接受1951年4月19日,铁二师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他们接受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抢修鸭绿江大桥。鸭绿江的绿水被战争血污染红,鸭绿江平静的江水被敌机的重磅炸弹掀起滔天浊浪,在黑老鸦似的敌机盘旋头顶、轮番轰炸下施工,既要流汗,更要流血,还要将桥抢修好,这是何等的凶险和艰难。</p><p class="ql-block">你看过电影《激战无名川》吗?它真实地再现了历史,有极珍贵的史料价值。这电影反映的就有铁道兵在朝鲜战场的 战斗情景。</p><p class="ql-block">1951年8月以后,美军及其盟军在发动"夏季攻势"失败后,便在"空中优势"上押宝,出动包括B--29重型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狂轰滥炸我铁路运输线,将成千上万吨钢铁炸 弹倾泻在铁二师头上。轰炸历时一年,美军称之为"绞杀战",妄图"绞杀"运输,也绞杀前线几十万将士。现摘引几份当时的资料:</p><p class="ql-block">"10月中旬以后,敌机轰炸步步加紧,仅京义线万城至隶间线路,平均每1.4公尺就有炸弹一枚"。</p><p class="ql-block">"……敌机集中在317公里附近,每天来袭3至7次,最多一天120架次,投弹200余枚。"24日至30日共炸毁线路70处次……"</p><p class="ql-block">然而,任敌机怎样狂轰滥炸,也还是炸不断铁二师的钢铁运输线。</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京义线“317”公里地段,是西线铁路的咽喉,美军飞机在这一地段扔下炸弹3000余枚,平均1.4平方米落弹一枚。担负抢修任务的铁道兵团第二师指战员提出:“有我们在,就有钢铁运输线!”图为抢修部队不顾定时弹爆炸,坚持抢修。</p> <p class="ql-block"><b>以 铁道兵第2师为主,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第1支队工程指挥部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图为1965年6月23日部队从友谊关入越。</b></p> <p class="ql-block">铁二师在1965年还曾开赴越南,抢修铁路,把热血和汗水再次洒在异国他乡。1979年,他们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再次奔赴战场,甘洒热血……</p><p class="ql-block">铁二师更重要的一页是在国内铁路建设上。他们曾随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配合前方,纵横南北,先后担任了松花江大桥、京汉铁路、粤汉铁路的抢修任务。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抢修到哪里,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在 建设祖国的征途上,他们披荆斩棘,餐风饮露,30年中所建的铁路遍布全国,累计新建和改建铁路2200余公里,正站线铺轨2600余公里。这相当于新辟一条京广铁路的长度。他们修筑的隧道总延长46公里,桥梁总延长22公里。黎湛线、鹰厦线、湘黔线、兰新线……都洒下他们无尽的汗水,沿线的巍巍青山,滔滔绿水,是他们的不朽功业的见证人。</p> <p class="ql-block">众多不朽的业绩中,又崛起了一座座卓著的丰碑,使我国铁路修筑史更添斑斓的色彩。</p><p class="ql-block">包兰线上,有长约78公里的沙漠地段,那是难度很大的一段线路。当年风沙扑面,烈日炙烤,至今让人心悸;但那修筑的质量却如磐石般稳健坚牢。</p><p class="ql-block">襄渝线上,汉江汹涌,怒涛澎湃,一桥凌空,飞架大江,桥墩高达76米,这是怎样雄伟壮阔的景观。然而,当年建造这大桥时,不知有过多少个众志成城的日日夜夜,搏风击浪的顽强拼搏,才赢来这雄伟壮阔。</p><p class="ql-block">襄渝线上,有一段全长4700米的白岩寨隧道。开隧道时,地下水四处喷涌,昼夜流泻,排水量每天高达8200多吨,前后共出现了大小800次塌方。每时都有生命之虞,得和死神较量。其开掘难度,就是在世界筑路史上也属罕见,但胜利还是属于这支"铁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锚山"在襄渝线赵家塘地段,当年有一座约230万立方米的巨大的滑动山体,随时都可能形成山倒路断。他们不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铁道兵2师担负施工的襄渝铁路赵家塘锚固桩工程(锚山),获1978年国家科技大会奖。这支"铁军"最创奇迹的要数"锚山"。</b></p> <p class="ql-block">这支"铁军"最创奇迹的要数"锚山"。</p><p class="ql-block">"锚山"在襄渝线赵家塘地段,当年有一座约230万立方米的巨大的滑动山体,随时都可能形成山倒路断。他们不畏山崩地陷,从山腰直插山底,筑起63根钢筋混凝土擎山巨柱,硬是将那滑动山体和大地牢牢锚固为一体。那锚固工艺曾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1977年5月《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曾发了《锚山记》长篇通讯,昭彰这一无以伦比的工程。</p><p class="ql-block">上述只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要细道这支铁军30年来的丰功伟绩,足可写一部煌煌大书。然而,就从上面所举,还是可见这支铁军的雄风和"挟太山以北沧海"的精神。</p><p class="ql-block">可以说,这支从硝烟炮火中诞生的铁军,经受过朝鲜战场血与火洗礼的铁军,在祖国建设中跋千山涉万水,排千艰历万难的铁军,是一支最值得尊敬和信任的铁军。由他们来完成三晋大动脉的复线和电气化工程,山西人民是完全可以放心的。</p><p class="ql-block">马 思边草,雕盼青云,这支铁军似乎早就盼望着能在山西这块物宝天华,地灵人杰之地一展军威,装点关山,谱写新篇。</p> <p class="ql-block"><b>翟月卿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网络照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各领风骚 继往开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节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崔巍</span></p> <p class="ql-block">先说翟月卿。</p><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我无缘亲访亲见翟月卿了。因他已在几年前荣调任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指挥去了。</p><p class="ql-block">翟月卿属原铁道兵部队的后起之秀。他在不惑之年就当了铁二师的师长,这在和平年代,升迁就算快了。他是铁二师最后一位师长,也是铁十二局第一任局长。铁二师军转工的历史性转折,就是由他来承前启后的。这年,他年仅41岁。</p><p class="ql-block">在这千头万绪的转折中,他付出了辛苦,也显示了他的领导才干。</p><p class="ql-block">看来,他还是堪胜大任的。他不负众望,使铁十二局在短短三年内,就兴旺发达。到了1987年,他就捧到了"五一奖章"和"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荣誉证书。他当时是怎样的心境?一定是浮想联翩,难忘的军转工后的3个春秋是怎样走过来的吧?</p><p class="ql-block">1984年早春。春寒料峭,北国还是个白雪皑皑的世界,自然界那万紫千红似乎还很遥远。但他在这时却不能不为铁十二局构想春天。他知道,这春天会来得不易。全师万余人在一天之内忽拉拉脱下了军装,前面却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生存和竞争的艰险。雄关在前,而今迈步,一切都得从头越,这从头越又谈何容易?</p><p class="ql-block">他曾有过许多不眠之夜……</p><p class="ql-block">那时,他也许还来不及去想荣誉和奖章。他想的主要是如何保持这支铁军的光荣,如何率领这支铁军迎来春色满园。</p> <p class="ql-block">这年11月,铁道部又在他所统辖的铁十二局实行局长责任制试点,翟月卿成了当然的法人代表。这是对铁十二局的看重,也是对他的考验。他这个舵手能够闯过激流险滩吗?</p><p class="ql-block">翟月卿决心让十二局起飞。但在振翅之时,他也深切地感到了翅膀的沉重。那沉重主要表现在人事制度上的冗繁和分配制度上的不合理。人事制度上,还是部队的编编制法,只不过是把官衔名称换了换,师团营连排班的各级长官们,现在换成局处段队班组长一类罢了。说到分配,还是按吃"军饷"那样,依职务大小拿。</p><p class="ql-block">军队遗留下的"大锅饭"比地方还牢固。</p><p class="ql-block">翅膀系着这等"大锅饭"和冗繁的部队建制,休想飞半步。于是,放手改革的翟月卿,决定从这两方面开刀。</p><p class="ql-block">因事设人,精干高效"的原则,一刀砍掉了不适应经营生产的16个处(科),合并了职能重复的32个处(科),58名机关干部充实到了基层。又定出"有本事的上,没本事的下"原则,推行了处长任期制,工班长聘任制和新提干部试用制,并在一部分单位实行段、队干部选举制试点:所有干部实行岗位责任制。这样,就有20名"能人"登上处、段级领导岗位,19名不称职者卸职或改任它职。弃旧图新,推陈出新,使铁十二局一下有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活力的另一个支撑点自然是分配制度。根据企业特点,实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浮动工资制,把劳动效益同工资挂钩,一下就使勤者更勤,懒者不敢再懒,达到了物尽其力,人尽其能。</p><p class="ql-block">铁十二局后来的起飞,正是有赖于这两项改革的成功。</p><p class="ql-block">改革的内容,可以有千条万条,但不管有多少条,目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首推解放人才这个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可大见成效的因素。大凡卓有建树的领导者,大概没有一个不把人才的解放和引进,推崇和器重放在首位。</p><p class="ql-block">翟月卿可谓深谙其中三昧,他说:"企业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之争。"这说明他是个智者,具备了成就大业的领导素质。</p><p class="ql-block">他总揽人才,汇集百川,首首先让局里现有的技术人员有了展示才能,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任职期间,他先后把66名有管理才能的科技人员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其中22人担任了处级领导。另有100多名工程技术干部也都贤者得位,能者司职,扬其所长,是鱼凭跃,是鸢飞天。</p><p class="ql-block">他更注重培养造就新的人才。我们国家,最短缺的大概是人才。但人才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靠空喊就能喊出来。人才的成长和造就需要土壤和气候。翟月卿慧眼独具,力排庸见,先后拿出530万元对职工进行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他有个说法:"从眼前看,是多花了一些,从长远看,一本万利。"</p> <p class="ql-block">有耕耘就有收获,不到3年,这个局就有1890人的技术水平升了一级;三分之二的人掌握了二至三门技术 。全局8000多职工参加的技术改造、发明活动,获得成果几千项,光是直接经济效益就有几百万。</p><p class="ql-block">翟月卿的慧眼还盯紧了外面的人才,而且想方设法要收揽到铁十二局。他在《光明日报》上刊登招聘启事, 先后吸引来十几名高级科技人员,甚至将铁道部一位工程师也拉来了。他还把一批批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以各种优厚条件吸引到铁十二局。每年分配来的大学生,他只要在机关,总要礼贤下士,亲到火车站迎接,这真有点思贤若渴了。</p><p class="ql-block">事业呼唤着人才,人才推动着事业。由于他这么重视人才,从而使该局荟萃来济济人才,奠定了坚实的起飞基础。</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2)“让世界知道他们”金普庆</p> <p class="ql-block">2025年01月19日 17:47 北京</p><p class="ql-block">2025年01月19日18:16天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