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到延安后乘火车返家

老港哥

“长征”片段之十 <h1>  在我从铜川一个人步行到达延安后,已记不得是怎样找着先到的几个学生的。此时的延安因中央发出停止步行串联,一切显现匆匆的返程迹像。我抓紧时间参观了杨家岭中央领导住的窑洞、中央大礼堂并在宝塔山下延河大桥边照了张留影, 跑马观花地瞻仰革命圣地。</h1><h1> 就挤上了一辆有棚布遮挡的货车,车箱里拼命地塞人,不分男女挤成一堆,动弹不得,寒冷的天气,冻得手脚僵硬,唯有咬牙忍受,与步行串联相比,步行更为舒坦、自在。好在时间不长,经两个多小时的行车,终于回到铜川,解除了坐车之痛苦。</h1><h1>  住在接待站,想到出来近三个多月,经风雨、见世面,连伟大领袖毛主席都没见着,心实不甘,晚上在接待站与北京的一个红卫兵聊天上,他说你还要去北京?没问题,我拿一张我校的串联介绍信给你,你以此去买回程车票,不就到了北京吗?高!实在是高,我高兴得跳起来,十分感谢他,就这样我从铜川回到了北京。</h1><h1> 但是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期已过,只有望洋兴叹,唯有到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前照张相留念,也到颐和园和圆明园转转,总算到过天安门了,自我安慰了一下。</h1><h1> 用贵州商校的串连介绍信买贵阳至郑州的火车票,再转乘郑州至贵阳的火车,打道回府。</h1><h1> 坐这种火车,平生仅此一回,与印度的火车相比,只差车棚顶没坐人了,车箱里面的状况是:有座位的是一等座、这一等座别看坐垫、靠背是软的,却无自由——身后靠背上蹲一个,屁股在你脑瓜上蹭来蹭去;面前小桌上坐一个,门板一样贴着你鼻尖擦来擦去;行李架吊下两只臭脚丫子,在你眼前晃来晃去。稍一动弹,前后左右都在招呼你,难受啊。过道上席地而坐的是二等座,也是挤得不能动弹。蜷在座位下面和睡在货架上的可算是特等座,尤其是睡在货架上的无人干扰,睡得很香。挤在盥洗间和卫生间的因不好坐,且要臭熏人的阿莫尼亚气味,只能算三等。要命的是没地方方便,总不能只吃不拉啊,大便忍一天可以。小便对男生好办,可脚踏车门前踏板,一手拉着扶手,另一手拿出小弟,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枕木就撒,痛快! </h1><h1> 上火车不检票了,所有车门、车窗都是上车的门,只要你上得去就是胜利,故火车严重超载,可说创造了世界铁路运输的奇迹。</h1><h1> 火车没餐饮供应,吃的喝的全由各人自带,好在时间不长,年轻人都能挺过。</h1><h1> 五十年多年前的徒步串连过去了,印像也渐渐谈忘,年轻人和小孩根本就不知道,听老朽讲起来,像听天方夜潭的故事一样。</h1><h1> 至于收获么?初步体会有这些:前辈革命过程艰辛,胜利来之不易;串联过程中看到了筏木工人、纺织工人、煤矿工人的辛苦,我们的衣食住行来自他们的劳作,应该珍惜;看咸阳藏族民院的农奴展,西藏的农奴制,必须彻底根除;陕北贫脊的黄土高原须进一步改造;西安纺织厂的规模使人震憾,走进车间参观时,看到的纺织机望不到边,是纺织机海,啧啧赞叹!参观西安古城墙,联想中国长城,民居四合院,桶子屋、印子屋等等,皆是闭关自守,防御外敌的思维,是儒家思想的呈现,现在的外交也是建设世界共同富裕的国策。</h1><h1> 回到学校,尚未复课,师生成立了各种战斗队,有造反的、有保皇的,我一个战斗队也未参加,成实足的逍遥派。不久,校革委会分派我们十多个老师前往石油公司安装队当工人、接受再教育,建油库,投笔从工了。这一去就是九年多,会战于全国各地,野外施工。</h1><h1> 直到1978年10月31日,党中央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座谈会上,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郑重提出:“我们党在建国前后提出来的,以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团结、教育、改造这个方针,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其实我还不是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我是1961年贵阳师院毕业的学生)。与此同时,邓小平极力倡导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h1><h1> 1978年省财办下调令才把我等从省石油公司油库安装队调到省财院任教直至98年退休。</h1>